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兩事家
兩誓
兩棠
兩替
兩鐵
兩頭虺
兩退
兩廡豚
兩簫
兩刑
兩邢
兩如直
兩腳羊
兩角丱
兩彊
《國語辭典》:兩事家(兩事家)  拼音:liǎng shì jiā
對頭、仇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和你是剜心摘膽兩事家,怎肯有喜悅和洽?!乖?。鄭廷玉《后庭花》第三折:「你侯門似海深,利害有天來大,則這包龍圖怕也不怕,老夫怎敢共夫人做兩事家。」
分類:對頭敵人
《駢字類編》:兩誓(兩誓)
隋 無名氏 讀曲歌八十九首 其二十八 連喚歡復(fù)歡,兩誓不相棄。
《駢字類編》:兩棠(兩棠)
呂覽:荊莊哀王獵于云夢,射隨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奪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誅之。左右大夫皆進諌曰:子培,賢者也,又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荊興師戰(zhàn)于兩棠,大勝晉,歸而賞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進請賞于軍旅,曰:臣兄之有功也于車下。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觸死亡之罪于王之側(cè),其愚心將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歲之壽也。臣之兄嘗讀故記曰:殺隨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驚懼而爭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發(fā)平府而視之,于故記果有,乃厚賞之。
《高級漢語詞典》:兩替
兩批
《駢字類編》:兩鐵(兩鐵)
晉書五行志:太元中。小兒以兩鐵相打于土中。名曰斗族。后王國寶王孝伯。一姓之中自相攻擊也。
分類:兩鐵
《漢語大詞典》:兩頭虺(兩頭虺)
即兩頭蛇。 宋 蘇軾 《和王鞏六首并次韻》:“巖藏兩頭虺,瘴落千仞翼?!?/div>
分類:兩頭蛇
《駢字類編》:兩退(兩退)
左傳:乃皆出戰(zhàn)交綏。注:古名退軍為綏。秦晉志:未能堅戰(zhàn),兵未至,爭而兩退,故曰交綏。
《漢語大詞典》:兩廡豚(兩廡豚)
指祭祀先賢所用的豬。 清 楊峴 《〈燕下鄉(xiāng)睉錄〉序》:“今之學(xué)者操不律效 程 朱 語録,空言滿紙,頃刻尺許厚,獵盛名,攀高位,或妄希兩廡豚,豈不甚便?!眳⒁姟?兩廡 ”。
《漢語大詞典》:兩廡(兩廡)
(1).宮殿或祠廟的東西兩廊。宋史·選舉志一:“尋又定《親試進士條制》:凡策士,即殿兩廡張帟,列幾席,標(biāo)姓名其上?!?br />(2).特指文廟中先賢從祀之處。明史·禮志四:“兩廡從祀……凡九十一人?!?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祀典:“又進 歐陽修 於兩廡,則以 濮 議與 永嘉 暗合,故特崇之。” 明 沈德符 《敝帚軒剩語補遺·妖夢》:“ 江陵 相曾夢居第之前,左右兩石坊上分署‘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八字,自以為生封五等,歿祀兩廡,遂恣行無忌?!?/div>
《韻府拾遺 蕭韻》:兩簫(兩簫)
周禮考工記疏:必知弓力三石者,當(dāng)弛其弦,以繩緩擐之者,謂不張之別,以一條繩系兩簫,乃加物一石張一尺,二石張二尺,三石張三尺,則與前三干角筋力各一石也。
《駢字類編》:兩刑(兩刑)
書呂刑:其刑上備有并兩刑。傳其斷刑文書上王府,皆當(dāng)備具,有并兩刑,亦具上之。 呂覽:冬與夏不能兩刑,草與稼不能兩成,新谷熟而陳谷虧,凡有角者無上齒,果實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無遂功,天之?dāng)?shù)也。
《駢字類編》:兩邢(兩邢)
北史魏季景傳見二魏下。
《漢語大詞典》:兩如直(兩如直)
謂不論國家治亂,個人均象箭一樣,直道而行。典出《論語·衛(wèi)靈公》:“直哉 史魚 ,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678' target='_blank'>《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事躓兩如直,心愜避三賢?!?李善 注:“言 史魚 有道無道,行俱如矢。而己有道則見召,無道則左遷,故云事躓兩如矢直。而己雖遷,終無悔吝。”
《漢語大詞典》:兩腳羊(兩腳羊)
指被當(dāng)作食物吃的人。 宋 莊綽 雞肋編卷中:“老瘦男子廋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一·人肉:“古今亂兵食人肉,謂之想肉,或謂之兩腳羊。此乃盜賊之無人性者,不足誅矣。” 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抄靶子》:“ 黃巢 造反,以人為糧,但若說他吃人,是不對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兩腳羊’。”
分類:食物
《漢語大詞典》:兩角丱(兩角丱)
猶兩丱。古代兒童的發(fā)式。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dāng)z伊陽因酬三十韻》:“捧書隨諸兄,累累兩角丱?!?/div>
《駢字類編》:兩彊(兩彊)
唐書陸贄傳:兩彊相接。兩軍相持。事機所急。鏬不留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