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楹夢
兩塾
兩戍
兩袒
兩握
兩崤
兩鞋
兩興
兩幸
兩徐
兩崦
兩業(yè)
兩誼
兩音
兩引
《漢語大詞典》:兩楹夢(兩楹夢)
典出禮記·檀弓上。言 孔子 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而見饋食,知道自己不久人世,寢疾七日而沒。后因以“兩楹夢”借指 孔子 之死。 宋 陸游 《二子》詩:“兩楹夢后少真儒,毀譽(yù)徒勞豈識渠?!眳⒁姟?兩楹 ”。
《漢語大詞典》:兩楹(兩楹)
(1).房屋正廳當(dāng)中的兩根柱子。兩楹之間是房屋正中所在,為舉行重大儀式和重要活動的地方。禮記·投壺:“已拜受矢,進(jìn)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賔就筵?!?漢 劉向 《九嘆·愍命》:“戚 宋萬 於兩楹兮,廢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 況 與二三子,列坐分兩楹。”
(2).禮記·檀弓上:“ 殷 人殯於兩楹之間?!焙笠嘁浴皟砷骸苯柚竿7殴阻?、舉行祭奠之所。《公羊傳·定公元年》:“正棺於兩楹之間,然后即位?!?晉 陸機(jī) 《挽歌》之一:“舍爵兩楹位,啟殯進(jìn)靈轜?!?宋 黃庭堅 《司馬文正公挽詞》之一:“日者傾三接,天乎奠兩楹。”
(3).禮記·檀弓上:“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币蛞浴皟砷骸薄1硎救酥畬⒔K。北史·薛辯傳:“ 裕 曰:‘近夢,恐有兩楹之憂?!?br />(4).指預(yù)兆人即將亡故的夢。 宋 范仲淹 《祭呂相公文》:“兩楹告兆,萬乘興哀?!?/div>
《漢語大詞典》:兩塾(兩塾)
巷門兩側(cè)的房屋,古時庶民學(xué)舍所在。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制度·兩塾:“門側(cè)之堂謂之塾。古者二十五家為閭,同共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為左右?guī)?,坐於兩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受教於塾?!?/div>
《駢字類編》:兩戍(兩戍)
宋史鄭文寶傳:文寶言威州在清遠(yuǎn)軍西北八十里,樂山之西,約葫盧、臨洮二河,壓明沙、蕭門兩戍,東控五原,北固峽口。
《國語辭典》:兩袒(兩袒)  拼音:liǎng tǎn
露出左右手臂。比喻人貪得無厭?!短接[。卷三八二。人事部。丑丈夫》引《風(fēng)俗通》:「齊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語女曰:『汝欲東家則左袒,欲西則右袒?!黄渑畠商?,父母問其故,對曰:『愿東家食,而西家息?!灰詵|家富而丑,西家貧而美也?!?/div>
《漢語大詞典》:兩握(兩握)
指雙拳。 宋 陸游 《度筰》詩:“汗沾兩握色如菜,數(shù)乘此險私自怪?!?/div>
《駢字類編》:兩崤(兩崤)
唐 鄭世翼 登北邙還望京洛 三河分設(shè)險,兩崤資巨防。
《駢字類編》:兩鞋(兩鞋)
宋 楊萬里 至鷓鴣洞 江湖千萬峰,穿儂兩鞋青。
《駢字類編》:兩興(兩興)
唐書李義琰傳:事難全遂。物不兩興。既處貴仕。又廣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
《駢字類編》:兩幸(兩幸)
宋史選舉志:度宗咸淳二年正月,幸太學(xué),謁先圣,禮成,推恩,三學(xué)前廊與免省試,內(nèi)舍、上舍及己免省試者,與升甲,起居學(xué)生與泛免一次,內(nèi)該曾經(jīng)兩幸人,與補(bǔ)上州文學(xué)。
《駢字類編》:兩徐(兩徐)
宋 戴表元 排律十七韻賀阮侯伯子 我欲歌三賈,誰能說兩徐。
《駢字類編》:兩崦(兩崦)
高啟 是時秋高鶴聲厲,霜降兩崦才收柑。
《駢字類編》:兩業(yè)(兩業(yè))
宋史兵志:義勇須隱括丁數(shù),若因團(tuán)集保甲,即一動而兩業(yè)。就令既遣官隱括義勇,又別遣官團(tuán)練保甲,即分為兩事,恐民不能無擾。云笈七簽:聞尊所說道品中善惡兩業(yè),必由于神,以是言之識有何罪?唐無名氏策問:工商兩業(yè),在俗何先?文武二柄,適時何急?
《漢語大詞典》:兩誼(兩誼)
猶兩義。 宋 曾鞏 《馮正符借職制》:“爾能通宣兩誼,協(xié)助軍謀,宜進(jìn)官榮屬之守護(hù)?!眳⒁姟?兩義 ”。
《漢語大詞典》:兩義(兩義)
謂君臣兩者應(yīng)該做的合理、適宜的事。后漢書·來歙傳論:“夫?qū)J购醵g,豈厭詐謀哉?而能獨以信稱者,良其誠心在乎使兩義俱安,而己不私其功也?!?宋 曾鞏 《駙馬都尉王師約轉(zhuǎn)觀察使制》:“蓋爾自初仕迄此,再增厥位,皆以歲滿應(yīng)於遷格,則朕之謹(jǐn)于信賞,爾之安其常守,上下之際,豈不兩義俱得哉?!?/div>
《駢字類編》:兩音(兩音)
寶如來三昧經(jīng):復(fù)有菩薩名曰兩音。
分類:兩音
《駢字類編》:兩引(兩引)
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箋:綏,安也。鄉(xiāng)飲酒曰:賓以我安。疏:此文在燕禮矣。言鄉(xiāng)飲酒者,誤也。定本亦誤。以南陔與由庚之箋,皆鄉(xiāng)飲酒、燕禮連言之,故學(xué)者加鄉(xiāng)飲酒于上。后人知其不合兩引,故略去燕禮焉。今本猶有言燕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