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唐昌世,字興公,號存少,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匠籍。昌世幼事祖母孝,比長,能文章。入為青浦縣學生,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禮部會試會魁,二甲三十六名進士,官工部營繕司主事,時閹黨用事,鄉(xiāng)人中有夤緣得卿寺者,昌世胥吏將謀大木廠缺,懷金夜見曰:愿得公門生一帖與崔尚書,事即諧矣。昌世峻拒之。時崔呈秀方以都御史兼工部事,既而呈秀以司禮監(jiān)總戶工事建署,昌世題榜無稱頌意,益不為要人所喜,因目為小東林。崇禎元年,呈秀敗,監(jiān)明德陵工,木商饋以金,昌世怒,欲執(zhí)付法司,哀懇去,而臺省先已入商賄,故事木分三等估直,臺省命概以上等算,昌世爭之,笑曰:此商人不識時務耳。昌世勃然曰:公無輕諒天下士,某非藉此骉官為仆、貨真馬計者也。必依此,寧向御前奏辨。臺省中餒,諸商亦耳語卻饋事,遂心折款語,移覆減十馀萬金,強項聲益著。崇禎二年清兵圍京城,十一月京師戒嚴,昌世為廣寧門監(jiān)督,助守御。先是昌世與中官共事,辭色不少假,至爭陵木,與臺省相失,益目攝,幾不敢鈞禮。及城守,司禮大珰王希忠統(tǒng)軍至,昌世與爭體統(tǒng)不合,適盔甲廠運到一炮,借端題參,以都城懸簾狹薄,下工部尚書張鳳翔及主事史維堡、唐昌世于刑部獄。司官同郡朱長世等受杖死,遂并奪昌世職。而昌世亦以親老得遂色養(yǎng),遂歸。十五年,工部尚書范景文疏薦,不報。福王時,張鳳翔起巡撫,復薦之,時年已六十,連喪二親,哀毀骨立,所跪席雙趺隱然。比服闋,南都破,遂屏居不復出,卒年八十九。
楊世恩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9 【介紹】: 明末人。崇禎時歷官湖廣副總兵。從盧象升、楊嗣昌參與鎮(zhèn)壓農民起義軍。后援夷陵,為羅汝才、惠登相困于黃連坪絕地而死。
陳世浚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陳世浚,字學鋐,號石室,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明末政治人物。曾伯祖陳伯諒,字執(zhí)之,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四川提學副使。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工部觀政,官行人司行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臨川人,字大力。博聞強記,天啟間舉人。崇禎中官柳州知府,聞京師失守,悲憤而死。有《治平要略》、《章柳州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徐世蔭,字爾繩,號竹孫,浙江開化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初授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應對王府繁雜需求,有條不紊。因屯衛(wèi)軍多有冒濫,尚書鄭三俊計劃整治,結果軍兵圍攻官署,徐世蔭單騎前往解圍。歷任兵部武選司員外郎、鳳陽府知府,任內多有惠政。不久改常州兵備道,再升福建按察使。閩民患病多求神佑,徐世蔭捐俸創(chuàng)辦藥局,救治病人。崇禎十年(1637年)福建教案爆發(fā),徐世蔭同福州府知府查禁天主教,驅逐教士。歷升河南布政使、安廬巡撫。請歸養(yǎng),在開化鄉(xiāng)居不出。
李世奇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世奇(?—17世紀),字亮先,號豫石,漳州府海澄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世奇九歲時父親逝世,專心侍奉后母,被稱為孝子;成為諸生后,縣內出現(xiàn)紅毛賊,劉斯[土來]計劃修筑港口堡,旁人都認為是件苦差,不肯承擔,他說:「讓我來把,堡壘不堅固,等如無堡壘。」盜寇來到,人民因為有港口堡才得以安堵。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戊午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他中辛未科進士,刑部觀政,改庶吉士,做事豪爽,總會為民抗疏;后母年老,占卜得知會在六十二歲時去世,故他向朝廷請求終養(yǎng)后母。部門催促他供職,他連續(xù)上疏說:「之前朝廷考慮我有七十九歲的母讓我親歸鄉(xiāng),現(xiàn)在怎能要我離開八十九歲的母親出仕?!龟懬逶赐扑]他任職舍官,能專心養(yǎng)育母親,又能敦睦鄉(xiāng)族,居家亦能報國、利濟民生。