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義薄云天
義齒
義出六經(jīng)
義膽忠肝
義斷恩絕
奕世忠義
軼義
義嘴笛
義觜笛
義觜
義重利輕
義肢
義證精博
義歲
義鼠
《國語辭典》:義薄云天(義薄云天)  拼音:yì bó yún tiān
比喻極有義氣。如:「關(guān)公義薄云天,讓人由衷欽佩?!?/div>
分類:義氣
《國語辭典》:義齒(義齒)  拼音:yì chǐ
全口、全顎或部分的人造牙齒,用以替代拔除或脫落的自然齒。多指活動式的人造牙齒。也稱為「假牙」。
《分類字錦》:義出六經(jīng)(義出六經(jīng))
高士廉文思博要序:義出六經(jīng),事兼百氏,究帝王之則,極圣賢之訓(xùn),天地之道備矣,人神之際在焉。
分類:文章
《漢語大詞典》:義膽忠肝(義膽忠肝)
謂為人正直忠貞。《水滸傳》第七二回:“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太平天囯 洪秀全 《因馮云山有難感慨作歌》:“安得義膽忠肝兮,同享宇宙於太平!”
《國語辭典》:義斷恩絕(義斷恩絕)  拼音:yì duàn ēn jué
一切恩德、情義完全斷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姑?。沈采《千金記》第二○出:「義斷恩絕,義斷恩絕,從此韓門祀滅。」
分類:情誼決裂
《分類字錦》:奕世忠義(奕世忠義)
蜀志楊戲傳:贊馮休元、張文進(jìn)注:時(shí)又有義陽傅彤,先主退軍,斷后拒戰(zhàn),兵人死盡。吳將語彤令降,彤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zhàn)死。拜子僉為左中郎,后為關(guān)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論者嘉其父子奕世忠義。
分類:
《漢語大詞典》:軼義(軼義)
散失了的理論和主張。 清 馮桂芬 《〈約堂算學(xué)雜記〉序》:“厥后古書稍稍出,后生雋才,探討紬繹,往往得一二遺文軼義於殘編斷簡之中?!?/div>
《漢語大詞典》:義嘴笛(義嘴笛)
見“ 義觜笛 ”。
《漢語大詞典》:義觜笛(義觜笛)
橫笛加嘴者。新唐書·禮樂志十一:“﹝ 高麗 伎﹞又有五絃、義觜笛、笙、葫蘆笙、簫?!?span id="lzja5hr" class="book">《文獻(xiàn)通考·樂十一》:“義觜笛,如橫笛而加觜, 西梁 樂也。而今 高麗 亦有用焉?!币嘧鳌?義嘴笛 ”。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史籍·義帝:“《樂器圖》有義嘴笛,謂笛上別安嘴也。”
分類:橫笛
《漢語大詞典》:義觜笛(義觜笛)
橫笛加嘴者。新唐書·禮樂志十一:“﹝ 高麗 伎﹞又有五絃、義觜笛、笙、葫蘆笙、簫。”文獻(xiàn)通考·樂十一:“義觜笛,如橫笛而加觜, 西梁 樂也。而今 高麗 亦有用焉。”亦作“ 義嘴笛 ”。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史籍·義帝:“《樂器圖》有義嘴笛,謂笛上別安嘴也?!?/div>
分類:橫笛
《分類字錦》:義觜(義觜)
唐書禮樂志:高麗伎有彈箏、搊箏、鳳首箜篌、臥箜篌、琵琶、義觜笛。舊唐書音樂志:篪,吹孔有觜。如酸棗。橫笛小篪也。去觜,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
分類:
《分類字錦》:義重利輕(義重利輕)
柳宗元 韋道安詩道安夲儒士 頗擅弓劍名,二十游太行,暮聞號哭聲,疾驅(qū)前致問,有叟垂華纓,言我故刺史,失職還西京,偶為群盜得,毫縷無馀贏,貨財(cái)足非吝,二女皆娉婷,蒼黃被驅(qū)逐,誰識死與生,便當(dāng)此殞命,休復(fù)事晨征,一聞激高義,眥裂肝膽橫,掛弓問所往,趫捷超崢嶸,見盜寒澗陰,羅列方忿爭,一矢斃酋帥,馀黨號且驚,麾令遞束縛,纆索相拄撐,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誅刑,卻立不親授,諭以從父行,捃拾自擔(dān)肩,轉(zhuǎn)道趨前程,夜發(fā)敲石火,山林如畫明,父子更抱持,涕血紛交零,頓首愿歸貨,納女稱舅甥,道安奮衣去,義重利固輕。
分類:
《國語辭典》:義肢(義肢)  拼音:yì zhī
一種人工肢體。裝置于截肢病人的殘肢上,以改善功能,或增加美觀。如義手、義足。
《分類字錦》:義證精博(義證精博)
唐書孔穎達(dá)傳:王恭者,滑州白馬人。少篤學(xué),教授鄉(xiāng)閭,弟子數(shù)百人。貞觀初,召拜太學(xué)博士。講三禮,別為義證,甚精博。蓋文懿文達(dá)皆當(dāng)時(shí)大儒。每講遍舉先儒義而必暢恭所說。
分類:講論
《漢語大詞典》:義歲(義歲)
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年歲。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是故治世與義歲同數(shù),亂世與惡歲同數(shù)?!?/div>
《漢語大詞典》:義鼠(義鼠)
一種像鼠的小動物。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義鼠形如鼠,短尾。每行,遞相咬尾,三五為羣,驚之則散。”
分類:小動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