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110  111  112  113  114  116  117  118  11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晁端彥(美叔 )
張安上(仲禮 )
朱明之(昌叔 )
賈昌衡(子平 )
王廷老(伯揚 )
王陟臣(希叔 )
葉溫叟(淳老 )
莫君陳(和中 )
韓晉卿(伯修 )
韓正彥(師德、思德 )
王子京(碩甫 )
呂升卿(明甫 )
張康國(賓老 文簡 )
朱伯虎(才元 )
陳安民(子惠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5—? 【介紹】: 宋澶州清豐人,字美叔。晁端稟弟。登進士第。與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哲宗紹圣初章惇為相,倡“紹述”之說,端彥力諫,黜為陜守。歷秘書少監(jiān)、開府儀同三司。文章書法,為朝野所崇尚。
全宋詩
晁端彥(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據(jù)《曲洧舊聞》卷五),字美叔,其先清豐(今屬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華陽集》卷五○《晁君墓志銘》)。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曲洧舊聞》)。一說嘉祐二年進士(《東坡全集》卷七《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quán)開封府推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七年,以都官員外郎提點淮南東路刑獄,徙兩浙路(同上書卷二五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勛郎中為賀遼國正旦使(同上書卷三八五),后又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四四二)。紹圣初以秘府少監(jiān)黜知陜州(《曲洧舊聞》)。二年卒(《雞肋集》卷六○《祭陜州二叔父文》)。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彥(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豐(今河南清豐)人。與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進士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熙寧四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推官,七年自淮南東路刑獄徙兩浙路。元豐五年為金部郎中。元祐四年知蘇州,五年為右司郎中、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紹圣初,章惇入相,見其設(shè)施,極力諫之,惇怒,黜為陜守,因謂其親曰:「三同今日不同矣。」與蘇軾相友善,文章書法,為時所宗。見盛陶《晁端彥墓志銘》(殘文)、晁補之《祭陜州二叔父文》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棣州人,字仲禮。仁宗慶歷間進士。通判恩州,減釋死囚罪。判乾寧軍,筑滄州河堤數(shù)十里,自是州無水害。歷任知常州、兩浙提刑、河水轉(zhuǎn)運副使、倉部郎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王安石妹婿。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嘉慶《揚州府志》卷三九)。官著作佐郎,進崇文院校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九)。曾知秀州,遷兩浙監(jiān)司(同上書卷二七八、三五五)。官至大理少卿。事見《王荊公詩注》卷三《寄朱昌叔》注。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实v元年進士及第,王安石妹婿。初宰山陽,為著作佐郎。熙寧四年,詔充崇文院校書,除樞密院檢詳兵房文字。六年二月,擢館閣校勘。七年七月,權(quán)判刑部,遷太常博士。九年十月,出知秀州。后官至集賢校理、大理少卿。元豐四年十月,落職勒停。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九、二三三、二四二、二五四、二七八、三一七,《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二,《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字子平。賈昌朝弟。舉進士。歷梓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淮南提刑、廣東轉(zhuǎn)運使、兩浙路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更法,核吏治,昌衡數(shù)以利害聞,帝獎其論奏忠益。召為戶部副使,提舉市易司,課羨,增秩右諫議大夫,知河南府。歷任州府。以正議大夫致仕。
全宋文·卷一三○七
賈昌衡(?——一○九○),字子平,真定獲鹿(今河北鹿泉)人,昌朝弟。舉進士,為梓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淮東刑獄、廣東轉(zhuǎn)運使、兩浙路轉(zhuǎn)運使。熙寧四年召為戶部副使、提舉市易司。八年,擢右諫議大夫、太子中允。歷知河南府、陳州、鄆州、應(yīng)天府、鄧州。元豐八年提舉鴻慶宮。元祐二年以正議大夫致仕,五年六月卒。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四、二二三、二五五、二六九、三五九、三九六、四四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四,《宋史》卷二八五《賈昌朝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七九三
王廷老(一作庭老),字伯揚,熙寧四年為兩浙路提刑兼提舉鹽事。八年任度支郎中、兩浙路轉(zhuǎn)運使。以擅增役錢,為諫官所劾,追兩官勒停。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二、二二四、二六○、二六八、二七二,《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五之一五、六六之三九,《宋史》卷三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陟臣,字希叔(《麈史》卷二),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九)。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官檢正中書吏房、刑房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八),權(quán)發(fā)遣兩浙路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二九二)。四年,為度支判官(同土?xí)砣欢?。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右司郎中(同上書卷四○二)。

人物簡介

簡介
字淳老,蘇州人,任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
全宋文·卷一七四○
葉溫叟,熙寧中為開封府推官。元豐間為提點開封府界諸州鎮(zhèn)公事。元祐元年三月,以權(quán)秦鳳路提點刑獄為陜西路提點刑獄。四年十月,以朝散大夫、度支郎中權(quán)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六年,為主客郎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九、三一三、四三○、四五四,《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和中。少從胡瑗學(xué)。仁宗嘉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中新置大法科,中首選,甚為王安石所重。有《月河所聞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安丘人,字伯修。以五經(jīng)科登第。歷知同州、壽州,以奏課第一,擢刑部郎中。哲宗元祐中為大理卿,持平考核,無所上下,才干為神宗所稱。每事連貴要而屢鞠弗成之訟案,必以委之。后卒于官。
