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6—904或907 【介紹】: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傳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屢試不第。后以詩謁朱溫,受薦于禮部,中大順二年第八名進士,時年四十六。以世亂,旋歸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唐昭宗天復(fù)三年,頵起兵叛楊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敗死,溫以其才表授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一說時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說時為后梁建國初,五日而卒。工律絕,詩風淺易。有《唐風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6—904 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杜牧為池州刺史時,妾周氏有孕,嫁鄉(xiāng)人杜筠而生荀鶴(《二老堂詩話》引《池陽集》),后人多以為妄。早年讀書于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累舉進士不第,漫游閩越、荊楚、梁宋等地,復(fù)歸隱山中15年。昭宗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fù)還舊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天復(fù)三年(903),為頵出使大梁。頵兵敗,遂留梁。天祐元年(904),朱溫奏為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據(jù)《舊五代史》本傳及岑仲勉《補唐代翰林兩記》考證,《北夢瑣言》謂天祐四年梁受禪后卒)。生平事跡散見《舊五代史》本傳、《北夢瑣言》卷六及卷七、《鑒誡錄》、《唐詩紀事》卷六五、《唐才子傳》卷九。荀鶴自云“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于唐末亂離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絕、淺近通俗之語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擊黑暗現(xiàn)實,自成一家,后人稱為“杜荀鶴體”(《滄浪詩話·詩體》)?;蛞云湓姟氨少到住倍僦?《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閑錄》),未為篤論。著有《唐風集》(又稱《杜荀鶴文集》)3卷,今存。《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4首,斷句6。
唐詩匯評
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實妄。初貧寒,讀書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累舉進士不第,后歸隱山中十五年。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fù)還舊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天復(fù)三年,出使大梁。值頵兵敗,遂留大梁。天祐元年,朱溫奏為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遇疾,旬曰而年。荀鶴工近體詩,于晚唐自成一體。初及第時,自編歌詩為《唐成集》三卷。今存《杜荀鶴文集》三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作品評論

顧云《杜荀鶴文集序》
(河?xùn)|裴公)以生詩有陳(伯玉)體,可以潤國風,廣王澤,故擢以塞詔,競勉為中興詩宗。生謝而退。明年,寧親江表,以仆故山偕隱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見簡。其雅麗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倫之紀備矣。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fā),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賈、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蠆介?;蚯榘l(fā)乎中,則極思冥搜,神游希夷,形兀枯木,五聲勞于呼吸,萬象悉于抉剔,信詩家之雄杰者也!
鑒誡錄
梁朝杜舍人荀鶴為詩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諷,得其至理。……杜在梁朝,獻朱太祖《時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賦斂。是時方當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見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謂杜曰:“希先輩稍刪古風,即可進身,不然者虛老矣?!倍潘煺n頌德詩三十章,以悅太祖。議者以杜雖有玉堂之拜,頓移教化之詞,壯志清名,中道而廢。
舊五代史本傳
(荀鶴)善為詩,辭句切理,為時所許。
云谷雜記
顧云序其集(按指荀鶴《唐風集》)云:“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fā),可以左攬工部決,右柏翰林肩?!笔且攒鼹Q可并李、杜也。荀鶴之詩溺于晚唐之習,蓋韓偓、吳融之流,以方李、杜則遠矣。然解道寒苦羈窮之態(tài),往往有孟郊、賈島之風。
《藝苑雌黃》
唐風集》中詩極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時”、“不覺里頭成大漢,初看竹馬作兒童”之句,前輩方之為《太公家教》。惟《春宮怨》一聯(lián)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睘橐黄摺6鴼W陽永叔《歸田錄》乃公周樸之句,不知何以云然。
唐才子傳
荀鶴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況于亂世,殊多憂惋思慮之語,于一觴一詠,變俗方雅,極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唐音癸簽
杜彥之俚成,以衰調(diào)寫衰代,事情亦真切。
《唐詩品匯刪?七言律》
杜荀鶴、李山甫則委巷說矣。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彥之詩風神雋雅。
《石園詩話》
