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51,分104頁顯示  上一頁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娑
兩艘
兩耜
兩舜
兩稅使
兩稅戶
兩稅法
兩售
兩杉
兩埽
兩閏
兩柔
兩腹
兩固
兩瀆
《駢字類編》:兩娑(兩娑)
世說見千萬下。
《駢字類編》:兩艘(兩艘)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詩見千軌下。
《駢字類編》:兩耜(兩耜)
元 貢師泰 學(xué)圃吟 三犁兩耜工力俱,燥濕得所避亢淤。
《駢字類編》:兩舜(兩舜)
皮日休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因而寄答詩,見十堯下。
《漢語大詞典》:兩稅使(兩稅使)
唐 代掌管夏、秋兩稅事務(wù)的長官,系臨時派遣,多以鹽鐵轉(zhuǎn)運使兼任。新唐書·程異傳:“ 李巽 領(lǐng)鹽鐵,薦 異 心計可任,請拔濯用之,乃授侍御史,復(fù)為 揚子 留后。稍遷 淮南 等道兩稅使。”文獻(xiàn)通考·田賦三:“ 德宗 時, 楊炎 為相,遂作兩稅法,夏輸無過六月,秋輸無過十一月,置兩稅使以總之?!眳⒁姟?兩稅 ”。
《漢語大詞典》:兩稅(兩稅)
(1).夏稅和秋稅的合稱。 唐德宗 時 楊炎 作兩稅法,并租庸調(diào)為一,令以錢輸稅。夏輸不超過六月,秋輸不超過十一月,故稱兩稅。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京城減收兩稅之半。”新唐書·崔造傳:“ 造 久在 江左 ,疾錢穀諸使罔上,或干沒自私,乃建言:‘天下兩稅,請委本道觀察使、刺使選官部送京師?!?br />(2).見“ 兩稅法 ”。
《漢語大詞典》:兩稅戶(兩稅戶)
依兩稅法納稅的人家。《舊唐書·武宗紀(jì)》:“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shù)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div>
《國語辭典》:兩稅法(兩稅法)  拼音: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時,宰相楊炎創(chuàng)立的一種稅法。按人民貧富及擁有田畝的數(shù)目,分等級課稅,每年依夏、秋兩季用錢編納,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調(diào)法。
《駢字類編》:兩售(兩售)
宋史陳亮傳:人情皆便于通和者,勸陛下積財養(yǎng)兵以待時也。臣以為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茍安,而為妄庸兩售之地,宜其為人情之所甚便也。
《韻府拾遺 咸韻》:兩杉(兩杉)
南康記:南野巘山有漢太傳陳蕃墓,遙望兩杉樹,聳柯出嶺,垂陰覆谷。
《駢字類編》:兩埽(兩埽)
宋史河渠志:北京留守韓琦言,今歲兵夫數(shù)少,而金堤兩埽修上下約甚急,深進(jìn)馬頭,欲奪大河。緣二股及嫩灘,舊闊千一百步,是以可容漲水。今截去八百步有馀,則將束大河于二百馀步之間,下流既壅,上流蹙遏湍怒,又無兵夫修護(hù)堤岸,其沖決必矣。
《駢字類編》:兩閏(兩閏)
左傳疏見兩辰下。
《駢字類編》:兩柔(兩柔)
呂覽見兩淖下。
《駢字類編》:兩腹(兩腹)
唐 劉駕 唐樂府十首 其四 邊軍過 食飽物有馀,所恨無兩腹。
《駢字類編》:兩固(兩固)
酉陽雜俎:婚禮納采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長命縷,義在兩固也。
《駢字類編》:兩瀆(兩瀆)
水經(jīng)注見雙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