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66,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烏革
烏刺
烏蜑
烏鴟
烏茶
烏駁
烏暗
一丈烏
朝夕烏
白頸烏
乞?yàn)?/a>
木烏
視烏
青烏經(jīng)
青烏說
《駢字類編》:烏革(烏革)
唐書百濟(jì)傳:百濟(jì),扶馀別種也。王服大袖紫袍,青錦褲,素皮帶,烏革履,烏羅冠,飾以金蘤。群臣絳衣飾,冠以金蘤。
《駢字類編》:烏刺(烏刺)
唐書地理志:提羅盧和國又西一日行至烏刺國,乃大食國之弗利刺河,南入于海。小舟溯流二日至末羅國,大食重鎮(zhèn)也。
《駢字類編》:烏蜑(烏蜑)
輟耕錄:廣東采珠之人,縣絙于腰,沈入海中,得珠,有司名曰烏蜑戶。
《駢字類編》:烏鴟(烏鴟)
易林:烏鴟搏翼,以避陰賊。
《駢字類編》:烏茶(烏茶)
唐書天竺國傳:高宗時(shí)。廬伽逸多者。東天竺烏茶人。亦以術(shù)進(jìn)。拜懷化大將軍。
又摩揭它傳:烏茶者,一曰烏伏那,亦曰烏萇,直天竺南,地廣五千里,東距勃律六百里,西罽賓四百里,山谷相屬。 明一統(tǒng)志:天全六番招討使司,土產(chǎn)氈氁麝麂蠟烏茶嘉魚錦雞。
《漢語大詞典》:烏駁(烏駮)
毛色青白相雜。晉書·王獻(xiàn)之傳:“﹝ 獻(xiàn)之 ﹞工草隸,善丹青…… 桓溫 嘗使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div>
《漢語大詞典》:烏暗(烏暗)
黑暗。指沒有光亮。 李廣田 《金壇子·水的裁判》:“江水發(fā)著虎虎的吼鳴……甚至連那烏暗的天空也受著威協(xié)。”
分類:黑暗光亮
《漢語大詞典》:一丈烏(一丈烏)
五代 梁太祖 所乘烏馬名。舊五代史·梁書·寇彥卿傳:“ 太祖 有所乘烏馬,號(hào)‘一丈烏’,嘗以賜彥卿?!焙蠓褐敢环N良馬。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末:‘有甚么好名兒?’丑:‘……一丈烏?!?/div>
《漢語大詞典》:朝夕烏(朝夕烏)
朝去暮歸的烏鴉。漢書·朱博傳:“是時(shí)御史府吏舍百餘區(qū)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shù)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hào)曰‘朝夕烏’?!币徽f,“烏”為“鳥”之誤。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文章:“漢書御史府中列柏樹,常有野鳥數(shù)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hào)‘朝夕鳥’。而文士往往誤作烏鳶用之。”
分類:烏鴉
《漢語大詞典》:白頸烏(白頸烏)
白頭頸的烏鴉。亦比喻穿白領(lǐng)衣服的人。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支道林 入東,見 王子猷 兄弟,還,人問:‘見諸 王 何如?’答曰:‘見一羣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八引作“白項(xiàng)烏”。參見“ 白頸 ”。
《漢語大詞典》:白頸(白頸)
(1).白項(xiàng)的烏鴉。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景帝 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羣鬭 楚國 呂縣 ,白頸不勝,墮 泗水 中,死者數(shù)千?!?br />(2).泛指白項(xiàng)的水鳥。 唐 白居易 《過駱山人野居小池》詩:“紅芳照水荷,白頸觀魚鳥?!?/div>
分類:烏鴉水鳥
《韻府拾遺 虞韻》:乞?yàn)酰ㄆ驗(yàn)酰?/div>
九江記:彭蠡湖有乞?yàn)?,舟人擲搏飯接之。
《駢字類編》:木烏(木烏)
宋史輿服志:相風(fēng)烏輿,上載長竿,竿杪刻木為烏,垂鵝毛,用紅綬帶,下承以小盤,周緋裙,繡鳥形。段成已和師巖卿遷居詩:君看行路古來難,木烏其間得小安。
《韻府拾遺 虞韻》:視烏(視烏)
詩:曕烏爰止。傳:視烏集于富人之室。
《漢語大詞典》:青烏經(jīng)(青烏經(jīng))
相傳 青烏子 著《相冢書》,后泛稱堪輿學(xué)著作為“青烏經(jīng)”。《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梁廷棟傳》:“已則挾《青烏經(jīng)》,登山臨水以頤養(yǎng)天年,為隱君子焉?!?/div>
《漢語大詞典》:青烏說(青烏説)
即青烏術(shù)。 清 趙翼 《偉兒葬金壇之夏蕭邨哭以送之》詩之一:“愛深翻惑青烏説,遠(yuǎn)送枯骸葬異鄉(xiāng)?!眳⒁姟?青烏術(shù) ”。
《漢語大詞典》:青烏術(shù)(青烏術(shù))
指堪輿術(shù)。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竇東皋:“又素善青烏術(shù),以 諸城縣 應(yīng)出二輔臣?!?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黠令某託言善青烏術(shù),詭稱此峰地脈收盡,須增筑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