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既
兩騶
兩獐
兩詣
兩鴨
兩缺
兩頭春
兩都賦
三兩步
觔兩
英兩
百兩篇
百兩金
畦兩
兩箸
《韻府拾遺 未韻》:兩既(兩既)
宋書顧延之傳贊:出身事主,雖義在忘私,至于君親兩既,事無同濟,為子為臣,各隨其時可也。
《駢字類編》:兩騶(兩騶)
后漢書宗均傳:均疾,上書乞免,詔除子條為太子舍人。均自扶輿詣闕謝恩,帝使中黃門慰問,因留養(yǎng)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召入視其疾,令兩騶扶之。
《駢字類編》:兩獐(兩獐)
南史廬陵威王續(xù)傳:嘗馳射于帝前,續(xù)中兩獐,冠于諸人,帝大悅。
《駢字類編》:兩詣(兩詣)
宋史王旦傳:諫議大夫張師德兩詣旦門,不得見,意為人所毀,以告向敏中,為從容明之。及議知制誥,旦曰:可惜張師德。敏中問之,旦曰:累于上前言師德名家子,有士行,不意兩及吾門。狀元及第,榮進素定,但當靜以待之耳。若復奔競,使無階而入者,當何如也?
《駢字類編》:兩鴨(兩鴨)
宋 楊萬里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忽逢野沼無人處,兩鴨浮沉最眼明。
《駢字類編》:兩缺(兩缺)
齊書曹虎傳:元宏遺虎書曰:卿進無陳平歸漢之智,退闕關羽盡節(jié)之忠,嬰閉窮城,憂頓長沔,機勇兩缺,何其嗟哉。
《國語辭典》:兩頭春(兩頭春)  拼音:liǎng tóu chūn
陰歷閏年時,因多了一個月,故立春會出現(xiàn)于年初和年尾,稱為「兩頭春」。《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
《國語辭典》:兩都賦(兩都賦)  拼音:liǎng dū fù
文章名。漢代班固撰,分為〈西都賦〉與〈東都賦〉兩篇。前篇敘述長安地勢險要、物產富饒、宮廷華麗等情況,暗示建都長安之優(yōu)越處。后篇頌揚東漢建都洛陽后之種種政治措施,意指洛陽當時之盛,已遠過于西漢首都長安。
《國語辭典》:三兩步(三兩步)  拼音:sān liǎng bù
兩三步。比喻速度極快。《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三兩步走進屋里來,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div>
分類:兩三速度
《國語辭典》:觔兩(觔兩)  拼音:jīn liǎng
計算重量的單位。比喻重量、分量。也作「斤兩」。
《國語辭典》:英兩(英兩)  拼音:yīng liǎng
量詞。表示質量的英制單位;參見「盎司」條。
分類:重量
《漢語大詞典》:百兩篇(百兩篇)
漢 張霸 偽造的尚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世所傳《百兩篇》者,出 東萊 張霸 ,分析合二十九篇以為數(shù)十,又采《左氏傳》《書敍》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數(shù)簡,文意淺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説尚書者,或以為本百兩篇,后遭 秦 燔,遺在者二十九篇。夫言 秦 燔者是也;言本百兩篇者,妄也…… 東海 張霸 案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 成帝 。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於是下 霸 於吏。吏白 霸 罪當至死, 成帝 高其才而不誅,亦惜其文而不滅。故百兩之篇,傳在世間者,傳見之人則謂尚書本有百兩篇矣?!?/div>
《漢語大詞典》:百兩金(百兩金)
(1).牡丹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牡丹。
(2).即珍珠傘。常綠小灌木。生于山坡叢林中,我國 浙江 、 湖南 、 江西 以及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可供觀賞,根可藥用。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百兩金﹝集解﹞引 蘇頌 曰:“百兩金生 戎州 云安軍 ,苗高二三尺,有干如木,葉似荔枝……凌冬不凋,初秋開花青碧色,結實大如豆,生青熟赤,採根入藥?!?/div>
《駢字類編》:畦兩(畦兩)
鮑照 園葵賦 溝東陌西,行三畦兩。
《駢字類編》:兩箸(兩箸)
羅隱 東歸別常修詩 名慚桂苑一枝綠,膾憶松江兩箸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