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羅人望,字當世,號虛舟,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官武學博士,凡國家典制及古今名臣言行、經(jīng)濟,靡不殫悉。
譚世講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譚世講(1580年—?),字學甫,號清湖,湖廣承天府沔陽州軍籍,明朝官員。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通政司觀政,本年八月授永年知縣,三十六年調(diào)嘉興知縣,本年調(diào)用。三十八年補浙江按察司照磨,四十年升大足知縣,改應(yīng)天府教授,四十四年補順天府教授,四十五年京察。補江陰縣教諭,四十六年升海澄知縣,天啟元年升都察院經(jīng)歷,補順天府知事,升本府推官,四年升戶部主事,五年考察。

人物簡介

維基
鐘世芳(1581年—?年),字惟馨,號玄暢,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行三,治《詩經(jīng)》,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由附生中式庚子科浙江鄉(xiāng)試五十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會試一百五十八名,第三甲第八十一名進士。刑部觀政,授福建福州府福清縣知縣,丁憂,四十一年補甌寧縣,四十六年本省同考,本年丁母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1 【介紹】: 明人。兵部右侍郎袁應(yīng)泰之仆。天啟初,清兵攻沈陽,城破,應(yīng)泰自縊死。世明憑尸痛哭,縱火焚樓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1 【介紹】: 明陜西榆林衛(wèi)人。萬歷間武舉人。歷官沈陽游擊。天啟初,累擢總兵,守沈陽。為熊廷弼所倚任。清兵破沈陽,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維基
徐可求(?—1621年),字世范,號觀我,浙江西安縣(今衢州)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聯(lián)捷壬辰科進士第三甲第四十二名。初授江西南昌縣知縣,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任直隸上??h知縣。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歷吏部文選司主事,三十四年十一月升稽勛司員外郎,升文選司郎中,四十年以受賄被劾免。四十六年七月太常寺少卿添注。明光宗即位,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被永寧宣撫司奢崇明所殺,史稱奢安之亂。

人物簡介

維基
惠世揚(1581年—1652年),字抑之、抑我,號元孺,陜西清澗縣小岔則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丁未進士,東林黨人。惠世揚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中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成進士,初授四川華陽縣(今屬雙流縣)知縣。因政績卓著,擢工科給事中,轉(zhuǎn)右給事中,升禮科都給事中,多有建言。熹宗即位,惠世揚以災(zāi)異陳言,參劾大學士孫如游,薦高攀龍、劉宗周、孫居相、劉策、王之寀等,又糾首輔方從哲。天啟二年(1622年),大學士沈?配合魏忠賢大舉內(nèi)操,募兵隸于錦衣衛(wèi)?;菔罁P等上疏反對。歷官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天啟五年(1625年),左副都御史王紹徽仿照《水滸傳》的形式,編成《東林點將錄》。惠世揚名列其中,冠以“天猛星霹靂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揚”,與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并稱「馬軍五虎將」。終于以“結(jié)交內(nèi)侍”罪名下獄,嚴刑拷打,抗論不屈,幾死囹圄。崇禎元年(1628年),經(jīng)馬鳴世等訟冤,惠世揚復官。次年,論劾尚書張鶴鳴,丁憂去官。崇禎六年(1633年),再起故官。崇禎十年(1637年),轉(zhuǎn)南京大理寺卿。崇禎十一年(1638年),晉兵部右侍郎,改刑部添注右侍郎。崇禎十四年(1641年),調(diào)刑部左侍郎。。明末投降大順,任右平章。隨即降清,任左副都御史,致仕回鄉(xiāng)。姜鑲反清起事,綏德副總兵王永強奉惠世揚起兵響應(yīng)。永歷七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兵敗米原鎮(zhèn),王永強自縊,惠世揚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維基
范濟世,河南懷慶府濟源縣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三十五年授禮科給事中。四十六年補工科給事中,署部印。累升南京右僉都御史,天啟六年升南京兵部右侍郎,提督操江。尋改工部添設(shè)右侍郎,協(xié)理殿門工程事務(wù)。十月,以皇極殿成加恩,升工部左侍郎,仍管右侍郎事。十二月,升南京戶部尚書。七年四月引疾乞休。七年以三大殿功成,加太子太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1 【介紹】: 明陜西榆林衛(wèi)人。少為人奴仆,后從軍,積功為游擊,后擢為副總兵。萬歷四十七年,從李如柏攻后金(清),聞劉綎中伏,勸如柏往救,不聽,珽軍竟覆沒。尋擢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駐虎皮驛,旋移鎮(zhèn)沈陽。天啟元年與尤世功堅守沈陽。恃勇出擊,中后金計,身中十四矢,力戰(zhàn)而死。
周家椿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家椿(1583年—?年),字世慕,號愛日,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五十五名,第三甲第十九名進士。工部觀政,授浙江寧波府推官,攝府事,又攝鄞縣事,因丁母憂回鄉(xiāng),四十四年補紹興府推官,四十六年任本省同考官。有政聲,升吏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因得罪權(quán)貴去職。

