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74,分132頁顯示  上一頁  88  89  90  91  92  94  95  96  9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模棱兩端
模棱兩可
摸棱兩可
磨盤兩圓
明月兩鄉(xiāng)
明府兩盂
夢畫兩翅
門以兩版
量添兩匙
兩邊倒
兩邊作岸
兩彪
兩摽
兩鱉
兩稟
《漢語大詞典》:模棱兩端(模棱兩端)
見“ 模棱兩可 ”。
《國語辭典》:模棱兩可(模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糊、不明確的意見、態(tài)度或主張等。參見「摸棱兩可」條?!睹魇贰>矶鸢?。余珊傳》:「飾六藝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奪漢政。堅白異同,模棱兩可?!?/div>
《國語辭典》:模棱兩可(模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混、不明確的言語、意見或主張。參見「摸棱兩可」條。如:「小李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因此不得不采模棱兩可,含混的說法?!?/div>
《國語辭典》:模棱兩可(模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糊、不明確的意見、態(tài)度或主張等。參見「摸棱兩可」條。《明史。卷二○八。余珊傳》:「飾六藝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奪漢政。堅白異同,模棱兩可?!?/div>
《國語辭典》:模棱兩可(模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混、不明確的言語、意見或主張。參見「摸棱兩可」條。如:「小李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因此不得不采模棱兩可,含混的說法?!?/div>
《國語辭典》:摸棱兩可(摸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言語、意見或態(tài)度含糊不清。參見「摸棱兩可」條。
《國語辭典》:摸棱兩可(摸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語本《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贡扔饕庖姟B(tài)度或語言不明確、肯定。也作「摸棱兩可」、「模棱兩可」、「模棱兩可」。
《國語辭典》:模棱兩可(模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糊、不明確的意見、態(tài)度或主張等。參見「摸棱兩可」條?!睹魇?。卷二○八。余珊傳》:「飾六藝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奪漢政。堅白異同,模棱兩可?!?/div>
《國語辭典》:模棱兩可(模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混、不明確的言語、意見或主張。參見「摸棱兩可」條。如:「小李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因此不得不采模棱兩可,含混的說法?!?/div>
《漢語大詞典》:磨盤兩圓(磨盤兩圓)
比喻做人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明 徐渭 《翠鄉(xiāng)夢》第一出:“俺如今不添別緣,老實説磨盤兩圓,呀,俺則把這幾點兒回話 柳爺 衙院。”
《分類字錦》:明月兩鄉(xiāng)(明月兩鄉(xiāng))
劉長卿 送姨子弟往南郊詩 何處共傷離別心,明月亭亭兩鄉(xiāng)望。
分類:離別
《分類字錦》:明府兩盂(明府兩盂)
元好問 詩 更笑登封武明府,兩盂白粥半生忙。
分類:
《分類字錦》:夢畫兩翅(夢畫兩翅)
南史·齊武帝紀》:年十三,夢人以筆畫身左右為兩翅,又著孔雀羽衣裳,空中飛舉。
分類:符應
《分類字錦》:門以兩版(門以兩版)
韓愈剝啄行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門以兩版叢書于間
分類:
《分類字錦》:量添兩匙(量添兩匙)
范成大 看長棋三著,量添飯兩匙。
分類:
《國語辭典》:兩邊倒(兩邊倒)  拼音:liǎng biān dǎo
缺乏主見,隨情勢變化而搖擺不定的態(tài)度。如:「我們觀察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遇有不同意見時,不能夠兩邊倒。」
《分類字錦》:兩邊作岸(兩邊作岸)
張九齡 初入湘中有喜詩 兩邊楓作岸,數(shù)處橘為洲。
分類:
《駢字類編》:兩彪(兩彪)
北史·崔浩傳》:假之水道,從裕西入,然后興兵塞其東歸之路,所謂卞莊刺彪,兩得之勢也。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勝也,亦不失救鄰之名??v裕得關中,懸遠難守,彼不能守,終為我物。今不勞兵馬,坐觀成敗,斗兩彪而收長久之利,上策也。
《駢字類編》:兩摽(兩摽)
南齊書·顧歡傳》:佛道二家立教既異,學者互相非毀。歡著《夷夏論》曰:“夫辨是與非,宜據(jù)圣典,尋二教之源,故兩摽經(jīng)句?!?/div>
《駢字類編》:兩鱉(兩鱉)
《淮南子》:殺戎馬而求狐貍,援兩鱉而失靈龜。
《駢字類編》:兩稟(兩稟)
唐書·回鶻傳》:思忠等皆愿入朝見,聽遂罷歸義軍,擢思忠左監(jiān)門衛(wèi)上將軍兼撫王傅,兩稟其奉,賜第永樂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