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70,分72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烏酸
烏啼引
烏熊
烏宰
雅烏
憲烏
烏氏裸
烏龍院
義烏兵
折烏巾
碧烏
畫烏亭
盜烏
青烏壟
賽烏
《駢字類編》:烏酸(烏酸)
郭璞烏酸草贊:烏酸之葉,三成黃華。
《漢語大詞典》:烏啼引(烏啼引)
《烏夜啼引》。琴曲名。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詩:“后人寫出《烏啼引》, 吳 調(diào)哀絃聲楚楚?!眳⒁姟?烏夜啼 ”。
分類:琴曲
《漢語大詞典》:烏夜啼(烏夜啼)
(1).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名。舊唐書·音樂志二:“《烏夜啼》, 宋 臨川王 義慶 所作也。 元嘉 十七年,徙 彭城王 義康 於 豫章 。 義慶 時為 江州 ,至鎮(zhèn),相見而哭,為帝所怪,徵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閤云:‘明日應(yīng)有赦。’其年更為 南兗州 刺史,作此歌……今所傳歌似非 義慶 本旨?!庇譃榍偾?,即《烏夜啼引》,與《西曲歌》義同事異。
(2).琴曲名,即《烏夜啼引》。與《西曲歌》義同事異。樂府詩集·琴曲歌辭四·烏夜啼引引 唐 李勉 《琴說》:“《烏夜啼》者, 何晏 之女所造也。初, 晏 繫獄,有二烏止於舍上。女曰:‘烏有喜聲,父必免。’遂撰此操。”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詩:“君彈《烏夜啼》,我傳樂府解古題。良人在獄妻在閨,官家欲赦烏報妻。”后世所見《烏夜啼》,內(nèi)容多為男女戀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為唱當(dāng)時《烏夜啼》,青衫淚滿 江 南客。”
(3). 唐 教坊曲名, 南唐 后主 李煜 用為詞牌名。 宋 人 歐陽修 、 趙令畤 等多用之。見《詞譜》卷六。
(4).曲牌名。屬南呂宮,南北曲均有,北曲較多用,字?jǐn)?shù)與詞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鶴鳴》曲牌之后。南曲字?jǐn)?shù)與有的詞牌如別名為《圣無憂》的詞牌前半段相同,作為引子。
《駢字類編》:烏熊(烏熊)
南史陸慧曉傳:武帝第三子廬陵王子卿為南豫州刺史,帝稱其小名,謂司徒竟陵王子良曰:烏熊癡如熊,不得天下第一人為行事,無以壓一州。乃使慧曉為長史行事。
《駢字類編》:烏宰(烏宰)
唐書地理志:北庭大都護(hù)府渡里移得建河七十里,有烏宰守捉。
《漢語大詞典》:雅烏(雅烏)
鳥名。烏鴉的一種。雅,“ 鴉 ”的古字。《小爾雅·廣鳥》:“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南朝 梁 蕭統(tǒng) 《晚春》詩:“水曲文魚聚,林暝雅烏飛?!?/div>
分類:鳥名烏鴉
《漢語大詞典》:憲烏(憲烏)
御史臺的別稱。因御史臺又稱烏臺、憲臺,故以“憲烏”稱之。《西游記》第六四回:“ 孤直公 亦頂針道:‘夫因側(cè)葉稱梁棟,臺為橫柯作憲烏?!眳⒁姟?憲臺 ”、“ 烏臺 ”。
《國語辭典》:烏氏裸(烏氏裸)  拼音:wū zhī luǒ
人名。生卒年不詳。秦朝人,經(jīng)營畜牧業(yè)。養(yǎng)殖眾多時,賣之而求稀奇物,貢獻(xiàn)戎王,戎王以十倍之價酬之,復(fù)營畜牧,至以谷量馬牛。秦始皇令其位比封君,常參與朝臣謁見之列。
《國語辭典》:烏龍院(烏龍院)  拼音:wū lóng yuàn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宋江納閻惜姣為妾,興建烏龍院使居。不料閻惜姣與宋江同衙文書張文遠(yuǎn)私通,宋江有所聞,至院,閻惜姣故意怠慢,因而口角,宋江憤而離去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義烏兵(義烏兵)
明 代 義烏 籍的鄉(xiāng)兵,以慓悍著稱。明史·兵志三:“鄉(xiāng)兵者,隨其風(fēng)土所長應(yīng)募,調(diào)佐軍旅緩急。其隸軍籍者曰 浙 兵, 義烏 為最, 處 次之, 臺 寧 又次之。善狼筅,間以叉槊。”明史·戚繼光傳:“ 繼光 至 浙 時,見衛(wèi)所軍不習(xí)戰(zhàn),而 金華 、 義烏 俗稱慓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 繼光 一軍特精。”
《漢語大詞典》:折烏巾(折烏巾)