人物簡介

維基
王維周(16世紀—1624年),字世皇,號繡嶺,湖廣襄陽府襄陽縣人。王維周是萬歷十年舉人王應(yīng)期之子,萬歷四十年(1612年)的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士,登第十天后得知父親在云南去世,立刻前往奔喪,辭謝他人贈送的賻儀,說:「先靈有知,他一定不想我剛登第就弄污素履。」服喪完畢后獲授行人,四十七年(1619年)出使諭祭金溪王府,只接受書畫的饋贈,回朝后必定上報民間疾苦、吏治得失。天啟三年(1623年)他和盧時泰、李恒茂、丁一鳴、薛國觀、范紹序、李魯生、楊炳考選給事中,次年(1624年)與薛國觀同補戶科給事中,不久去世,孫子王貽貞由貢生任職澧州學正。

人物簡介

維基
姚祚端(1583年—?),字正初,號世所,浙江烏程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四名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刑部觀政,次年任江都縣知縣,四十一年行取,四十二年考選,授四川道試監(jiān)察御史,四十七年實授,巡按陜西,天啟四年(1624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本年養(yǎng)病。五年起復福建道御史,京畿道刷卷,七年升太仆寺少卿,丁憂歸。崇禎初以考察降調(diào),崇禎四年降河南布政司照磨,官至南京太仆丞,晉升尚寶司丞。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登,太原人。萬歷甲辰進士。除湖州推官,入為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知河間府。轉(zhuǎn)布政司參議。
維基
閻世科,字伯登,號蟠楚,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授湖州府推官,入為戶部主事,四十一年(1613年)升郎中,四十五年(1617年)九月升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兵備寧前,四十六年(1618年)十二月回籍閒住。

人物簡介

維基
余大成(1586年—?),字世奕,號集生、石衲,直隸應(yīng)天府江寧縣民籍徽州府祁門縣人。余大成為萬歷三十四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戶部觀政,三十七年正月授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本年丁憂。四十年起補武選司主事,同年主考云南鄉(xiāng)試,四十二年丁憂。四十五年起官兵部主事,四十八年升車駕司員外郎,天啟元年升兵部職方司郎中,本年養(yǎng)病。五年起復原職,天啟六年二月因事削籍為民。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原職,五月加升太仆寺少卿,仍管兵部職方司郎中事,崇禎親賜“清執(zhí)”二字,畢生崇拜袁崇煥。崇禎三年升太仆寺卿,加從三品服俸,升太常寺卿,四年(1631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崇禎五年(1632年),孔有德吳橋兵變,廣東道御史宋賢抨擊余大成毫無作為,只知「持齋戒殺,閉戶誦經(jīng)」,余大成因「不禁叛亂,而禁殺生」,被譏為「白蓮都院」??子械鹿椎侵?,余大成、孫元化逃回北京,朝廷將孫元化處死,余大成充軍電白。崇禎八年(1635年)往廣東電白,迂道至東莞,祭袁督師。余大成見梁廷棟說:“兵臨城下,而自壞萬里長城,豈計乎?”梁廷棟不悅,稱:“此上意也。”。因大赦還鄉(xiāng),卒于家中。著有《剖肝錄》,清代撰《明史·袁崇煥列傳》多引用此文。

人物簡介

維基
諸允修,字以安,號世所,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襄城知縣,筑長堤以捍水患,減縣騶以足驛遞。又增筑襄城新倉廒,飾學宮,時稱循吏。入為工部主事,進員外郎,督理通惠河。進郎中,福王之國,道出潞河、天津,王舟例用雙纜,民居妨挽道者,有司議盡撤之。允修謂逞便一時,忍令數(shù)十萬生民悲露處乎。持不可,乃具小舟百,巨纜千,俾人夫傍兩岸挽之,既不失禮于王,而數(shù)萬室安堵如故,人稱有濟變才。四十六年升福建建南道右參政。天啟元年(1621年),升四川按察使建昌兵備道。三年二月,三遷為云南右布政使,五年三月升貴州左布政使,十月從云南巡撫閔洪學之請,復任云南左布政使。時奢安之寇延省郊外,民擁門號哭求入,議者慮冠乘之變且叵測,又屬人眾,安插無所,糧亦不敷,將拒之。允修曰:此吾赤子,奈何以飽賊刃。乃由別門先出精兵于數(shù)十里外,設(shè)伏衛(wèi)之,親坐城樓啟門令入,盡安頓藩司兩廡及各空署內(nèi),又貸黔國公糧以食之,全活數(shù)十萬。天啟七年(1627年),遷官至南京光祿寺卿,崇禎四年(1631年)二月以計典被糾冒濫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