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66,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駕烏鵲
烏口
烏坂
烏弁
烏鳠
烏即
烏覺
烏藍(lán)
烏雷
烏嘑
烏樏
烏黎
烏立
烏柳
烏龍尾
《漢語大詞典》:駕烏鵲(駕烏鵲)
見“ 駕鵲 ”。
《漢語大詞典》:駕鵲(駕鵲)
傳說 牛郎 、 織女 分居天河兩岸,每年七夕,喜鵲飛臨天河,匯聚成橋,使之相會。事見《歲華紀(jì)麗·七夕》注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后因以“駕鵲”為七夕的典實。 宋 吳儆 《虞美人·七夕》詞:“飛橋駕鵲天津闊,云馭看看發(fā)。” 明 張煌言 《七夕微雨》詩:“天上何常須駕鵲,人間那得似牽牛?!币嘧鳌?駕烏鵲 ”。 清 洪升 《金環(huán)曲》:“至性由來動彼蒼,一夜銀河駕烏鵲?!?/div>
《駢字類編》:烏口(烏口)
唐書五行志:貞元四年夏,鄭汴境內(nèi),烏皆群飛,集魏博田緒、淄青李納境,銜木為城,高二三尺,方十里。緒、納惡而焚之,信宿,又然烏口皆流血。水經(jīng)注:浙江又東徑顏烏縣北,王莽改曰烏孝。郡國志謂之烏傷。異苑曰:東陽顏烏,以淳孝著聞。后有群烏銜鼓,集顏烏所居之村,烏口皆傷。一境以為顏烏至孝,故致慈烏,欲令孝聲遠(yuǎn)聞,又名其縣曰烏傷矣。
《駢字類編》:烏坂(烏坂)
明一統(tǒng)志:烏坂城在邵武府東北。建安記:昔越王拒漢筑城六,此其一也。今遺址猶存。
《韻府拾遺 霰韻》:烏弁(烏弁)
吳寬詩:終南老馗狀酕醄,虎靴烏弁鴨色袍。
《駢字類編》:烏鳠(烏鳠)
孫綽望海賦:巨鰲赑屃以冠山,烏鳠呼翕以吞舟。
《韻府拾遺 職韻》:烏即(烏即)
后漢書班超傳:超??疏勒、于寘兵擊莎車,莎車陰通使疏勒王忠,啖以重利,忠遂反,從之,西保烏即城。
《駢字類編》:烏覺(烏覺)
白居易池畔閒坐詩:舉棹烏先覺,垂綸魚未知。雁胡曾交河塞下曲:曉侵雉堞烏先覺,春入關(guān)山獨知。
《漢語大詞典》:烏藍(lán)(烏藍(lán))
黑里泛藍(lán)。 魯迅 《吶喊·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lán)的天。”
分類:黑里
《駢字類編》:烏雷(烏雷)
唐書地理志:陸州玉山郡縣三:烏雷、華清、寧海唐。又明一統(tǒng)志:烏雷廟在廉州府欽州南五里,自以來碑記尚存。
《漢語大詞典》:烏嘑(烏嘑)
見“ 烏乎 ”。
《漢語大詞典》:烏乎(烏乎)
(1).亦作“ 烏嘑 ”、“ 烏虖 ”、“ 烏呼 ”。同“ 嗚呼 ”。嘆詞。左傳·襄公三十年:“烏乎,必有此夫!”漢書·外戚傳贊:“烏嘑!鑒茲行事,變亦備矣?!?唐 韓愈 《獨孤申叔哀辭》:“烏虖遠(yuǎn)矣,何日而忘!” 章炳麟 《訄書·商鞅》:“烏呼!是惑於淫説也甚矣!”按,《小爾雅·廣訓(xùn)》:“烏乎,吁嗟也。吁嗟,嗚呼也。有所嘆美,有所傷痛,隨事有義也?!?br />(2).疑問代詞。怎樣,怎么。 唐 柳宗元 《送賈山人南游序》:“孰?yún)T孰充?為泰為窮?君子烏乎取,以寧其躬?” 明 何景明 《與侯都閫書》:“令麾下一出,烏乎不可!” 清 馮桂芬 《皖水迎師記》:“事敗垂成烏乎可?”
《漢語大詞典》:烏樏(烏樏)
古代一種黑色食盒,中分格子。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羅友 ﹞在 益州 語兒云:‘我有五百人食器。’……定是二百五十沓烏樏?!?徐震堮 校箋:“樏,食盒也。玉篇:‘扁榼謂之樏?!?span id="1dn11xz" class="book">《廣韻》:‘盤中有隔也。’”
《駢字類編》:烏黎(烏黎)
岳陽風(fēng)土記見上。
《駢字類編》:烏立(烏立)
論衡:日者,天之火也。天火之中,何故有烏?火中無生物,生物入火中,焦?fàn)€而死焉,烏安得立?
《漢語大詞典》:烏柳(烏柳)
柳樹的一種。枝條可以編筐、籃子等。 馬烽 《三年早知道》:“另外還計劃在渠堰上植兩行烏柳,既鞏固了堤堰,每年又能收割大批編筐子的柳條。”
《漢語大詞典》:烏龍尾(烏龍尾)
梁上壁間的倒掛煙塵。以形似得名??扇胨帯?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土·梁上塵﹝釋名﹞:“倒掛塵名烏龍尾、煙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