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詞典
1187
分類詞匯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義行
義行
意義
展義
服義
義舉
義心
聞義
徇義
歸義
義疏
武義
義田
害義
義帝
《漢語大詞典》:
義行(義行)
同“ 儀形 ”。 效法。
《
史記·趙世家
》
:“中國者……遠(yuǎn)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
分類:
義行
效法
《國語辭典》:
義行(義行)
拼音:
yì xìng
見義勇為的行為。如:「義行感人」、「義行足式」。
分類:
忠義
節(jié)義
行跡
《國語辭典》:
意義(意義)
拼音:
yì yì
意旨、理趣?!度龂?。卷二八。魏書。王凌傳》:「旌先賢之后,求未賢之士,各有教條,意義甚美?!?/div>
分類:
意義
美名
內(nèi)容
價值
聲譽
包含
思想
道理
《漢語大詞典》:
展義(展義)
宣示德義。
《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
》
:“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杜預(yù) 注:“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義?!?唐
皮日休
《憂賦》
:“非有事於名山,即展義於群牧。”
《舊唐書·音樂志四》
:“展義天扃,飛英云岫?!?/div>
分類:
宣示
德義
《國語辭典》:
服義(服義)
拼音:
fú yì
遵行仁義?!冻o。宋玉。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埂段倪x。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心?!?/div>
分類:
服膺
穿著
得其所
《國語辭典》:
義舉(義舉)
拼音:
yì jǔ
正義的舉動。《儒林外史》第九回:「所以婁公子這一番義舉,做夢也不得知道。」《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想開個小小女學(xué)堂,但只也要三千塊左右,那二千多竟沒處設(shè)法。你可能籌畫籌畫,贊成此番義舉?」
分類:
舉義
起事
舉動
行為
太平天國
《漢語大詞典》:
義心(義心)
(1).節(jié)義或道義之心。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
:“南金豈不重,聊自意所輕。義心多苦調(diào),密比金玉聲。”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
:“義心孤劍直,學(xué)海怒濤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
:“今本軍師輔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顧,以有當(dāng)日之義心,乃有今日之義舉,無非為上帝基督爭體面,為上帝基督爭綱常也?!?br />(2).佛教語。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產(chǎn)生的疑惑不決之心。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詩:“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分類:
佛教語
節(jié)義
道義
產(chǎn)生
疑惑
不決
太平天國
《漢語大詞典》:
聞義(聞義)
謂聽到合乎義理的事。
《
管子·弟子職
》
:“見善從之,聞義則服。”
《論語·述而》
:“德之不脩,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
柳宗元
《乘桴說》
:“謂 由 也勇於聞義,果於避世,故許其從之也?!?/div>
分類:
義理
《國語辭典》:
徇義(徇義)
拼音:
xùn yì
為維護正義而犧牲生命?!杜f唐書。卷五十九。屈突通傳》:「徇義之夫,一至于此!」《魏書。卷九。肅宗紀(jì)》:「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別引見,共論得失?!?/div>
分類:
不惜
惜身
維護
舍生
取義
《國語辭典》:
歸義(歸義)
拼音:
guī yì
附歸仁義?!妒酚?。卷一二六?;鼈鳌q疑賹O補東方朔傳》:「遠(yuǎn)方當(dāng)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埂段簳>砦辶?。鄭義傳》:「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魯秉周禮,強齊歸義。」
分類:
歸附
考試
《國語辭典》:
義疏(義疏)
拼音:
yì shù
本指解釋佛教經(jīng)典。后泛指闡釋經(jīng)義的書。如周易義疏十九卷。
分類:
疏解
解經(jīng)
經(jīng)義
源于
六朝
佛家
解釋
佛典
《漢語大詞典》:
武義(武義)
亦作“ 武誼 ”。 武事。
《
文選·揚雄〈羽獵賦〉
》
:“仁聲惠於北狄,武誼動於南鄰?!?呂向 注:“武誼,武事?!?漢
王粲
《酒賦》
:“章文德于廟堂,協(xié)武義于三軍?!?南朝 宋 虞龢
《明君大雅》
詩:“文教洗昏俗,武誼清祲埏?!?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
:“武義粵其肅陳,文教迄已優(yōu)洽?!?/div>
分類:
武事
《國語辭典》:
義田(義田)
拼音:
yì tián
為供養(yǎng)貧乏的族人所置的田地。宋。
錢公輔
義田記
:「方貴顯時,置負(fù)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
分類:
當(dāng)為
贍養(yǎng)
族人
貧困
田產(chǎn)
《漢語大詞典》:
害義(害義)
損害正道、正理。
《孔子家語·好生》
:“小辯害義,小言破道?!?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
卷六:“ 班固 才識不逮 司馬遷 遠(yuǎn)甚,於
《高祖紀(jì)》
見之
《
史記
》
第云: 高祖 姓 劉 氏,母媼。蓋 司馬 漢 臣,不敢斥其君名。 班固 為
《
漢書
》
,盡用 司馬遷 舊文,卻云: 高祖 諱 邦 ,字 季 。意謂補其遺缺,不知害義?!?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考仲子之宮筑王姬之館于外》
:“天王嫁女於 齊 ,而使 魯 為之主,害義甚矣?!?/div>
分類:
損害
正道
正理
《國語辭典》:
義帝(義帝)
拼音:
yì dì
假皇帝?!妒酚?。卷七。項羽本紀(jì)》:「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立,先王諸將相。」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