隆武元年(1645年),南明朝廷升任他為左庶子、侍讀,命相關部門月給石米贍養(yǎng)他的母親,在當時視作特例。七月時隆武帝駕臨國子監(jiān),他和賴垓一同進講;汀州之變后,他剛剛歿葬母親,悲憤絕食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寧夏人,字蒼元。由世職舉武會試,歷宣府游擊。天啟二年擢永平副總兵。孫承宗奇其才,授署都督僉事,為山海總兵。并為筑壇拜大將,軍馬錢谷盡屬之。世龍感承宗知己,與之定計守關外各城。后以誤信降人,戰(zhàn)敗去職。崇禎間復用,三年,進左都督。世龍從孫馬承宗率軍收復后金軍所占遵化等四城,加太子少保。六年,韃靼插漢虎墩兔合套部侵犯寧夏,總兵賀虎臣戰(zhàn)歿,世龍代之。半歲中屢奏大捷,威名震西塞。卒于官,年四十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應天府江寧人,號蒼舒。崇禎七年進士。授福清知縣,不事催科,左遷汀州經歷。擢戶部,尋去職。明亡,為僧。
人物簡介
凌世韶,字官球,號蒼舒,歙縣人,明崇禎甲戌進士,授寧化令,擢戶部主事,順康間隱居黃山,著《汭沙草》。
維基
凌世韶(16世紀—17世紀),字蒼舒,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江寧縣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三年(1630年),凌世韶參加應天鄉(xiāng)試,中式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甲戌科進士,獲授福建福清知縣,因為催收租稅不力造貶謫為汀州經歷,之后曾擔任寧化知縣、處州推官及戶部河南司主事。弘光朝,改任郎中,參與金聲的義師,兵敗后到天興謁見隆武帝,升任尚寶司卿;福京失陷,他到黃山出家為僧,法名大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河南太康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任平陽知府,有能名。累官至右僉都御史,代陳新甲巡撫宣府,視事甫旬日,坐失防削籍遣戍,后釋放還鄉(xiāng)。崇禎十五年李自成攻太康,佐知縣拒守,城破死。
維基
張維世(?—1642年),號海澄,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太康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進士。歷官平陽府知府,因逮捕絳州奸猾數(shù)十人。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河東道。天啟六年(1626年)十一月,升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崇禎二年(1629年)四月被削籍。四年起任陜西右布政使。崇禎八年十一月壬申由大同分巡道副使升任右僉都御史、昌平巡撫,九年五月兼官宣府巡撫,七月專撫宣府,因失防連坐而被貶戍,之后釋放。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佔睢州、進犯太康。張維世輔佐知縣魏令望抵抗,之后城陷身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2—1686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寧化人,字元仲,號愧庵、寒支子,書舍名檀河,學者稱檀河先生。明天啟元年鄉(xiāng)試副榜。順治初,清帥威逼入都,誓死不動??滴蹰g耿精忠反,遣使敦聘,亦遭嚴拒。山居四十余年,文章氣節(jié)名著于時,常放浪山水,寫胸中牢騷不平之概。有《寒支集》、《寧化縣志》、《狗馬史記》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八
李世熊,字元仲,別號愧庵,寧化人。明諸生,唐王授翰林博士,不就。有《寒支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元仲,寧化諸生。有寒支集。
王世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四川達州人,字仲發(fā)。崇禎中以舉人為汝寧推官,鎮(zhèn)壓當?shù)孛褡?,流矢貫耳,不為動,時號王鐵耳。擢汝寧兵備僉事。李自成攻開封,楊文岳往援,兵敗走汝寧。城破,世琮與文岳均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2—1645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字弘吉,號虎子。祁承□子。天啟二年進士,授興化府推官。崇禎四年官御史,屢疏陳天下大勢、民間疾苦,出按蘇州、松江諸府。因忤周延儒,以侍養(yǎng)歸。福王時擢右僉都御史,宣撫高杰,勉以忠義,杰感動愿效力。旋被詆移疾去。清兵陷杭州,絕食死。唐王時謚忠敏。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幼文,紹興山陰人。天啟壬戌進士,除興化推官擢福建道御史巡按蘇松歷官都御史巡撫應天
