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度
兩人
兩行
兩浙
兩山
兩家
兩日
一兩
兩字
兩京
兩儀
兩淮
兩峰
兩忘
兩路
《駢字類編》:兩度(兩度)
唐 盧綸 雜曲歌辭 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兩度嫁狂夫。
唐 白居易 憶江柳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
唐 戎昱 秋日感懷 洛陽岐路信悠悠,無事辭家兩度秋。
《駢字類編》:兩人(兩人)
唐 裴度 兩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
唐 白居易 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唐 王建 宮詞一百首 其二十七 金砌雨來行步滑,兩人抬起隱花裙。
宋 歐陽修 解官后答韓魏公見寄 欲知念舊君恩厚,二者難兼始兩人。
《漢語大詞典》:兩行(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zhí)著于是非的爭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br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詩·周南關雎詁訓傳 唐 陸德明 題注:“故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br />(3).兩者一起施行、實行。新唐書·呂諲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div>
《國語辭典》:兩浙(兩浙)  拼音:liǎng zhè
地理上浙東與浙西的合稱。錢塘江以南為浙東,以北為浙西。
《駢字類編》:兩山(兩山)
唐 王建 寄舊山僧 雪后每常同席臥,花時未省兩山居。
宋 王周 金口步 兩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齒。
分類:兩山
《駢字類編》:兩家(兩家)
唐 白居易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分類:兩家
《駢字類編》:兩日(兩日)
唐 王建 當窗織 草蟲促促機下啼,兩日催成一匹半。
唐 羅隱 出試后投所知 此日蓬壺兩日程,當時消息甚分明。
宋 楊萬里 山居雪后二首 其一 青松梢上蘭根下,猶得三朝兩日看。
分類:兩日
《漢語大詞典》:一兩(一兩)
(1).計量單位。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一兩為十錢。《淮南子·天文訓》:“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span id="js2qfmc" class="book">《宋史·律歷志一》:“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 齊 師” 晉 杜預 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匹也?!?span id="zfvqkbv" class="book">《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唐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br />(3).猶一雙。 明 劉績 《憶原上人》詩:“一兩棕鞋八尺藤, 廣陵 行徧又 金陵 ?!?br />(4).指少數。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span id="fofz3tn" class="book">《晉書·紀瞻傳》:“然失之者億萬,得之者一兩耳?!?span id="787nfxn" class="book">《紅樓夢》第九回:“誰敢望‘請’,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老舍 《正紅旗下》二:“母親是不喜歡算計一兩文錢的人。”
一輛。史記·貨殖列傳“牛車千兩”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車一乘為一兩?!?/div>
《駢字類編》:兩字(兩字)
唐 任華 懷素上人草書歌 揮毫倏忽千萬字,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
分類:兩字
《國語辭典》:兩京(兩京)  拼音:liǎng jīng
1.兩個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2.西漢和東漢?!蛾悤?。卷三三。儒林傳。沈不害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huán)林璧水,業(yè)盛于兩京。」
《國語辭典》:兩儀(兩儀)  拼音:liǎng yí
天地?!兑捉洝O缔o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箷x。劉琨〈勸進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兩儀?!?/div>
《國語辭典》:兩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對中國淮南與淮北的合稱,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區(qū)。
《駢字類編》:兩峰(兩峰)
金 李獻能 玉華谷同希顏裕之分韻得秋字 軟腳山堂一壺酒,莫涼閒對兩峰秋。
元 黃鎮(zhèn)成 用鷲峰師韻送澗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八 靈隱 兩峰塔影天垂蓋,千佛林光地布金。
元 吳澄 題閣皂山 漢吳仙跡兩峰齊,欲拾瑤華路恐迷。
分類:兩峰
《漢語大詞典》:兩忘(兩忘)
(1).兩者一起忘記。莊子·大宗師:“與其譽 堯 而非 桀 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數與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韻》:“性與時相遠,身將世兩忘?!?元 倪瓚 《聽袁員外彈琴》詩:“兩忘絃與手,流泉松吹聲?!?br />(2).特指物我、身世兩者一起忘記。《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連珠》:“是以弘道歸於兼濟,至德由乎兩忘?!?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揆拙迷三雀,勞生昧兩忘?!?/div>
《駢字類編》:兩路(兩路)
宋史真宗紀:景德二年春正月癸丑,罷諸路行營,合鎮(zhèn),定兩路都部署為一。
又選舉志:累朝以廣南遠利,入不足以資正官,故使舉人兩與薦選者。試刑法于漕司,以合格者注攝兩路,謂之待次攝官。
又河渠志:宜專護上約及二股堤岸。若今歲東流止添二分,則此去河勢自東,近者二三年,遠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沖刷已闊,滄、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日減,可以閉塞,兩路俱無害矣。 元史世祖紀:詔平陽、京兆兩路宣撫司僉兵七千人,于延安等處守隘,以萬戶鄭鼎、實喇、蒙古岱領之,貧不能應役者,官為資給。
又齊書袁彖等傳:論刑開二門,法有兩路。
分類: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