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72  73  74  75  76  78  79  8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徼外慕義
假仁假義
假借義
見義必為
見義當(dāng)為
見義敢為
見義勇為
建端樹義
見利思義
見利忘義
進退合義
盡義務(wù)
近義詞
景福嘉義
井義
《分類字錦》:徼外慕義(徼外慕義)
后漢書·任延傳》:為九真太守,徼外蠻夷夜郎等慕義保塞,延遂止罷偵候戍卒。
分類:能政
《國語辭典》:假仁假義(假仁假義)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虛偽的善心,故意裝出來的好意。如:「你別瞧他對你殷勤有禮,其實全是假仁假義,另有圖謀?!骨?。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七。唐昭宗》:「至仁大義者起,則假仁假義者不足以動天下,商、奄之所以速滅也。」
《國語辭典》:假借義(假借義)  拼音:jiǎ jiè yì
凡字義基于讀音同或音近之關(guān)系,以一字表另一語義而產(chǎn)生與本義無關(guān)者,稱為「假借義」。如《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的「蚤」字,本義為跳蚤,后因與「早」同音而被借作早起之早。
《漢語大詞典》:見義必為(見義必爲(wèi))
謂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去做。宋史·儒林傳二·石介:“老夫已保 介 矣。君年少,見義必為,豈可量哉?!币嘧鳌?見義當(dāng)為 ”。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第四折:“ 趙實 見義當(dāng)為,不行邪徑,就加你為 吉陽 縣令。”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四折:“見義當(dāng)為,能代人鳴寃雪枉?!眳⒁姟?見義勇為 ”。
《漢語大詞典》:見義當(dāng)為(見義當(dāng)爲(wèi))
見“ 見義必為 ”。
《漢語大詞典》:見義敢為(見義敢爲(wèi))
見“ 見義勇為 ”。
《國語辭典》:見義勇為(見義勇為)  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遇到合乎正義的事,就應(yīng)該奮勇的去做?!端问?。卷三一九。歐陽修傳》:「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div>
《分類字錦》:建端樹義(建端樹義)
唐書·褚無量傳》:元宗為太子,拜國子司業(yè),兼侍讀,撰翼善記以進,厚被禮答。太子釋奠國學(xué),令講經(jīng),建端樹義,博敏而辯。
分類:講論
《國語辭典》:見利思義(見利思義)  拼音:jiàn lì sī yì
看見錢財利益,要想到道義?!墩撜Z。憲問》:「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埂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八。還帶記。裴度還帶》:「財利迷心,人情世態(tài),見利思義,于君無愧?!?/div>
《國語辭典》:見利忘義(見利忘義)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
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唐。王勃 送劼赴太學(xué)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茍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三國演義》第三回:「某與呂布同鄉(xiāng),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
分類:私利道義
《分類字錦》:進退合義(進退合義)
韓愈《盧考功墓志》:講說周公、孔子,樂其道,不樂從事于俗。得所從,不擇內(nèi)外,奮而起,其進退不既合于義乎?
分類:
《國語辭典》:盡義務(wù)(盡義務(wù))  拼音:jìn yì wù
1.盡應(yīng)盡的本分。如:「國民除了享受權(quán)利之外,也應(yīng)該盡義務(wù)?!?br />2.做事而不接受報酬。如:「他所領(lǐng)導(dǎo)的慈善組織,不斷為社會盡義務(wù),頗獲大眾好評?!?/div>
《高級漢語詞典》:近義詞  拼音:jìn yì cí
意思相近的詞
《分類字錦》:景福嘉義(景福嘉義)
殷仲堪《上白鹿表》:巴陵縣清水山得白鹿一頭,白者正色,鹿者景福嘉義。
分類:麋鹿
《駢字類編》:井義(井義)
易·井》九三注見井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