維基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號世培,別號遠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末政治人物、戲曲作家、造園家,天啟壬戌進士。弘光時,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南京陷落后自盡殉國。祁彪佳于萬歷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時生于山陰梅墅。自幼聰敏,六歲能誦帝王名。九歲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蘭,兵部尚書商周祚第三女)。萬歷四十六年赴童子試,無出其右者,遂為第一。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會試下第不中。跟隨父親赴任沂州,游覽瑯琊名勝,歸家后繼續(xù)讀書。泰昌元年,與商氏成婚。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時年二十一歲,次年任福建興化府推官,旁人或覺得彪佳年輕,而莆田有時縉紳勢力強大的地方,恐怕不能勝任,結果其在任時非常關心民間疾苦,盡力去除底層窮困百姓的負擔,名聲頗佳。崇禎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親祁承?去世,二十二日聽到訃告,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終生不慶生辰。崇禎四年(1631年)考選,五年選授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次年巡按蘇松。時宜興縉紳陳一教勢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勢肆意,積累了許多民怨。平民陳軾聚眾對抗文爙,燒毀了陳一教的房屋和別墅,還在附近劫掠,差點導致民亂。祁彪佳逮捕周、陳二人并問斬,其余惹事者各戍邊、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來。他將周文爙所占別人的田產、子女歸還人民,奏免陳一教父子的官職,民心大定。當時三吳一帶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惡勢力,為無籍之徒組成,到處作案犯罪,打槍奸淫,招搖過市。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將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殺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訊問直接杖殺。很快平定了該勢力的惡行。文震孟對祁彪佳的治績大為贊賞,稱之為“國朝二百年所僅見”。后受權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崇禎八年五月,到杭州養(yǎng)病,與母親王氏游覽西湖。病痊愈后回到紹興。十月,在寓山構筑別墅,準備隱居終身。彪佳對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嚴,禁止他們與外人發(fā)生爭吵。崇禎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與友人閉關論性理之學。同年,由于彪佳??嘤诏懠仓Y,為治地方瘧疾,于是捐資與友人王金如建立了醫(yī)藥局,在疫病期間保全了民眾的生命,此外彪佳還建立了鄉(xiāng)賢祠。剡縣饑荒時,祁彪佳與王金如合力賑饑,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沒人收尸,彪佳專門請了一位法號“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報酬并讓其掩埋三吳一帶遺骨。又出資改善了監(jiān)獄囚犯的生活條件。崇禎十一年,針對流寇嚴重的情況,撰寫了《御寇》一書。十三年,紹興饑荒,彪佳建議《救荒策》十五條。遂出面負責救災。設立粥廠,制定供給米糧的法規(guī),全活不可計,編輯了《古今救荒書》。杭州有賣妻為娼者,彪佳出錢將之贖回娘家。彪佳與族兄祁寧方倡議保甲,自任正、副長。崇禎十四年秋,紹興再度歉收。民亂勃發(fā),彪佳在母憂期間,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搶糧者,繩之以法。