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軼事匯編》卷七〈林逋常秩陳恬〉~36~
林逋隱居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內。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放鶴,良久,逋必棹小舟返。蓋常以鶴飛為驗也。逋常謂人曰:「世界間事皆能為之,獨不能擔糞與著棋。」
典故清風生兩腋
玉川茶
風生兩腋
七盞
盧仝碗
盧家詩興
茗碗送飛翰
七碗香茶
玉川生兩腋
玉川一枕清風去
盧郎無睡
盧仝嘗茶
清風生雙腋
相關人物盧仝
《全唐詩》卷三百八十八〈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來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后漢書》卷四十上《班彪傳》附《班固傳》
時京師脩起宮室,浚繕城隍,而關中耆老猶望朝廷西顧。固感前世相如、壽王、東方之徒,造搆文辭,終以諷勸,乃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
典故 龔勝龔舍歸鄉(xiāng)里
相關人物龔勝
龔舍
《法言義疏》卷九〈問神〉~200~
楚兩龔之絜,其清矣乎?蜀莊沈冥,蜀莊之才之珍也,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舉茲以旃,不亦珍乎!吾珍莊也,居難為也。不慕由,即夷矣,何毚欲之有?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龔勝,龔舍〉~3080~
兩龔皆楚人也,勝字君賓,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節(jié),故世謂之「楚兩龔」。少皆好學明經,勝為郡吏,舍不仕。
典故淚成血
淚珠紅
靈蕓淚
玉壺紅淚
紅淚客
兩眼啼紅
落紅如淚
雙淚紅垂
玉壺悲
玉壺盛淚
啼紅
相關人物薛靈蕓
曹丕(魏文帝)
舊題晉·王嘉《拾遺記》卷七《魏》
「時文帝選良家子女,以入六宮。習以千金寶賂聘之。既得,便以獻文帝。靈蕓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盛淚壺中,即如紅色。既發(fā)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span>
《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二十二·美婦人下〉
王子年《拾遺記》:「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常山人也。靈蕓年十七,容貌絕世,時明帝選良家子入宮,靈蕓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玉唾壺承淚,壺即如紅色。及至京師,壺中之淚凝如血矣?!?/span>
簡釋
玉壺盛淚:指婦人哀傷落淚。宋錢惟演《無題》:“紈扇寄情雖自潔,玉壺盛淚只凝紅?!?/p>
典故舉子忙
槐花舉
舉子踏槐花
槐催舉子
兩度槐花
槐花黃舉子忙
《歲時習俗資料匯編·月令粹編》卷十一〈秋總·孟秋〉~468~
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獻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黃,舉子忙?!雇蹙S重陽應制詩曰:「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span>
《新增月日紀古》卷之六上〈六月卷上·月令〉~2058~
《南部新書》:長安舉子落第者,六月后不出,謂之過夏。多借清凈廟院,作文章,名曰「夏課」。時語曰:「槐花黃,舉子忙?!?/span>
典故眉間黃
眉間黃色
黃氣珠庭漸滿
兩眉黃徹
一點紅黃眉上秀
一點上眉黃
珠庭見微黃
相關人物韓愈
馮宿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四〈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案:宿。】李【案:宗閔。】二員外〉【案:馮李時從裴度東征?!?/span>
城上赤云呈勝氣,眉間黃色見歸期。幕中無事惟須飲,即是連鑣向闕時。
典故扣舷歌
木腸兒
扣舷而歌
木作腸
腳敲兩舷
扣弦歌
小海謳
船舷悲唱
木石笑吳兒
心情同木石
吳兒木腸
相關人物夏統(tǒng)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夏統(tǒng)〉
會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橋,士女駢填,車服燭路。統(tǒng)時在船中曝所市藥,諸貴人車乘來者如云,統(tǒng)并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統(tǒng)初不應,重問,乃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钩涫箚柶渫恋仫L俗,統(tǒng)曰:「其人循循,猶有大禹之遺風,太伯之義讓,嚴遵之抗志,黃公之高節(jié)?!褂謫枺骸盖渚雍I,頗能隨水戲乎?」答曰:「可?!菇y(tǒng)乃操柂正櫓,折旋中流,……統(tǒng)曰:「先公惟寓稽山,朝會萬國,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澤云布,圣化猶存,百姓感詠,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貞順之德過越梁宋,其父墮江不得尸,娥仰天哀號,中流悲嘆,便投水而死,父子喪尸,后乃俱出,國人哀其孝義,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諫吳王,言不納用,見戮投海,國人痛其忠烈,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眾人僉曰:「善。」