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譙令憲(一一五五~一二二二),字景源(一作元),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士,授仙游尉。歷知錢塘、衡山縣。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主管官告院。嘉泰元年(一二○一),除司農(nóng)寺主簿(《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八),遷太府寺丞,出知江州。開禧元年(一二○五),以都官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三年,為軍器少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婺州,遷提點浙東刑獄兼提舉常平。八年,提點江東刑獄。九年,以秘書修撰奉祠。十四年,起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十五年卒,年六十八。事見《西山文集》卷四四《譙殿撰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5—1218 【介紹】: 宋宗室,字安卿。初調(diào)溧陽尉,累官知興國軍。所至以懲奸革弊為務(wù)。遷湖南運判,招降瑤族起事首領(lǐng)羅孟傳。知紹興府,筑捍海石塘,歲旱,舉緡錢四十萬以助荒政,民賴以濟。改知太平州,終江西轉(zhuǎn)運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6—1241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壽朋。從呂祖謙學(xué)。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任監(jiān)司及州府官,累遷權(quán)工部侍郎。理宗即位,屢論時政,所言多中,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端平元年,朝廷欲乘金亡之機收復(fù)河南,又上疏反對,以為法度破壞,號令不行,財用不豐,糧草不繼,恐兵興之后引起民變。三年,進左丞相。嘉祐三年,拜平章軍國重事,封肅國公。每以上游重地為念,請建節(jié)度宣撫使,提兵戍夔州路。四年,加少師、保寧軍節(jié)度使,封魯國公。卒謚文惠。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等。
全宋詩
喬行簡(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壽朋,學(xué)者稱孔山先生(《敬鄉(xiāng)錄》卷一三),東陽(今屬浙江)人。學(xué)于呂祖謙。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嘉定三年(一二一○)為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官,次年知通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歷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浙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知鎮(zhèn)江府,十四年,除國子司業(yè)(《吳郡志》卷七)。理宗即位,累遷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有《孔山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六
喬行簡(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壽朋,號孔山居士,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早學(xué)于呂祖謙,紹熙四年進士及第。累官至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淮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遷宗正少卿、秘書監(jiān)、權(quán)工部侍郎。理宗即位,累遷至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端平初,拜右丞相。三年,拜左丞相。嘉熙三年,拜平章軍國重事,歷封肅國公、魯國公。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行簡歷練老成,居官無所不言,好薦士。所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
趙不流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
趙不流,宗室士晤子。淳熙十二年由淮南轉(zhuǎn)運除直秘閣,十四年除兩浙運副,十五年為直龍圖閣、權(quán)知臨安府,十六年罷領(lǐng)宮祠。官至集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卒,追封申國公,謚孝敏。見《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后妃二之一八、職官六二之二五、職官七二之五一、食貨六八之八九,《宋史》卷二三一《宗室世系表》一七、卷二四七《宗室傳》四《趙士晤傳》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7—1213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退翁,號退齋。劉夙子。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知臨川縣,入為太常寺丞。時韓侂胄為相,使彌正行兩淮議用鐵錢,返極議其非,侂胄怒而不聽。官終吏部侍郎。有《退齋遺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傅伯壽,字景仁,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居晉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舉博學(xué)宏詞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為著作佐郎,遷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歷知道州、漳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除禮部郎中(《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六一)。三年,出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五年,改兩浙西路提點刑獄(《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韓侂胄薦,召除中書舍人,直學(xué)士院。寧宗慶元中出知建寧府。嘉泰二年(一二○二),為翰林學(xué)士。三年,為吏部尚書,兼秘書省檢閱文字,兼實錄院修撰(《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九)?!?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四○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壽,字景仁,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復(fù)中乾道八年博學(xué)宏詞科。歷官太常丞、著作郎、尚書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為朝散大夫、禮部郎中、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浙西提刑。復(fù)入,除中書舍人,兼直學(xué)士院。寧宗慶元初,拜翰林學(xué)士,遷禮部尚書,以徽猷閣學(xué)士出知建寧府。嘉泰中,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三年,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辭不拜,除在京宮觀,卒。嘉定初,臣僚奏論其諂附韓侂胄,追三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實。少入太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大理寺丞、浙東提點刑獄,改江東。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quán)吏部侍郎。以儒學(xué)奮身得以受知,官職未嘗幸遷。韓侂胄嘗誘以諫官,俾誣趙汝愚,孟明不從,以此為士論所重。
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應(yīng)孟明,字仲實,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隆興元年舉進士。調(diào)臨安府教授,繼為浙東安撫司干官、樂平縣丞。薦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拜大理寺丞。尋除江東提點刑獄,進直秘閣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光宗即位,遷浙西提點刑獄,尋召為吏部員外郎,改左司,遷右司,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quán)吏部侍郎,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唐卿,字相之,號慎言居士,紹興(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寶慶四明志》卷一○)。官集賢院修撰。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六。