日夜工作,盡力救荒。崇禎十四年(1641年),起為河南道掌印御史。崇禎十五年赴北京,路上因兵亂梗阻,歷盡艱險。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門。在朝上疏,請求皇帝留下有清名、聲望的耿直之臣。崇禎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駐節(jié)杭州抵御清兵。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閏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監(jiān)國。群臣計劃推舉祁彪佳為蘇松總督,還沒來得及任命清軍便來到杭州,官員四散。清軍貝勒召見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沒有回應。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園蓮花池內自殺殉節(jié),有絕命詞:“圖功為其難,潔身為其易。吾為其易者,聊存潔身志。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庇钟羞z言:“山川人物,皆屬幻影。山川無改,而人生則倏忽一世矣?!濒斖踔煲院Vu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贈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給四代誥命,謚“忠敏”,賜祭葬,蔭一子中書科中書舍人。歸葬紹興亭山北麓。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獎了其在危難時刻的氣節(jié),賜謚“忠惠”。張岱是祁彪佳的摯友,祁彪佳殉節(jié)后,張岱極為哀痛,寫了一篇祭文。其中有這樣的語句:“奕遠既去,花月、聲音、飲食之道難得解人。吾輩住此寂寞世界,毫無意味?!逼畋爰蜒硣螅洹稿I谩共貢鄰拇松⒊?,多為黃宗羲、呂留良所有,部分歸杭州趙氏小山堂,馀則散入坊間。
魯世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山西垣曲人,字愧尹。曹于汴弟子。天啟末舉人。崇禎十年知鄭州,建天中書院。遠近從學者千人。十五年,率民兵拒農民軍,兵敗自殺。
黃世清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山東滕縣人,字澄海。崇禎七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累官右參議,分守商、□,駐商州。李自成部攻占商州,被執(zhí)不肯受職,殺。
維基
黃世清(1602年10月12日—1643年),本名黃祖年,字澄海,滕縣人。黃祖年登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中二榜二甲,被賜名黃世清,除授戶部山西司主事,在滸墅關主管官賣事宜,有清白的節(jié)操。歷任河南司員外郎、郎中,十一年屢遷為山西汾州道右參議,十三年升陜西按察司副使,分守商、雒,駐商州。商州屢遭兵禍,四野蕭然,百姓都入城以求自保。客兵所過淫掠,百姓受他們的苦勝于賊人的。黃世清下令兵不得夜間入城。不久,關中兵路過此地,有二卒敲門,黃世清榜責以徇。督撫發(fā)兵,告誡手下不要冒犯黃參議的命令。李自成起兵,劫掠荊、襄,遠近震動。黃世清一子還年幼,黃世清囑托友人撫養(yǎng),誓以身殉國。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敗孫傳庭軍,長驅入關,遣右營十萬人從南陽犯商州。黃世清憑城而守,有奸民投靠李自成,到城下說降,黃世清假裝和他說話,發(fā)炮擊斃他,懸其首于城上,說:“懷二心者視此!”士民都效死,炮、箭用完了,就用石頭,石頭用完了,婦人掘大街和臺階繼續(xù)用。城陷時,黃世清坐在堂上,叫其仆人朱化鳳離開,朱化鳳愿意同死。李自成軍牽黃世清下堂,朱化鳳叱道:“奴才不得無禮!”李自成軍打朱化鳳臉頰,朱化鳳愈發(fā)厲聲。黃世清被擒到李自成手下將帥袁宗第大營,直立,袁宗第欲屈之,朱化鳳說:“吾主堂堂憲司,肯拜賊耶!”袁宗第的士兵先殺了朱化鳳,把防御札授給黃世清。黃世清罵而不受,與一家十三人皆遇害。贈光祿卿。
萬世顯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萬世顯(16世紀—17世紀),字克生,河南都司陳州衛(wèi)人。萬世顯在崇禎六年(1633年)中舉人,次年(1634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元城知縣,因父親逝世回鄉(xiāng),服闋后補任章丘知縣。在任期間潔己愛民,正直不避權貴,升官南京禮部儀制司主事,后事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