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54—1124 【介紹】: 宋臨安人,字中道。吳越王諸孫。神宗熙寧九年進士。為睦州推官?;兆跁r知慶州,筑城堡包地萬頃,縱民耕種,歲得粟數(shù)十萬。徙知延安府,在任五年,屢上章陳童貫宣撫陜西所為害,貶永州團練副使。方臘起事時,起知宣州,以置辦軍需有功,進龍圖閣學士。卒謚忠定。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錢即(一○五四——一一二四),字中道,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吳越王諸孫。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授安州司理參軍。累官顯謨閣直學士,知延安府。政和初,童貫宣撫陜西,行均糶法,即上疏極陳其害,坐是貶永州團練副使,數(shù)月,復徽猷閣待制,除知興仁府。政和五年春,提舉杭州洞霄宮。后以正奉大夫致仕。宣和六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謚忠定。見楊時《錢忠定公墓志銘》(《龜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5—1160 【介紹】: 宋眉州丹棱人,字太沖。張浚薦于朝,賜進士出身。累遷秘書省正序。出知懷安軍,歷資、蜀州,以明白事理稱,人謂“水晶燈籠”。除太常少卿,使金還,擢權禮部侍郎,奏金人有南侵江淮之意。每進對輒言武事,宰相沈該忌之,請出知綿州。致仕卒。全宋文·卷四○九一
孫道夫(一○九五——一一六○),字太沖,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以張浚薦召對。賜出身,改左承奉郎,除秘書省正字、權禮部郎官,遷校書郎,出知懷安軍、資州、蜀州。入對,除太常少卿,擢權禮部侍郎,兼侍讀。奏敵有窺江淮意,又輒言武事,為宰相沈該所忌,出知綿州。致仕。紹興三十年卒,年六十六。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七,《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70—1217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字貫之,一字仲貫。李舜臣子。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為蓬州教授。吳曦叛宋,拒降,棄官歸。嘉定初,歷太學博士、著作郎,憤賄賂成風,求補外。知真州,除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公事,攝宣州守,嚴劾貪吏,言楮鈔之弊、賦斂之苦,行社倉法。入為兵部郎官,復出知果州,道卒于九江。謚文節(jié)。研二程朱熹之學。有《江東十考》。全宋詩
李道傳(一一七○~一二一七),字貫之,井研(今屬四川)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調利州司戶參軍。秩滿,移蓬州教授。嘉定二年(一二○九)召為太學博士,累遷著作郎。六年,知真州。七年,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入為兵部郎官。十年,出知果州,道死九江,年四十八。事見《勉齋集》卷三八《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六有傳。全宋文·卷六九三七
李道傳(一一七○——一二一七),字貫之,一字仲貫,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心傳仲弟。慶元二年進士,調利州司戶參軍。開禧間吳曦欲叛,道傳以義折其黨,竟棄官歸。嘉定初召為太學博士,歷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進對論廢除偽學之禁,言頗激烈。出知真州,徙宣州,多有治績。嘉定十年赴果州任,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著有《江東十考》等,其家裒其遺稿定為五十卷。見黃干《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銘》(《勉齋集》卷三八),《宋史》卷四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570—1623 【介紹】: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隨兄宦游京師,交四方名士。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與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齋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小修,宏道弟。萬歷丙戌進士,授徽州府教授遷國子博士歷南兵部郎中有珂雪齋集維基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號柴紫居士,湖廣公安(今湖北)人,文學家,同進士出身。十幾歲時即作黃山、雪二賦,五千馀言。長大后更加豪放不羈,跟隨大哥袁宗道、二哥袁宏道宦游京師,廣交天下四方名士,足跡遍及半個天下。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中湖廣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由直隸徽州府教授,歷官國子監(jiān)博士、南京禮部主事。天啟四年(1624年)升任南京吏部郎中,卒于官。袁中道他與公安派其馀成員相同,主張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有其變化。他不但發(fā)揚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的反復古理論,也將其理論詳細補充論述。與大哥袁宗道、二哥袁宏道等人并稱“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