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51,分104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勢
兩氣
兩叔
兩數(shù)
兩穗
兩同心
兩闈
兩甕
兩向
兩向
兩耀
兩謫
兩梁冠
兩精
兩蛟
《國語辭典》:兩勢(兩勢)  拼音:liǎng shì
兩邊、兩旁。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八日祠山圣誕》:「諸舟俱鳴鑼擊鼓,分兩勢劃棹旋轉(zhuǎn),而遠遠排列成行?!挂沧鳌竷蓜菹隆?。
分類:兩邊
《駢字類編》:兩氣(兩氣)
宋史律歷志:中盈朔虛分:日月以會朔為正,氣序以斗建為中,是故氣進而盈分存焉。置中節(jié)兩氣之策,以一月之全策三十減之,每至中氣即一萬七千四十杪十二,是為中盈分。朔退而虛分列焉。置一月之全策三十,以朔策及馀減之,馀一萬八千三百七,是為朔虛分。綜中盈、朔虛分,而閏馀章焉 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
《駢字類編》:兩叔(兩叔)
易林:三雞啄粟。十雛從食。饑鳶卒擊。亡其兩叔。按此系巽之遁。與中孚之頤。八雛各別。
《駢字類編》:兩數(shù)(兩數(shù))
詩:蓼蕭。序疏:職方列其國數(shù),唯五戎、六狄與爾雅六戎、五狄上下不同。明堂位與職方不同者,鄭志答趙商云:戎狄之數(shù),或五或六,兩文異耳。爾雅雖有,與周皆兩數(shù)耳,無別國之名,不甚明,故不定之也。
分類:兩數(shù)
《駢字類編》:兩穗(兩穗)
宋史五行志:平夷縣民王義田禾兩穗合為一。云笈七簽:賈湘累世好道。時黃巢陷長安,挈家避難,駕將還湘。于老君前請進退之兆。忽見香爐邊有粟苗甚茂,上有兩穗,如風所動。粟穗西指,乃破產(chǎn)歸京。方薙草搆宇于基趾之下,得銀六千兩,家產(chǎn)益贍。王融策秀才文:多黍多稌。不興兩穗之謠。無褐無衣,必盈六月之嘆。
《漢語大詞典》:兩同心(兩同心)
(1).詞牌名。此調(diào)有三體,仄韻創(chuàng)自 柳永 ,平韻創(chuàng)自 晏幾道 ,三聲葉韻創(chuàng)自 杜安世 。 清 毛先舒 《填詞名解》:“古樂府《蘇小歌》‘何處結(jié)同心’, 唐 教坊樂曲遂有《同心結(jié)》。然有兩調(diào)同此名,填詞采以名之曰《兩同心》?!?br />(2).曲牌名。北曲入高大石角隻曲,套曲入高大石角。
《漢語大詞典》:兩闈(兩闈)
(1).借指兩個宮廷機構(gòu)。闈,皇宮寢側(cè)的小門。《文選·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兩闈阻通軌,對禁限清風?!?李善 注:“兩闈,謂東宮及中臺也?!?唐 蘇味道 《贈封御史入臺》詩:“故事推三獨,茲辰對兩闈。”
(2).春闈和秋闈的合稱??婆e時代考試舉人、進士的場叫闈,進士考試在春天,舉人考試在秋天,故稱。 嚴復 《救亡決論》:“每逢春秋兩闈,闈內(nèi)外所張文告,使不習者觀之,未有不欲股弁者?!?/div>
《駢字類編》:兩甕(兩甕)
庾信 小園賦 燋麥兩甕,寒菜一畦。
《駢字類編》:兩向(兩向)
唐書南詔傳: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林上屈兩向而下植,取以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暝弓 王建宮詞見萬歲下。
《駢字類編》:兩向(兩向)
宋史魏勝傳:兩陣相近,則陣間發(fā)弓弩箭炮,近陣門,則刀斧搶手突出,交陣則出騎兵兩向掩擊,得捷拔陣,追襲少卻,則入陣間稍憩,士卒不疲,進退俱利。
《漢語大詞典》:兩耀(兩耀)
猶兩曜,指日、月。 唐 元稹 《賀圣體平復表》:“臣聞兩耀有晦明,所以成其不已;四瀆有盈縮,所以成其不竭?!?/div>
《駢字類編》:兩謫(兩謫)
宋史鄒浩傳:初,浩除諫官,恐貽親憂,欲固辭。母張氏曰:汝能報國,無愧于公論,吾顧何憂。及浩兩謫嶺表,不易初意。
《漢語大詞典》:兩梁冠(兩梁冠)
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級文官所戴的一種帽子。用緇布做,有兩道橫脊。后漢書·輿服志下:“宗室 劉氏 亦兩梁冠,示加服也?!?宋 王禹偁 《暮春》詩:“壯志休磨三尺劍,白頭誰籍兩梁冠?!?宋 陸游 《行在春晚有懷故隱》詩:“歸計已栽千個竹,殘年合掛兩梁冠?!币嗍》Q“ 兩梁 ”。 唐 韓偓 《殘春旅舍》:“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div>
《駢字類編》:兩精(兩精)
呂覽見兩分下。
《駢字類編》:兩蛟(兩蛟)
鮫同呂覽:有次非者,得寶劍于干,遂還反涉江,至于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曰:予嘗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于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淮南子:下輕上重,其覆必易。一淵不兩蛟。水定則清正,動則失平。水經(jīng)注:昔澹臺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陽侯波起,兩蛟挾舟。子羽曰: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操劍斬蛟,蛟死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輒躍出,乃毀璧而去,示無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