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兩句半(兩句半)  拼音:liǎng jù bàn
一種中國的民歌曲式。即在上下句的曲式結構中加一個半句。半句是不成為一個整句的襯句,能夠增加音樂的變化,并且更能襯托出下句的中心內容。
《國語辭典》:三言兩句(三言兩句)  拼音:sān yán liǎng jù
形容話很少,言語簡短?!队罉反蟮鋺蛭娜N。小孫屠。第八出》:「半月前有媒婆來曾說親,不擬三言兩句便說成。」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兩句,肯寫休書,萬事俱休?!挂沧鳌溉詢烧Z」。
《國語辭典》:三言兩語(三言兩語)  拼音:sān yán liǎng yǔ
形容言語簡短,不多說話?!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三言兩語,不聽時也只索罷了?!埂都t樓夢》第六七回:「說有一個道士,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又說一陣風刮了去了。」也作「三言兩句」。
分類:簡短言辭
《國語辭典》:三句甜,兩句苦(三句甜,兩句苦)  拼音:sān jù tián,liǎng jù kǔ
又安慰又恐嚇,軟硬兼施?!缎咽酪鼍墏鳌返诰呕兀骸父咚纳㈥舜髬饎襁M后邊家內,三句甜,兩句苦,把計氏勸得不出街上撒潑了?!?/div>
分類:勸慰恐嚇
《漢語大詞典》:三交兩句言(三交兩句言)
謂隨便交談幾句話。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四折:“諕得他半晌只茫然,又無那八棒十枷罪,止不過三交兩句言?!?/div>
分類:隨便交談
《國語辭典》:正名  拼音:zhèng míng
1.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銘箴》:「故銘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br />2.官吏中的正職,不同于副職或臨時代理?!队罉反蟮鋺蛭娜N。小孫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見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漢語大詞典》:一聯(一聯)
(1).律詩中相對的兩句稱“一聯”。亦指對聯的一幅。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秦會之 丞相卒, 魏道弼 作參政,委任頗專,且大拜矣,翰苑欲先作白麻,又不能辦,假手於士人 陳豐 。 豐 以其姓 魏 ,遂以‘ 晉絳 和戎’對‘ 鄭公 論諫’……予在史院,欲刪此一聯,會去國不果?!?span id="wi00wiw"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兩壁書畫丹青,琴書消酒,左右泥金隸書一聯。”
(2).猶一隊。舊五代史·唐景思傳:“愿賜臣堅甲一聯,以觀臣之効用?!?br />(3).一連串。 郭沫若 《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七:“《窮漢的窮談》、《共產與共管》、《馬克思進文廟》、《文藝家的覺悟》、《新國家的創(chuàng)造》……那一聯的文字便絡續(xù)地出現了?!?郭沫若 《斷斷集·旋轉乾坤論》:“懷妊、分娩的那一聯的工作,自然非母性不能?!?/div>
《漢語大詞典》:詩聯(詩聯)
(1).詩中的上下兩句。 宋 陸游 《初夏》詩:“細煅詩聯憑棐幾,靜思棋劫對楸枰。” 明 李開先 《中麓拙對序》:“屬對在文事中為末技,然童而習之,至白首有不能得其肯綮者,此與詩聯夐別。”
(2).指楹聯。 明無心子《金雀記·探春》:“桃符遣歲,爆竹傳聲,詩聯獻吉,頌句新清。”
《漢語大詞典》:互體(互體)
(1).卦上下兩體相互交錯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觀》《坤》《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則為《艮》,三至五爻則為《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辭生互體有似變爻?!?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錄二·南北學尚不同:“若無互體,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彌綸天地、經緯萬端乎?”
(2).舊體詩修辭手法之一。謂一聯上下兩句文意互相映襯補充。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杜少陵 詩云:‘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上句風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風,謂之互體?!?/div>
《漢語大詞典》:對屬(對屬)
猶撰句。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詩:“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律度對屬,無不精絶?!?/div>
《漢語大詞典》:尾聯(尾聯)
律詩中最后兩句。 王力 《漢語詩律學》第二章第三三節(jié):“這一首詩首聯和尾聯不用對仗,其余各聯都用對仗,宛然一首七言排律?!?/div>
《國語辭典》:流水對(流水對)  拼音:liú shuǐ duì
一種對偶。詩文中上下二句對仗,且意思相連貫。如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及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皆屬流水對。
《國語辭典》:章回小說(章回小說)  拼音:zhāng huí xiǎo shuō
分章分回以敘述故事的長篇小說。如《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
《漢語大詞典》:互訛(互訛,互譌)
亦作“ 互譌 ”。謂古籍中上下兩句的文字互相訛誤。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上下兩句互誤例:“古書有上下兩句平列,而傳寫互誤其字者。詩·江漢篇:‘ 江 漢 浮浮,武夫滔滔?!?王 氏 引之 曰:‘當作“ 江 漢 滔滔,武夫浮浮。”’……寫經者‘滔滔’‘浮浮’上下互譌?!?span id="4sckiq0" class="book">《管子·侈靡》“使君親之際同索,屬敬也;使人君不安者,屬察也” 郭沫若 校:“‘察’與‘際’互訛?!?/div>
《國語辭典》:破承題(破承題)  拼音:pò chéng tí
破題與承題。八股文的作法,開頭一節(jié)稱為「破題」,承繼「破題」的一節(jié)稱為「承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也罷,下官做個破承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