全宋詩
韓晉卿(?~一○九一),字伯修,密州安丘(今屬山東)人。以《五經(jīng)》中第,歷肥鄉(xiāng)、嘉興主簿,安肅軍司法參軍、平城令、大理詳斷,審刑詳議官,通判應(yīng)天府,知同州、壽州。哲宗元祐初知明州。二年(一○八七),以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朝請大夫知滁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官至右朝議大夫、試大理卿,六年,卒于官(同上書卷四六六)。《宋史》卷四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韓正彥,字師德(一作思德),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琦兄璩之子。初授將作監(jiān)主簿,嘉祐中知昆山縣,浚塘七十里,得膏田數(shù)百頃。屢遷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熙寧中為比部員外郎、提舉兩浙路常平等事,提點河北路刑獄。元豐官制行,為倉部郎中。元祐中歷鴻臚少卿、司農(nóng)少卿、少府監(jiān)、鴻臚卿,一知曹州、兩知滄州,又為河?xùn)|、河北轉(zhuǎn)運使,加直秘閣。見韓琦《安陽集》卷四六《五兄著作墓志銘》、《侄孫四殤墓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六、二七六、三三五、三六八、四○二、四二九、四五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吳郡志》卷一二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九
王子京,字碩甫,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王子韶之弟。神宗熙寧間提舉淮南常平。元豐中任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七年諫茶鹽仍行榷法,八年十一月罷知泰州,于揚州聽旨。元祐元年二月謫監(jiān)永州在城鹽倉兼管酒稅務(wù)。紹圣三年八月以朝奉大夫除知廬州,明年徙蘇州。子京為政多掊克之名,數(shù)為諫官所彈奏。有《彈棋圖》一卷。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八、二七五、三四九、三五一、三六六,《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三一,《宋史》卷一八三、二○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明甫。呂惠卿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以王安石薦,召為館閣???。安石與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詆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監(jiān)無為軍酒稅。元豐三年復(fù)館閣校勘,累遷太常寺丞,出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權(quán)知越州,改守江寧,進直秘閣。
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呂升卿,字明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寧三年登進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薦,自常州團練推官召為館閣校理。四月,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十二月,徙淮南東路軍器監(jiān)。七年,為館閣???、崇政殿說書兼同修撰經(jīng)義,直集賢院。八年十月,權(quán)發(fā)遣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二月落職,降授太常寺太祝、監(jiān)無為軍酒稅。元豐三年,復(fù)館閣???,權(quán)判登聞鼓院。六年,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員外郎通判海州。紹圣四年,自京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xùn)|提刑。二年,知江寧府。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6—1109 【介紹】: 宋揚州人,字賓老。神宗元豐二年進士。知雍丘縣。哲宗紹圣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轉(zhuǎn)運判官,有惠政?;兆跁r累遷翰林學(xué)士承旨,知樞密院事。始因蔡京進,曾預(yù)議定元祐黨籍。及得志,漸為崖異。帝惡京專愎,陰令沮其奸。暴卒,謚文簡。
全宋詩
張康國(一○五六~一一○九),字賓老,揚州(今屬江蘇)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宋歷科狀元錄》卷四),為兗、饒二州教授,知雍丘縣。哲宗紹圣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入為吏部左司員外郎,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知樞密院事。大觀三年暴卒(《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二○),年五十四?!?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三、《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全宋文·卷二七七六
張康國(一○五六——一一○九),字賓老,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康伯弟。元豐二年進士,知雍丘縣。紹圣中提舉兩浙常平,徙福建轉(zhuǎn)運判官。崇寧元年,入為吏部、左司員外郎、起居郎;二年,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xué)士;三年,進承旨,拜尚書左丞,尋知樞密院事。始因蔡京進,京定元祐黨籍等,康國皆預(yù)密謀。及得志,寖?yōu)檠庐?,徽宗遂陰令其沮京。大觀三年三月暴得疾卒,年五十四,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朱伯虎,字才元,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為著作佐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七)。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遷江東轉(zhuǎn)運副使,移知隨州(同上書卷五一六)。事見清嘉慶《松江府志》卷四四。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陳安民,字子惠,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文彥博妻弟。熙寧中簽書相州判官。熙寧、元豐間為殿中丞。元祐三年遷都水監(jiān)丞。紹圣、元符間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嘗從李之才學(xué)《》,受《卦圖》。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五、二八七、二九○、四一三、四九七,《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一四,《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傳家易說》條,《經(jīng)易考》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