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王
兩塵
兩極
兩通
兩選
兩盞
兩中
兩巖
兩傷
兩騎
兩匹
兩髻
兩池
兩開
兩軸
《漢語大詞典》:兩王(兩王)
晉 大書法家 王羲之 、 王獻(xiàn)之 的合稱。 唐 竇臮 《述書賦》:“ 元寶 剛直,兩 王 之次。骨正力全,軌范宏麗。”
《駢字類編》:兩塵(兩塵)
續(xù)仙傳:丁約謂韋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兩塵。子威問其故,答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國語辭典》:兩極(兩極)  拼音:liǎng jí
1.地球南極和北極的合稱。
2.磁場的南極和北極。
3.電學(xué)上的陰極和陽極。
4.比喻兩個(gè)極端或兩個(gè)對立面。如:「貧富兩級」、「關(guān)于這個(gè)問題,各大報(bào)紙呈現(xiàn)了兩極對立的意見。」
《駢字類編》:兩通(兩通)
詩:麟之趾。音義:趾本亦作止,兩通。晉書周札傳:札死,故吏詣闕訟冤情,加贈(zèng)謚司徒。王導(dǎo)議曰:昔子糾之難,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若以死為賢,則管仲當(dāng)貶;若以不死為賢,則召忽死為失先典。何以兩通之?明為忠之情同也。北史盧同傳名級相應(yīng)者,即于黃素楷書大字具件階級數(shù),令本曹尚書以朱印印之。明造兩通,一關(guān)吏部,一留兵局,與奏案對掌。進(jìn)則防揩洗之偽,退則無改易之理。
《駢字類編》:兩選(兩選)
宋史選舉志:詔兩制詳定,王圭等言:文武兩選磨勘,已皆均用。
《駢字類編》:兩盞(兩盞)
唐 白居易 勸酒 勸君一盞君莫辭,勸君兩盞君莫疑,勸君三盞君始知。
唐 李郢 偶作 一杯正發(fā)吟哦興,兩盞還生去住愁。
《漢語大詞典》:兩中(兩中)
兩端當(dāng)中。《宋書·鄭鮮之傳》:“通 滕 者則以無譏為證,塞 滕 者則以隱處為美,折其兩中,則異同之情可見矣?!?/div>
《駢字類編》:兩巖(兩巖)
唐 韓愈 贈(zèng)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 其六 兩巖雖云牢,水石互飛發(fā)。
元 貢奎 題商侯畫山水圖 云中世家重釋流,東刈凌虛構(gòu)華侈。撾鐘擊鼓兩巖間,西刈輝煌賀蘭氏。
《漢語大詞典》:兩傷(兩傷)
雙方都受到損傷。 晉 陸機(jī) 《文賦》:“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div>
《駢字類編》:兩騎(兩騎)
唐 白居易 新樂府 賣炭翁 苦官市也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駢字類編》:兩匹(兩匹)
唐 白居易 狂言示諸侄 何用鞍馬多,不能騎兩匹。
分類:兩匹
《駢字類編》:兩髻(兩髻)
宋 蘇軾 胡穆秀才遺古銅器,似鼎而小,上有兩柱,可以覆而不蹶,以為鼎則不足,疑其飲器也,胡有詩,答之 君看翻覆俯仰間,覆成三角翻兩髻。
元 馬祖常 絕句七首 其四 江南女兒年十五,兩髻丫丫面粉光。
元 柳貫 行界牌源道次小憩民舍 白云不為青山地,截?cái)嗲胺鍍慎傺尽?/div>
《駢字類編》:兩池(兩池)
唐書食貨志:蒲州安邑解縣有池五,總曰兩池。歲得鹽萬斛,以供京師。
又韓約傳:韓約,朗州武陵人,本名重華,志勇決,略涉書,有吏干,歷兩池榷鹽使,虔州刺史。
又田令孜傳:令孜白以兩鹽池歸鹽鐵使,即自兼兩池榷鹽使。又元史天文志:圭表以石為之,長一百二十八尺,廣四尺五寸,厚一尺四寸,座高二尺六寸。南北兩端為池,圓徑一尺五寸,深二寸。自表北一尺,與表梁中心上下相直。外一百二十尺,中心廣四寸,兩旁各一寸,畫為尺寸分,以達(dá)百端。兩旁相去一寸為水渠,深廣各一寸,與南北兩池相灌通以取平。
《駢字類編》:兩開(兩開)
唐 杜甫 秋興八首 其一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駢字類編》:兩軸(兩軸)
唐 平曾 留別薛仆射 誠知兩軸非珠玉,深愧三縑恤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