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9詞典 9分類詞匯 30
《韻府拾遺 紙韻》:之死
詩之死,矢靡他。
分類:之死
《漢語大詞典》:致之死地而后生(致之死地而後生)
兵家用語。謂將軍隊(duì)置于絕境,則將士必為求生而殊死戰(zhàn)斗。語本孫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決命而斗以求生?!?span id="kgbw3hb"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昔 韓信 背水為陣,所謂致之死地而后生也?!?/div>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于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參見「陷之死地而后生」條?!度龂萘x》第九五回:「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蝗粑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zhàn)?以一可當(dāng)百也。」
《國語辭典》:之死靡它  拼音:zhī sǐ mǐ tuō
至死沒有二心。形容貞節(jié)的婦女至死不改嫁。語本《詩經(jīng)。鄘風(fēng)。柏舟》:「髧彼兩髦,實(shí)維我儀,之死矢靡它?!顾?。楊萬里夫人李氏墓志銘〉:「李永官金陵,不幸蚤世。夫人才三十有三,撫群幼泣且誓,之死靡它?!购蠓褐溉说囊庵緢?jiān)強(qiáng),至死都不改變。也作「之死靡他」、「至死靡他」。
《國語辭典》:之死靡他  拼音:zhī sǐ mǐ tuō
意志堅(jiān)定,至死不變。參見「之死靡它」條。明。李贄《焚書。卷四。雜述。昆崙奴》:「忠臣俠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危自奮,之死靡他。」
《漢語大詞典》:之死靡二
同“ 之死靡它 ”。 清 曹寅 《重修二郎神廟記》:“ 白崖君 之諫君澤民,之死靡二,在在所當(dāng)祀者也。”
《漢語大詞典》:之死不渝
同“ 之死靡它 ”。 宋 蘇轍 《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諸孤,賦詩《柏舟》,之死不渝?!?/div>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快(置之死地而后快)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把人逼到死亡的地步才覺得痛快。
《國語辭典》:陷之死地而后生(陷之死地而后生)  拼音:xiàn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剐稳葜蒙碛跓o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妒酚洝>砭哦?。淮陰侯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也作「置之死地而后生」。
《國語辭典》:修文  拼音:xiū wén
1.修明文教?!稌?jīng)。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埂段宕菲皆挕A菏?。卷上》:「為見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時節(jié),小生赴選長安,取的三名,不是權(quán)勢子弟,則是豪富兒郎?!?br />2.縣名。位于貴州省貴陽縣西北,縣有龍場驛,明王守仁曾謫居于此。
《國語辭典》:修文偃武  拼音:xiū wén yǎn wǔ
修明文教,偃息武備。《三國演義》第九八回:「只宜修文偃武,增設(shè)學(xué)校,以安民心。」也作「偃武修文」、「偃武興文」。
《漢語大詞典》:修文郎
傳說 晉 蘇韶 死后現(xiàn)形,對他的兄弟說:“ 顏淵 、 卜商 ,今見在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币?span id="sdid8gu"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三一九引 晉 王隱 晉書。后因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 宋 陸游 《贈論命周云秀才》詩:“地下不作修文郎,天上亦為京兆尹?!?金 元好問 《密公寶章小集》詩:“袖中正有活國手,地下纔得修文郎?!?/div>
《國語辭典》:無祿(無祿)  拼音:wú lù
1.無俸祿?!蹲髠鳌O骞辍罚骸赣袑櫽谒e子者八人,皆無祿而多馬?!固?。杜甫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五首之四:「事主非無祿,浮生即有涯。」
2.死。《爾雅。釋詁下》:「崩、薨、無祿、卒……死也?!?br />3.不幸?!对娊?jīng)。小雅。正月》:「憂心煢煢,念我無祿?!埂蹲髠?。成公十三年》:「無祿,獻(xiàn)公即世?!?/div>
《漢語大詞典》:哀慕
謂因父母、君上之死而哀傷思慕。梁書·處士傳·范元琰:“父 靈瑜 ,居父憂,以毀卒。 元琰 時童孺,哀慕盡禮?!?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太宗 崩,﹝ 徐充容 ﹞哀慕而卒。” 明 陳子龍 《謁禹陵》詩:“玄女精靈盡,黃熊哀慕長?!?清 曾國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銘》:“公因哀慕未忘,而嬰疾轉(zhuǎn)篤,請假四十日調(diào)養(yǎng)?!?/div>
《漢語大詞典》:委順(委順)
(1).謂自然所賦予的和順之氣。莊子·知北游:“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br />(2).順從。 唐 皮日休 《祀瘧癘文》:“柔佞之言,惑于君前,委順未足,國步移焉。”
(3).順應(yīng)自然。 唐 白居易 《委順》詩:“宜懷齊遠(yuǎn)近,委順隨南北?!?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 梁新 ﹞仕至尚醫(yī)奉御,有一朝士詣之, 梁奉御 曰:‘何不早見示?風(fēng)疾已深矣,請速歸處置家事,委順而已。’” 明 高攀龍 《語》:“但知委順,而不知盡道,非知命者也?!?br />(4).舊指僧人之死。景德傳燈錄·慧可大師:“﹝ 翟仲侃 ﹞加師以非法,師怡然委順,識真者謂之償債?!?/div>
《國語辭典》:遏密  拼音:è mì
禁絕以保持謐靜?!稌?jīng)。堯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div>
《國語辭典》:登遐  拼音:dēng xiá
1.帝王崩逝?!独m(xù)漢書志。第六。禮儀志下》:「疾病,公卿復(fù)如禮。登遐,皇后詔三公典喪事?!?br />2.臣子之死亦可稱為「登遐」。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八。諒闇登遐》:「晉人如山濤居母喪,詔曰,山太常居諒闇,情在難奪,蓋當(dāng)時未甚避忌故爾,又如登遐二字,晉人臣下亦多稱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