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070
典故
50
詞典
766
分類詞匯
56
佛典
67
其它
131
共766,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32
33
34
35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38
39
40
4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烏腹
烏膏注唇
烏紇
烏骨雞
烏瓜
烏鸛
烏罐
烏嗥
烏禾
烏合之眾
烏黑黑
烏胡
烏護
烏集升平
烏集之交
《漢語大詞典》:
烏腹(烏腹)
見“ 烏腸 ”。
《漢語大詞典》:
烏腸(烏腸)
指曲受潮發(fā)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圍變成黑褐色。 北魏
賈思勰
《
齊民要術·造神麴法
》
:“布麴餅於地……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之令燥,麴成矣。任意舉、閣,亦不用甕盛。甕盛者,則麴烏腸。烏腸者,遶孔黑爛?!?繆啟愉 校釋:“烏腸:麴經曬燥之后,復盛入甕中,容易吸收潮氣,因而被雜菌滋生,在中心部分孔的周圍呈黑褐色。”一本作“ 烏腹 ”。
分類:
受潮
發(fā)霉
后中
中心
周圍
變成
黑褐
褐色
《分類字錦》:
烏膏注唇(烏膏注唇)
唐書五行志元和末婦人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唇白居易
時世妝新樂府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
分類:
口
《駢字類編》:
烏紇(烏紇)
唐書回紇傳,見上。
《國語辭典》:
烏骨雞(烏骨雞)
拼音:
wū gǔ jī
皮骨都黑的雞,常用來燉補藥。也稱為「烏雞」。
分類:
入藥
疾病
《駢字類編》:
烏瓜(烏瓜)
廣志:瓜之所出,以遼東、廬江、燉煌之種為美。有烏瓜、魚瓜、貍頭烏藨、密筒瓜、女臂瓜、龍?zhí)愎稀⒀蛩韫?、縑瓜。
《駢字類編》:
烏鸛(烏鸛)
雚經陶貞白論:雚有兩種:似鶴而巢樹者,曰白雚,黑色曲頸者曰烏鸛。
《漢語大詞典》:
烏罐(烏罐)
黑釉瓦罐。 陳登科
《活人塘》
八:“她失失慌慌燒好了米湯,洗好烏罐裝起?!?/div>
分類:
瓦罐
《漢語大詞典》:
烏嘷(烏嘷)
同“ 烏號 ”。亦作“烏噑”。 良弓名。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左烏嗥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span id="kriwulj" class="book">《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
》作“烏號”。
《孔子家語·好生》
“ 楚 王出游亡弓” 三國 魏 王肅 注:“弓,烏嘷之良弓?!?/div>
分類:
良弓
王肅
《漢語大詞典》:
烏禾(烏禾)
一種紫黑色的稗。 明
李時珍
《
本草綱目·穀二·稗
》
﹝集解﹞引 陳藏器 曰:“稗有二種,一種黃白色,一種紫黑色。紫黑者,似芑有毛,北人呼為烏禾?!?/div>
分類:
黑色
《國語辭典》:
烏合之眾(烏合之眾)
拼音:
wū hé zhī zhòng
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读簳>砣?。羊侃傳》:「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窟,烏合之眾,自然瓦解?!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高@綠營的兵固然沒用,然而出來彈壓這般童生。與一班烏合之眾,尚覺綽綽有馀?!挂沧鳌笧鹾现洹?。
分類:
烏合之眾
一時
聚集
組織
紀律
一群
《漢語大詞典》:
烏黑黑(烏黑黑)
(1).猶黑壓壓。形容密集的人。 茅盾
《子夜》
十五:“他們遠遠地就看見廠門外烏黑黑一堆人。”
(2).形容黑色。 茅盾
《故鄉(xiāng)雜記》
第一:“忽然一只焦黃而枯瘦的手伸到我面前來了,五個手指上的爪甲足有半寸長,都填滿了垢污,烏黑黑地發(fā)光?!?/div>
分類:
黑壓壓
黑色
密集
《駢字類編》:
烏胡(烏胡)
唐書高麗傳:始帝決取虜,故詔陜州刺史孫伏伽、萊州刺史李道裕,儲糧械于三山浦、烏胡島,越州都督治大艎偶舫以待。
《駢字類編》:
烏護(烏護)
唐書回紇傳:其部落曰袁紇、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干、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凡十有五種,皆散處磧北。袁紇者,亦曰烏護,曰烏紇。
《分類字錦》:
烏集升平(烏集升平)
唐書柳仲郢傳:仲郢為諫議大夫。后每遷。必烏集升平第。庭樹戟架皆滿。五日乃散。
分類:
宅舍
《漢語大詞典》:
烏集之交(烏集之交)
指以利聚合,不以誠相待的交情。
《
管子·形勢解
》
:“與人交,多詐偽無情實,偷取一切,謂之烏集之交?!?/div>
分類:
聚合
相待
交情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