鄭公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隱之。孝宗乾道二年進士。調(diào)建州司戶。秩滿,獻時事十論。歷知同安縣,累官權(quán)刑部郎,兼直學(xué)士院。廟堂表制,多出其手。有文集。
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鄭公顯,字隱之,漳州龍溪(今福建漳州)人,登乾道二年進士第,調(diào)富沙戶曹。秩滿,獻時事十論于朝,除潮州教授,改知同安縣。召監(jiān)進奏院,遷宗正簿。紹熙初為太府寺丞、兼敕令所刪定官;五年,自宗正丞除浙西提舉,改湖南提舉。慶元初為左司郎中。又權(quán)刑部郎官、兼直學(xué)士院。官至朝奉大夫、龍溪縣開國男。著有文集十卷及《語錄》傳世。見《攻愧集》卷三九,《吳郡志》卷七,《咸淳臨安志》卷八,《萬姓統(tǒng)譜》卷一○七,《新安文獻志》卷六八,嘉靖《龍溪縣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伯垓,字德象,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南宋館閣錄》卷九)。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任干辦審計司(《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二)。十一年,主管官告院(同上書選舉二二之六)。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知紹興府(《嘉泰會稽志》卷二)。五年,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南宋館閣錄》卷九)。官至吏部尚書(清光緒《嘉興府志》卷四四)。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
張伯垓,字德象,嘉興(今浙江嘉興)人。紹興三十年進士。淳熙間歷干辦行在諸軍審計司、都監(jiān)進奏院,出知嘉州。紹熙間知徽州。慶元中為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兼侍講,出知紹興府、提點兩浙刑獄。嘉定中歷吏部侍郎、吏部尚書。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七○、禮四九之八二、職官六之七二、職官七二之四九、選舉二一之二、選舉二二之六,《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泰會稽志》卷二,《宋詩紀事補遺》卷四五。
趙伸夫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二
趙伸夫(一一六二——一二二二),字信道,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魏悼王七世孫。以恩補承信郎,監(jiān)南岳廟。中紹熙元年進士,主處州松陽縣簿。調(diào)紹興府觀察推官,知江都縣,知楚州,除軍器少監(jiān),右曹郎官,直秘閣,升寶謨閣、知廬州。又直敷文閣、兩浙轉(zhuǎn)運判官,以直龍圖閣知寧國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一,贈秘閣修撰。見袁燮《秘閣修撰趙君墓志銘》(《絜齋集》卷一七)。
謝源明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六○○
謝源明,字用光,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淳熙中歷知衢州、信州。紹熙中為戶部郎官,左司諫,知溫州。慶元元年以直煥章閣除浙東提刑,改知臨安府,二年為中書舍人,三年為吏部侍郎。五年,除工部尚書兼給事中。為臺諫論罷。久之,起知夔州,移興元府。嘉泰二年就除四川制置使。嘉定八年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五八、禮四九之七○、禮四九之八九、職官七四之一九、職官七四之三一、職官七五之七、選舉二二之九、食貨六二之四八,《兩朝綱目備要》卷五、八,《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一二,《宋史》卷四○一,《會稽續(xù)志》卷二,《咸淳臨安志》卷四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五、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一一五,《南宋制撫年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4—1233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同叔。史浩子。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起居郎。寧宗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對金用兵。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得楊皇后寵信,殺侂胄,函首送金議和。嘉定元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后寧宗死,矯詔擁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拜太師,專擅朝政。卒謚忠獻。
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史彌遠(一一六四——一二二三),字同叔,史浩第三子,慶元府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嘉泰三年知池州,四年提舉浙西常平。開禧二年上疏反對韓侂胄開邊。三年為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在楊皇后支持下,密謀誅韓侂胄,進禮部尚書。嘉定元年遷知樞密院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寧宗崩,擁立理宗,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紹定六年卒,年七十,謚忠獻。見《宋史》卷四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權(quán)安節(jié),字信之,九江(今屬江西)人。光宗紹熙初知真州。五年(一一九四),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止齋集》卷一七《新知真州權(quán)安節(jié)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寧宗嘉泰間,移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遷轉(zhuǎn)運副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七、卷二一),四年(一二○四),除浙東提刑,改知鄂州(《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曾知臨江軍(明嘉靖《臨江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
權(quán)安節(jié),字信之,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隆興元年為右承務(wù)郎,監(jiān)舒州山口鎮(zhèn)監(jiān)轄倉庫、管干渡口船場裝卸綱運、兼兵馬監(jiān)押。淳熙十三年為淮南漕司干官,以不畏金人威勢擢監(jiān)六部門。紹熙五年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慶元五年為四川總領(lǐng)。嘉泰間為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四年以朝散大夫、司農(nóng)卿充秘閣修撰、提點浙東刑獄。改差知鄂州,后知臨江軍。見《宋人佚簡》第四冊,《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五,《止齋文集》卷一七除官制,《法帖譜系》卷上,《會稽續(xù)志》卷二,《齊東野語》卷一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居袁州,字德固。孝宗乾道二年進士。通判婺州。朱熹為常平使者時深器重之。奉行荒政,全活甚眾。歷任以廉能稱。終戶部尚書。
全宋詩
趙善堅,字德固,太宗七世孫,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累官婺州通判,知寧國府。寧宗慶元間知處州(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一三)。六年(一二○○),以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兼知臨安府。開禧二年(一二○六)為沿海制置使兼知慶元府,改知臨安府(《寶慶四明志》卷一)。三年兼敕令所詳定官。嘉定元年(一二○八),權(quán)戶部尚書(《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七之四○)。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八有傳。
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趙善堅,字德固,宋宗室,家于袁州。乾道二年進士。判婺州。慶元六年自中奉大夫、直敷文閣、兩浙運副除司農(nóng)卿、兼知臨安府。開禧元年權(quán)戶部侍郎,二年除工部侍郎,嘉定元年權(quán)戶部尚書。官至宣奉大夫、天水郡開國侯。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三五、七三之四○,《寶慶四明志》卷一,《咸淳臨安志》卷四八,正德《袁州府志》卷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