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兩地(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span id="b1dogsk"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div>
《國語辭典》:心懸兩地(心懸兩地)  拼音:xīn xuán liǎng dì
心中同時掛念兩處的事物。如:「他人在北部工作,家眷卻住在南部,使他經常心懸兩地,牽腸掛肚?!?/div>
《漢語大詞典》:參天兩地(參天兩地)
(1).為《易》卦立數(shù)之義。《易·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 孔穎達 疏:“倚,立也。既用蓍求卦,其楪蓍所得,取奇數(shù)於天,取耦數(shù)於地?!?清 俞樾 諸子平議·淮南子內篇一“二陽一陰成氣三”:“陽之數(shù)以三而奇,陰之數(shù)以二而偶,所謂參天兩地也。”
(2).引申為人之德可與天地相比。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馳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司馬貞 索隱:“天子比德於地,是貳地也。與己并天為三,是參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