晚唐詩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彥之荀鶴是也。“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溪山入城郭,戶口半漁樵”、“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九州有路休為客,百歲無愁即是仙”、“故園何啻二千里,新雁才聞一兩聲”、“高下麥苗新雨后,淺深山色晚晴時”,皆為佳句?!吧鷳?yīng)無暇日,死是不吟時”、“舉世盡從愁里過,誰人肯向死前休”,雖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間何事好,最好莫過詩”、“爭知百歲不百歲,未合白頭今白頭”之類,未免詩如說話矣。其起結(jié)之句,尤多率易。
愛日精廬藏書志
引葉坦跋:其詩雖晚唐,直入風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筆,可稱合璧。
《東目館詩見》
杜荀鶴近體直攄胸臆,有一唱三嘆之妙。
《詩學(xué)淵源》
(荀鶴)詩思清奇,以大歷為歸。七言氣質(zhì)尤高,為晚唐之上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人。后唐末帝清泰間登進士第。入后晉,拜補闕,貶商州上津令。有《屠龍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皦,又作皎。自稱九華山人。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后唐清泰二年(935)登進士第。后晉天福時,為延州刺史劉景巖從事,景巖徙邠州,皦入拜補闕。后為景巖所誣奏,貶商州上津令。懼為景巖所害,亡匿山中。事跡散見《新五代史》卷四七、《詩話總龜》卷一三、《唐才子傳》卷一〇。皦能詩,辛文房謂“語意俱妙”(《唐才子傳》卷一〇)。嘗賦《早梅》詩云:“一夜開欲盡,百花猶不知”,頗為士林傳賞。時人陳沆稱此詩“太妃容德于是乎在”(《郡齋讀書志》卷四中)。著有《屠龍集》5卷、《南金集》2卷,均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2首、斷句5聯(liá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9 【介紹】: 宋池州青陽人,字清隱,號九華山人。宋末屢舉進士不第。入元,隱居不仕。嘗集杜甫詩句為《鳳髓集》。遍游九華山勝跡,品題諸名勝殆遍。有《九華詩集》。
全宋詩
陳巖(?~一二九九),字清隱,號九華山人,青陽(今屬安徽)人。宋末屢舉進士不第。入元,為避徵辟,汗漫江湖。及老,歸青陽,遍歷九華之勝,至一處則作一詩,已佚。元成宗大德三年卒。武宗至大元年(一三○八)邑人方時發(fā)掇拾散佚為《九華詩集》。事見本集卷首方時發(fā)序及小傳。 陳巖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清丁丙《宋人集丙編》(簡稱宋人集)。
《國語辭典》:九華山(九華山)  拼音:jiǔ huá shān
山名。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西南。為黃山支脈。因有九峰,形似蓮花,故稱為「九華山」。由花崗巖組成。主峰天臺峰,高約一千三百四十公尺。有東巖、四香閣、化城寺等名勝。與峨嵋、五臺、普陀三座山,并稱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
《分類字錦》:九華山棗(九華山棗)
云林集》:袁員外年八十有二,顏貌筋力如四五十許人。為言甫弱冠,遭逢盛明。初宰當涂,過九華山,道逢神人,與棗食之。后數(shù)見,夢寐間若冥感元遇者。
分類:
《國語辭典》:青蓮(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種睡蓮。葉子寬而長,青白分明。印度人認為具有偉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來形容佛的眼睛。《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目凈脩廣如青蓮,心凈已度諸禪定?!?/div>
《國語辭典》:青蓮居士(青蓮居士)  拼音:qīng lián jū shì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別號。參見「李白」條。
分類:詩人李白
《漢語大詞典》:東崖(東崖)
(1).東海之濱。漢書·息夫躬傳:“如使狂夫嘄謼於東崖, 匈奴 飲馬於 渭水 ?!?顏師古 注:“東崖謂東海之邊也。”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qū)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br />(2).崖名。在佛教圣地 九華山 。原名 東峰 ,在 化成寺 東。相傳 新羅國 僧 金喬覺 初至時即棲其下。 明 代哲學(xué)家 王守仁 于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跡 九華 ,為瞞過錦衣衛(wèi)特務(wù)盯梢,學(xué) 金地藏 苦修功夫,在 東崖 巖頭晏坐終日,躲過了權(quán)宦 劉瑾 對他的政治迫害。后稱此處為“東崖晏坐”,乃 九華 十景之一。
《漢語大詞典》:九子山
即 九華山 。 唐 羅隱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詩:“王侯水暖魚鱗去, 九子山 晴雁序來。”太平御覽卷四六引《九華山錄》:“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峯巒異狀,其數(shù)有九,故號 九子山 焉?!?明 李賢 明一統(tǒng)志·安徽:“ 九華山 ,在 青陽縣 南,舊名 九子山 ?!?/div>
分類:九華山
《國語辭典》:皖南丘陵  拼音:wǎn nán qiū líng
安徽省長江以南的丘陵。九華山、黃山等盤亙?nèi)珔^(qū)。河谷平原狹窄,丘陵坡地遍布茶園,為中國大陸重要產(chǎn)茶區(qū)。
《國語辭典》:皖中盆地  拼音:wǎn zhōng pén dì
安徽省中部淮陽山、九華山和霍山間的地區(qū),河、湖、平原、低丘錯雜分布。礦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稻米、油菜、小麥等。為全省人口最密、工商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九華山
【佛學(xué)大辭典】
(山名)為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統(tǒng)志八十二曰:「九華山在青陽縣西南四十里。顧野王輿地志:上有九峰,千仞壁立,周圍二百里,高一千丈。太平寰宇記:舊名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峰如蓮華削成,改為九華山?!拱妇湃A山,相傳以為地藏勝地。參看地藏條。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山名,在中國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里,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是地藏菩薩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