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40詞典 2分類詞匯 838
共838,分5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涌泉
五聲
紅花
煩冤
脈絡(luò)
燥濕
一莖
五官
五度
亢陽
氣血
得氣
得神
列缺
五風(fēng)
《國語辭典》:涌泉(湧泉)  拼音:yǒng quán
1.從下向上冒出的泉水?!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秋七月,地震,往往涌泉出?!埂段饔斡洝返诙呕兀骸改菄跣纳鸁溃瑴I若涌泉。」也作「涌泉」。
2.位于兩腳足心的穴道?!段饔斡洝返谌呕兀骸负舻囊豢跉猓等胙屎?,度下重樓,轉(zhuǎn)明堂,徑至丹田,從涌泉倒返泥垣宮?!?/div>
《國語辭典》:五聲(五聲)  拼音:wǔ shēng
1.宮、商、角、徵、羽五聲?!蹲髠?。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fēng)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埂秴问洗呵?。慎行論。察傳》:「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fēng),而天下大服?!?br />2.審理訴訟的五種方法。即辭、色、氣、耳、目。《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br />3.語音學(xué)上指陰平、陽平、上、去、入五聲。
《漢語大詞典》:五聽(五聽)
審察案情的五種方法。聽,判斷。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鄭玄 注:“觀其出言,不直則煩;觀其顏色,不直則赧然;觀其氣息,不直則喘;觀其聽聆,不直則惑;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span id="sdjlluz" class="book">《陳書·儒林傳·沈洙》:“凡小大之獄,必應(yīng)以情,正言依準(zhǔn)五聽,驗(yàn)其虛實(shí)?!?唐 崔顥 《結(jié)定襄郡獄效陶體》詩:“我來折此獄,五聽辨疑似。” 清 錢謙益 《左寺副曹文衡授儒林郎制》:“五聽之辭,已孚於搶地。”
《漢語大詞典》:紅藍(lán)(紅藍(lán))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四尺,其葉似藍(lán)。夏季開紅黃色花,古代以之制胭脂及紅色顏料。中醫(yī)以之入藥,稱紅花。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燕支葉似葪,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亦謂為紅藍(lán)。以染粉為婦人色,謂之燕支粉。”北堂書鈔卷一三五引 晉 習(xí)鑿齒 《與燕王書》:“此下有紅藍(lán)花,足下先知之不?北方人採紅藍(lán),取其華,染緋黃,挼取其英鮮者作煙支,婦人粉時(shí)為顏色?!?/div>
《國語辭典》:煩冤(煩冤)  拼音:fán yuān
1.愁悶委屈。唐。杜甫兵車行〉:「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br />2.風(fēng)回旋的樣子?!段倪x。宋玉。風(fēng)賦》:「勃郁煩冤,沖孔襲門?!?/div>
《國語辭典》:脈絡(luò)(脈絡(luò))  拼音:mài luò
1.血管的統(tǒng)稱。如:「人體全身都有脈絡(luò)分布?!?br />2.條理?!端问?。卷四二八。道學(xué)列傳二。楊時(shí)》:「凡紹興初崇尚元祐學(xué)術(shù),而朱熹、張栻之學(xué)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脈絡(luò)皆出于時(shí)?!乖?。劉塤《隱居通議。卷一八。文章》:「蓋古人作文,俱有閒架,有樞紐,有脈絡(luò),有眼目。」
《國語辭典》:燥濕(燥溼)  拼音:zào shī
1.乾燥與潮濕?!蹲髠鳌O骞荒辍罚骸缚衷餄裰粫r(shí),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br />2.日常起居生活?!稘h書。卷七四。丙吉傳》:「吉即時(shí)病,輒使臣尊朝夕請(qǐng)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資治通鑒。卷六三。漢紀(jì)五十五。獻(xiàn)帝建安五年》:「饗賜之日,人人別進(jìn),問其燥濕」句下元。胡三省。注:「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漢語大詞典》:一莖(一莖)
(1).原意為植物的一條莖,后表數(shù)量,多用于條狀物。 漢 焦贛 《易林·震之師》:“一莖九纏,更用牽攣,宿明俯仰,不得東西?!?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莎蘿草細(xì)大如髮,一莖百尋?!?唐 白居易 《初見白發(fā)》詩:“白髮生一莖,朝來明鏡里,勿言一莖少,滿頭從此始?!?明 無名氏 《宮詞》:“況我瘦身軀怎和愁腸掙,剛剩得擔(dān)害怕恩情骨一莖?!?br />(2).中醫(yī)術(shù)語,臍帶。 明 李中梓 醫(y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論:“嬰兒未成,先結(jié)胞胎,其象中空,一莖透起,形如蓮蕊。一莖即臍帶,蓮蕊即兩腎,而命寓焉?!?/div>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總稱。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盾髯印U罚骸肝骞俨局恢?,心徵之而無說。」