統(tǒng)于是以足叩船,引聲喉囀,清激慷慨,大風應至,含水嗽天,云雨響集,叱吒歡呼,雷電晝冥,集氣長嘯,沙塵煙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諸人顧相謂曰:「若不游洛水,安見是人!聽慕歌之聲,便髣髴見大禹之容。聞河女之音,不覺涕淚交流,即謂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謂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鹵簿,覬其來觀,因而謝之,遂命建朱旗,舉幡校,分羽騎為隊,軍伍肅然。須臾,鼓吹亂作,胡葭長鳴,車乘紛錯,縱橫馳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繞其船三匝。統(tǒng)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菇y(tǒng)歸會稽,竟不知所終。
《新序·雜事第四》~26~
勇士一呼,三軍皆辟,士之誠也。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唱而不和,動而不隨,中必有不全者矣。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瓜韧踔怨耙局笓],而四海賓者,誠德之至,已形于外。故詩曰:「王猶允塞,徐方既來。」此之謂也。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雙鳥詩〉
雙鳥海外來,飛飛到中州。一鳥落城市,一鳥集巖幽。不得相伴鳴,爾來三千秋。兩鳥各閉口,萬象銜口頭。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兩鳥忽相逢,百日鳴不休。有耳聒皆聾,有口反自羞。百舌舊饒聲,從此恒低頭。得病不呻喚,泯默至死休。雷公告天公,百物須膏油。自從兩鳥鳴,聒亂雷聲收。鬼神怕嘲詠,造化皆停留。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蟲鼠誠微物,不堪苦誅求。不停兩鳥鳴,百物皆生愁。不停兩鳥鳴,自此無春秋。不停兩鳥鳴,日月難旋辀。不停兩鳥鳴,大法失九疇。周公不為公,孔丘不為丘。天公怪兩鳥,各捉一處囚。百蟲與百鳥,然后鳴啾啾。兩鳥既別處,閉聲省愆尤。朝食千頭龍,暮食千頭牛。渠邾河生塵,暮飲海絕流。還當三千秋,更起鳴相酬。
《春秋左傳正義》卷九〈莊公·傳二十二年〉~62~
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御寇。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顓孫自齊來奔。齊侯使敬仲為卿。辭曰。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及于寬政。赦其不閑于教訓。而免于罪戾。弛于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請以死告。詩云。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使為工正。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以君成禮。弗納于淫。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后乎。風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于齊。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惶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幌嗳缭唬骸悍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弧?/span>
《臨川先生文集》卷十一〈客至當飲酒二首〉其二
〈客至當飲酒二首〉其二:「天提兩輪光,環(huán)我屋角走。自從紅顏時,照我至白首。累累地上土,往往平生友。少年所種樹,磥砢行復朽。古人有真意,獨在無好丑。冥冥誰與論,客至當飲酒?!?/span>
《漢書》卷六十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列傳·楊敞·楊惲〉~2895~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并力,陪輔朝廷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遭遇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竊自思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
《后漢書》卷三十一《張湛傳》
「拜漁陽太守。捕擊奸猾,賞罰必信,吏民皆樂為用。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千騎奔擊,大破之,郡界以靜。乃于狐奴開稻田八千馀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灰暿掳四?,匈奴不敢犯塞?!?/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