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51,分104頁顯示  上一頁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顛斤播兩
儲糧兩頰
稱斤掂兩
稱斤約兩
魑魅罔兩
螭魅罔兩
垂著兩邊
川秦兩司
此地無銀三百兩
前把兩矛
墻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
齊衡兩獻
岐頭兩金
旗扁銀兩
騎兩頭馬
《漢語大詞典》:顛斤播兩(顛斤播兩)
較量輕重。常用以比喻品評優(yōu)劣或形容計較微細之事。《綠野仙蹤》第四四回:“起先不過房里院外吐些顛斤播兩的説話,譏刺幾句,使 如玉 知道?!?/div>
《分類字錦》:儲糧兩頰(儲糧兩頰)
王延壽 王孫賦 儲糧食于兩頰,稍委輸于胃脾。
分類:猿猴
《漢語大詞典》:稱斤掂兩(稱斤掂兩)
計算重量。謂計較多少、輕重。 王愿堅 《糧食的故事》:“一次搞購糧工作,找全縣的干部來布置任務,有個別干部,稱斤掂兩的,怕任務重了完不成?!?/div>
《漢語大詞典》:稱斤約兩(稱斤約兩)
比喻權衡得失。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申耀宗 也沒睡著,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幾桿秤,正在稱斤約兩的活動呢?!?/div>
分類:權衡得失
《漢語大詞典》:魑魅罔兩(魑魅罔兩)
見“ 魑魅魍魎 ”。
《國語辭典》:魑魅魍魎(魑魅魍魎)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魑魅,山中精怪。魍魎,水中怪物。魑魅魍魎指傳說中的鬼怪。后亦用以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度龂?。卷六四。吳書。諸葛恪傳》:「藜蓧稂莠,化為善草。魑魅魍魎,更成虎士?!埂段饔斡洝返谝灰换兀骸干岬浪?,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回之下,各進其道?!?/div>
分類:害人鬼怪
《漢語大詞典》:螭魅罔兩(螭魅罔兩)
亦作“ 螭魅魍魎 ”。亦作“ 螭鬽魍魎 ”。 傳說中川澤山林的妖怪。后用以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螭,通“ 魑 ”。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杜預 注:“螭,山神,獸形。魅,怪物。罔兩,水神?!?陸德明 釋文:“魅,亡備切;本又作鬽?!?漢 張衡 《西京賦》:“螭魅魍魎,莫能逢旃?!?清 黃宗羲 《七怪》:“ 王孫滿 之螭魅罔兩,莫能逢之,言川澤山林也。”
《分類字錦》:垂著兩邊(垂著兩邊)
禮記:主人袒說髦。正義:說髦者,髦幼時剪發(fā)為之,至年長則垂著兩邊,明人子事親,恒有孺子之義也。釋文:說,本作稅。
分類:發(fā)
《分類字錦》:川秦兩司(川秦兩司)
文獻通考:宋乾道元年,川、秦兩司馬額共九千馀匹。川、秦兩司者,祖宗舊制,至今不廢。
分類:監(jiān)司
《國語辭典》:此地無銀三百兩(此地無銀三百兩)  拼音: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諺語)相傳民間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上面插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牌子,鄰居看到,隨即挖走,另寫上「隔壁張三未曾偷」。比喻想掩飾事實,反而暴露。
《分類字錦》:前把兩矛(前把兩矛)
韓翃 寄哥舒仆射詩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兩矛后雙戟。
分類:
《漢語大詞典》:墻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
亦作“墻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 喻人無主見或立場,一味順隨外界情勢而變換態(tài)度。 梁斌 《翻身紀事》二一:“如今世界,你算是墻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保住身子骨兒是大事!”
《分類字錦》:齊衡兩獻(齊衡兩獻)
上官儀冊詔殷王旭輪文:將用齊衡兩獻,比跡二南。彫藻圭璋,粉澤仁義。
分類:諸王
《分類字錦》:岐頭兩金(岐頭兩金)
周禮考工記: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注:古者耜一金,兩人并發(fā)之。今之耜岐頭兩金,象古之耦也。
《漢語大詞典》:旗扁銀兩(旗扁銀兩)
清 制,發(fā)給新中式舉人、進士樹旗立匾于宅門的銀兩。《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鄉(xiāng)、會試中式人員,應得旗扁銀兩及表里緞疋,應照舉人、進士例給予。”
《國語辭典》:騎兩頭馬(騎兩頭馬)  拼音:qí liǎng tóu mǎ
比喻投機取巧,兩面討好。如:「做人務必腳踏實地,切勿騎兩頭馬,投機取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