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51,分104頁顯示  上一頁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棋
兩配
兩民
兩零
兩禮
兩井
兩介
兩繭
兩痕
兩韓
兩檜
兩閨
兩丱
兩犀
兩轄
《駢字類編》:兩棋(兩棋)
宋 黃庭堅 弈棋二首呈任公漸 其二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
《駢字類編》:兩配(兩配)
齊書禮志:見雙祀下。又漢文以高祖配泰畤,至武帝立明堂,復(fù)以高祖配食,一人兩配,有乖圣典。唐書沈伯儀傳:虞夏退顓頊郊嚳,殷舍契郊冥去取違舛。惟周得禮之序,至明堂始兩配焉。文王上配五帝,武王下配五神,別父子也。
《駢字類編》:兩民(兩民)
宋書索虜傳:此之界局,與彼通連,兩民之居,煙火相接,來往不絕,情偽繁興。是以南奸北入,北奸南叛,以類推之,日月彌甚。
《駢字類編》:兩零(兩零)
同文算指:凡兩零相乘者,皆以母乘母,子乘子。
《漢語大詞典》:兩禮(兩禮)
猶言雙方免禮。《金瓶梅詞話》第七八回:“﹝ 吳月娘 ﹞插燭也似磕了四個頭,慌的大舅忙還半禮,説道:‘姐姐兩禮兒罷?!?/div>
分類:雙方
《駢字類編》:兩井(兩井)
唐書黑齒常之傳:垂拱中。突厥復(fù)犯塞。常之率兵追擊。至兩井。忽與賊遇。賊騎三千方擐甲。常之見其囂。以二百騎突之。賊皆棄甲去。
《駢字類編》:兩介(兩介)
元史張懋傳:巴延命懋往諭淮西,夏貴副以兩介,將騎士,直趨合肥。貴出迎,設(shè)賓禮,懋示以逆順禍福,辭旨雅厲。貴受命,頓首上地圖,降書馳還報,巴延大喜。
《駢字類編》:兩繭(兩繭)
宋 蘇軾 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數(shù)珠篇以督之,二首 其一 大珠分一月,細(xì)綆合兩繭。
《韻府拾遺 元韻》:兩痕(兩痕)
吳文英詞:一縷情深朱戶掩,兩痕愁起青山遠(yuǎn)。
《駢字類編》:兩韓(兩韓)
戰(zhàn)國策:成午從趙來,謂申不害于韓曰:子以韓重我于趙,請以趙重子于韓。是子有兩韓,而我有兩趙也。
《駢字類編》:兩檜(兩檜)
蘇軾文:予來汝南,清潁之外,無以娛予者。治事堂前二柏,與薦福兩檜,尤為殊絕。孰使予安此寂寞而忘歸者,非此君歟?
《漢語大詞典》:兩閨(兩閨)
猶兩闈。借指皇帝及太子。《文選·顏延之〈和謝監(jiān)靈運(yùn)〉詩》:“伊昔遘多幸,秉筆侍兩閨?!?李善 注:“謂上臺及東宮也。 沈約 宋書曰:‘ 高祖 受命 延年 ,補(bǔ)太子舍人,徙太子中舍人,轉(zhuǎn)太子中庶子?!吓_謂 文帝 也,東宮謂太子也。又曰:‘ 文帝 立皇子 劭 為太子?!?呂向 注:“兩閨謂中書侍郎及太子舍人也。”
分類:太子帝王
《國語辭典》:兩丱(兩丱)  拼音:liǎng guàn
本為幼童頭上扎的兩個發(fā)髻。后泛借幼年。唐。李商隱安平公〉詩:「其弟炳章猶兩丱,瑤林瓊樹含奇花?!顾?。歐陽修拜赦〉詩:「州人共喧喧,兩丱扶白發(fā)?!?/div>
《國語辭典》:兩犀(兩犀)  拼音:liǎng xī
上下兩列皓齒。南朝梁。武帝 子夜歌二首之二:「巧笑茜兩犀,美目揚(yáng)雙蛾?!?/div>
分類:上下牙齒
《駢字類編》:兩轄(兩轄)
后漢書輿服志:貳轂兩轄。注:蔡邕曰:轂外復(fù)有一轂,抱轄其外,乃復(fù)設(shè)轄,抱銅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