猶折角巾。 宋 陸游 《自詠》:“華髮蕭蕭居士身,江頭風(fēng)雨折烏巾?!眳⒁姟?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東漢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時。一日道遇雨,頭巾沾濕,一角折迭。時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稱“林宗巾”。見《后漢書·郭太傳》。 宋 張耒 《贈趙景平》詩之一:“定知 魯國 衣冠異,盡戴 林宗 折角巾?!焙笥靡苑褐肝氖恐?。周書·武帝紀(jì)下:“初服常冠,以皂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dǎo),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span id="fd3u3nf" class="book">《水滸傳》第九八回:“忽見一秀士,頭戴折角巾,引一個緑袍少年將軍來,教 瓊英 飛石子打擊。”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詩:“荒徑遙開叢菊淚,折巾欹落短毛霜?!?/div>
分類:名重一時
《駢字類編》:碧烏(碧烏)
唐書五行志:貞元十八年六月,烏集徐州之滕縣,嗛柴為城,中有白烏一,碧烏一。
《漢語大詞典》:畫烏亭(畫烏亭)
指亭障。 漢明帝 令天下亭障皆畫烏,故稱。 明 陳繼儒 《枕譚·亭堠》:“ 升菴 有紀(jì)行詩:‘山遮延鷺堠,江繞畫烏亭?!檬律跗?,而不知出處。按 元魏 改官制,以候望官為白鷺,取延望之意,其時亭堠多刻鷺像也。上句用此。《漢明帝起居注》:帝巡狩過亭障,烏鳴,亭長引弓射中之,奏曰:烏鳥啞啞,引弓射左腋,陛下壽萬年,臣為二千石。帝悅,令天下亭障皆畫烏。下句用此。”
分類:亭障天下
《漢語大詞典》:盜烏(盜烏)
漢書·循吏傳·黃霸:“吏出,不敢舍郵亭,食於道旁,烏攫其肉。民有欲詣府口言事者適見之, 霸 與語道此。后日吏還謁 霸 , 霸 見迎勞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為烏所盜肉?!舸篌@,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問豪氂不敢有所隱?!焙笠浴氨I烏”喻不易察覺之事。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將軍趙公墓銘》:“約法情推,繁辭埋遣。盜烏懸察,疑蛇立辯?!?/div>
分類:不易察覺
《漢語大詞典》:青烏壟(青烏壟)
指墓地。 宋 梅堯臣 《聞高平公殂謝述哀感舊以助挽歌》之一:“歸卜青烏壟, 韓城 苦霧平。”參見“ 青烏 ”。
分類:墓地
《漢語大詞典》:青烏(青烏)
(1).指 青烏子 。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家。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晉 葛洪 抱樸子·極言:“﹝ 黃帝 ﹞相地理則書 青烏 之説?!?span id="tw8dzsc" class="book">《后漢書·循吏傳·王景》“乃參紀(jì)眾家數(shù)術(shù)文書,冢宅禁忌,堪輿日相之屬” 唐 李賢 注:“葬送造宅之法,若 黃帝 、 青烏 之書也?!?br />(2).為堪輿家的美稱。 唐 劉禹錫 《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烏 相,賓驚白鶴飛?!?br />(3).指堪輿之術(shù)。 唐 王維 《能禪師碑》:“擇吉祥之地,不待青烏;變功德之林,皆成白鶴?!?清 黃宗羲 《陳令升先生傳》:“先生於書畫古奇器,賞鑒無不精絶,而青烏、素問、龜卜、雜術(shù),皆能言其理?!?br />(4).泛指堪輿學(xué)的書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烏載卜。” 清 陳瑚 《擬邀文介石住尉遲廟》詩:“吟殘丹葉空留恨,讀遍青烏求療饑。”
(5).借指風(fēng)水寶地。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鶴,相青烏, 鄭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晉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唐 陳子昂 《申州司馬王君墓志銘》:“墨龜未食,青烏不封,權(quán)殯于某所,需吉兆也?!?br />(6).鳥名。即烏鴉。 南朝 梁 何遜 《窮烏賦》:“異海鷗之去就,無青烏之是非?!?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下:“有頃,天曙,忽有青烏數(shù)十如雀,飛集墻上?!?br />(7).借指太陽。太陽又稱金烏。 元 楊維楨 《寄張伯雨》詩:“每瞻湖上青烏去,不覺山中白兔馴。”按,青烏去,指太陽下山;白兔馴,指月亮東升。
(8).復(fù)姓。 漢 有 青烏子 。見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佚文》。
《漢語大詞典》:賽烏(賽烏)
謂祭祀烏鬼以求福佑。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當(dāng)時為我賽烏人,死葬 咸陽 原上地?!?宋 程大昌 演繁露·烏鬼:“按 稹 此詩,即是其妻為 稹 賽烏而得還家者,則 唐 人賽烏鬼自有來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