2.殷周時(shí)分掌政事的五個(gè)高級(jí)官職?!抖Y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埂俄n非子。五蠹》:「其帶劍者,聚徒屬,立節(jié)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傳說中的五神?!蹲髠鳌U压拍辍罚骸腹视形逍兄?,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br />4.分司天、地、神、民、類物的五種官職?!秶Z。楚語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br />5.司歷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杜f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漢時(shí)的武職。為皇帝的侍從官。如秦漢時(shí)有五官、左、右中郎將,東漢時(shí)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諸官。
《漢語大詞典》:五官郎
漢 時(shí)五官中郎將署下的屬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稱“五官郎”。后漢書·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焙笥靡源Q宮廷侍衛(wèi)官。 唐 李白 《寒女吟》:“一拜五官郎,便索 邯鄲 女。”
《漢語大詞典》:五度
(1).五行。文子·自然:“八風(fēng)詘申,不違五度。”鹖冠子·天權(quán):“五度既正,無事不擧?!?陸佃 注:“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是也。”《淮南子·兵略訓(xùn)》:“音氣不戾八風(fēng),詘申不獲五度?!?許慎 注:“五度,五行也?!?br />(2).五級(jí)度量單位、即分、寸、尺、丈、引。漢書·律歷志上:“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br />(3).中醫(yī)稱神、氣、血、形、志五者之盛衰為五度。一說指十度中的脈、臟、肉、筋、俞。《素問·方盛衰論》:“取虛實(shí)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br />(4).五次。 唐 白居易 《醉中得上都親友書詠而報(bào)之》:“一生耽酒客,五度棄官人。” 唐 李頻 《春日旅舍》詩:“如何一別故園后,五度花開五處看。”
《國語辭典》:亢陽(亢陽)  拼音:kàng yáng
1.陽氣極盛?!兑捉?jīng)。乾卦。上九》「亢龍有悔」句下唐??追f達(dá)。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埂睹魇?。卷二二七。陸樹德傳》:「仲夏亢陽月,宜益慎起居?!?br />2.旱災(zāi)。三國魏。曹植告咎文〉:「亢陽害苗,暴風(fēng)傷條。」《周書。卷三○。于翼傳》:「舊俗,每逢亢陽,禱白兆山祈雨?!?/div>
《國語辭典》:氣血(氣血)  拼音:qì xuè
中醫(yī)指人體內(nèi)的氣和血?!侗阕?。內(nèi)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稟氣血于父母。」《紅樓夢(mèng)》第六七回:「況且姑娘這病,原是憂慮過度,傷了氣血?!?/div>
《國語辭典》:氣血方剛(氣血方剛)  拼音:qì xuè fāng gāng
形容年輕人精力旺盛,情緒易于沖動(dòng)。參見「血?dú)夥絼偂箺l?!豆卤驹麟s劇。伊尹耕莘。頭折》:「莫張皇,等的他那氣血方剛,那其間著志求賢將師道訪,習(xí)練的才高智廣,文強(qiáng)武壯。」
《漢語大詞典》:得氣(得氣)
(1).謂得以逞其志氣。 漢 晁錯(cuò) 《募民實(shí)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膠,來而不能困,使得氣去,后未易服也。”
(2).謂適合節(jié)氣、時(shí)令。 漢 班固 《答賓戲》:“得氣者蕃滋,失時(shí)者零落?!?br />(3).中醫(yī)學(xué)名詞。即針感。指針刺穴位后,產(chǎn)生酸、麻、脹、重等感覺。《素問·離合真邪論》:“吸則轉(zhuǎn)針,以得氣為故。”
《國語辭典》:得神  拼音:dé shén
1.摹仿神似。如:「他模仿政壇人物,唯妙唯肖,相當(dāng)?shù)蒙??!?br />2.中醫(yī)中以神為生命活動(dòng)現(xiàn)象的總稱,可判斷疾病的輕重。因此指人精神飽滿、眼光清亮、面色光澤、舉止爽朗為「得神」。
《國語辭典》:列缺  拼音:liè quē
1.閃電?!稘h書。卷八七。揚(yáng)雄傳上》:「辟歷列缺,吐火施鞭?!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詩:「列缺霹靂,丘巒崩摧?!?br />2.高空?!冻o。屈原。遠(yuǎn)游》:「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div>
《漢語大詞典》:五風(fēng)(五風(fēng))
(1).五方之風(fēng)。文選·枚乘〈七發(fā)〉:“眾芳芬鬱,亂於五風(fēng)?!?李周翰 注:“五風(fēng),宮商角徵羽之風(fēng)也。”古以宮、商、角、徵、羽配東、西、南、北、中五方。 唐 李邕 《大唐泗州臨淮縣普光王寺碑》:“五風(fēng)轉(zhuǎn)柔澗之音,千燈焰光明之色。” 清 梅曾亮 《禮部侍郎陳公墓志銘》:“持古律衡,命觀五風(fēng)?!?宋晶如 注:“五風(fēng),五方之風(fēng)。”
(2).中醫(yī)謂肝風(fēng)、心風(fēng)、脾風(fēng)、肺風(fēng)、腎風(fēng)。《素問·金匱真言論》:“天有八風(fēng),經(jīng)有五風(fēng)?!?br />(3).五日刮一次風(fēng)。 宋 范純?nèi)?/a> 《喜雪賦》:“賴睿明之在上兮,常十雨而五風(fēng)。”參見“ 五風(fēng)十雨 ”。
《國語辭典》:五風(fēng)十雨(五風(fēng)十雨)  拼音:wǔ fēng shí yǔ
五天刮一次風(fēng),十天下一次雨。語本漢。王充《論衡。是應(yīng)》:「風(fēng)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fēng),十日一雨?!购蟊扔黠L(fēng)調(diào)雨順。宋。王炎〈豐年謠〉五首之一:「五風(fēng)十雨天時(shí)好,又見西郊稻秫肥?!乖K_都拉〈送廣信司獄〉詩:「五風(fēng)十雨樂太平,肯使人間有冤獄?」也作「十風(fēng)五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