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8,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善書
法書
遺法
野鶩
蹲鴟
頓挫
今學(xué)
碑版
筆精
妙跡
寶章
嗜書
鐵畫
蠆尾
書判
《國語辭典》:善書(善書)  拼音:shàn shū
1.好書?!稘h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xiàn)王劉德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br />2.工于文書計(jì)簿?!稘h書。卷七二。貢禹傳》:「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
3.勸人為善的書。如陰騭文、太上感應(yīng)篇等。
《國語辭典》:法書(法書)  拼音:fǎ shū
1.敬稱他人所寫的字,言其可為法則。
2.有關(guān)法律制度的書籍。漢。焦延壽《易林。卷一。大畜》:「典策法書,藏在蘭臺(tái),雖遭亂潰,獨(dú)不遇災(zāi)?!?/div>
《漢語大詞典》:遺法(遺法)
亦作“ 遺灋 ”。
(1).前代遺留下來的典章法則。漢書·藝文志:“ 周 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jié),又為 鄭 衛(wèi) 所亂,故無遺法?!?唐 柳宗元 《涂山銘》:“是以 周穆 遐追遺法,復(fù)會(huì)于是山,聲垂天下,亦紹前軌,用此道也?!?明 劉基 《公朝于王所仲孫羯會(huì)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則有先王之遺法焉。”
(2).留傳下來的方式、方法。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漢 末喪亂,其灋中絶, 馬先生 紹而作焉。今指南車, 馬先生 之遺灋也?!?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齊民要術(shù)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漬鴨卵。今 吳 人用虎杖根漬之,亦古遺法。” 金 元好問 《蒲桃酒賦》:“意天以美釀而飽予,出遺法於湮埋?!?楊樹達(dá) 《古書疑義舉例續(xù)補(bǔ)·據(jù)古人當(dāng)時(shí)語氣直述例》:“據(jù)此,則 史公 所述固古史記言之遺法也?!?br />(3).指前代傳下的法書和書法藝術(shù)準(zhǔn)則。 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于焦山之下作長句以寄》:“我久臨池?zé)o所得,愿觀遺法快沉冥?!?明 文徵明 《龍茶錄考》:“ 晦菴 評(píng) 蔡 書,謂歲有蚤暮,力有深淺,公書至是蓋無遺法矣。”
(4).指前代傳下的佛法。隋書·經(jīng)籍志四:“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異?!?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華嚴(yán)宗》:“這個(gè)賢者很留意《華嚴(yán)經(jīng)》,能夠無師自悟,紹隆遺法。”
《漢語大詞典》:野鶩(野鶩)
(1).野鴨。 清 彭孫遹 《豫章城下送春有懷故園兄弟》詩:“野鶩孤飛煙里沒,江帆相背雨中開?!?br />(2).喻指外姓人家的書法技藝。 宋 蘇軾 《跋〈庾征西帖〉》:“ 庾征西 初不服 逸少 ,有家雞野鶩之論,后乃嘆其為 伯英 ( 東漢 張芝 字)再生。” 宋 蘇軾 《書劉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絕句》:“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總?cè)電Y?!?br />(3).喻非正式的匹偶。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行樂》:“避女色而就孌童,捨家雞而尋野鶩,是皆情理之至悖,而舉世習(xí)而安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只緣兩小無猜,遂野鶩如家雞之戀;為因一言有漏,致得 隴 興望 蜀 之心?!?/div>
《漢語大詞典》:蹲鴟(蹲鴟)
(1).大芋。因狀如蹲伏的鴟,故稱。史記·貨殖列傳:“吾聞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張守節(jié) 正義:“蹲鴟,芋也?!?晉 左思 《蜀都賦》:“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讓所植,蹲鴟所伏?!?劉逵 注:“蹲鴟,大芋也?!?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是猶見 燕 晉 之棗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 清 陳維嵩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論生計(jì),蹲鴟一頃,菰蒲百畝?!?br />(2).飲酒猜拳時(shí)對(duì)大拇指的代稱。《全唐詩》卷八七九載《招手令》:“以蹲鴟間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span id="832zsbt"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漢隱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會(huì)諸朝貴,酒酣,為手勢令” 元 胡三省 注:“會(huì)飲而行酒令以佐歡, 唐 末之俗也。類説曰……‘以蹲鴟間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書法側(cè)筆(點(diǎn))的筆勢。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側(cè),蹲鴟而墜石?!?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點(diǎn)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div>
《國語辭典》:頓挫(頓挫)  拼音:dùn cuò
停頓或急促收音。晉。陸機(jī)文賦〉:「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埂独蠚堄斡洝返谝弧鸹兀骸嘎犇墙锹?,吹得嗚咽頓挫,其聲悲壯。」
《漢語大詞典》:今學(xué)(今學(xué))
(1).書法名詞。指北碑、 漢 篆。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吾今判之,書有古學(xué),有今學(xué)。古學(xué)者, 晉 帖、 唐 碑也,所得以帖為多,凡 劉萬庵 、 姚姬傳 等皆是也。今學(xué)者,北碑、 漢 篆也,所得以碑為主,凡 鄧石如 、 張廉卿 等是也?!?br />(2).今文經(jīng)學(xué)的省稱。詳“ 今文經(jīng)學(xué) ”。
《漢語大詞典》:今文經(jīng)學(xué)(今文經(jīng)學(xué))
經(jīng)學(xué)中研究今文經(jīng)籍的學(xué)派。今文經(jīng),指 西漢 學(xué)者用當(dāng)時(shí)通行的隸書傳授的儒家經(jīng)典。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jié):“ 董仲舒 是 西漢 今文經(jīng)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
《國語辭典》:碑版  拼音:bēi bǎn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段倪x。謝靈運(yùn)。入華子崗麻源第三谷詩》:「圖牒復(fù)摩滅,碑版誰聞傳?!?/div>
《國語辭典》:筆精(筆精)  拼音:bǐ jīng
1.文筆的精妙。《文選。江淹。別賦》:「雖淵云之墨妙,嚴(yán)樂之筆精。」
2.書法的精妙。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shí)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金石懸詞律,煙云動(dòng)筆精?!固?。李白 王右軍詩:「掃素寫道經(jīng),筆精妙入神?!?br />3.書名。明。徐??撰,八卷。分為易通、經(jīng)臆、詩談、文字、雜記五門,其引據(jù)博贍,可資參考。
《漢語大詞典》:妙跡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晉書·王羲之傳》:“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紙,過 江 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絶?!?宋 黃庭堅(jiān) 《跋〈蘭亭〉》:“及 蕭 氏 宇文 焚蕩之餘,千不存一。 永 師晚出,所見妙跡,唯有《蘭亭》。”
(2).謂不平凡的事跡。 唐 李嶠 《紙》詩:“妙跡 蔡侯 施,芳名 左伯 馳?!?/div>
《國語辭典》:寶章(寶章)  拼音:bǎo zhāng
1.珍貴的書法真跡。如米芾記載晉、唐人墨跡的書即稱為「寶章待訪錄」。
2.皇帝的印璽?!端问贰>硪话巳?。樂志十三》:「寶章煌煌,導(dǎo)以笙磬。還燕慈寧,邦家徯慶?!?/div>
《漢語大詞典》:嗜書(嗜書)
(1).愛好讀書;喜愛書籍。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xué):“ 宣宗 嗜書,嘗構(gòu)一殿,每退朝,必獨(dú)坐內(nèi)觀書,或至夜中燭灺委,禁中謂上為老儒生?!?宋 蘇軾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zèng),錄呈廣倅蕭大夫》:“ 鄴侯 藏書手不觸,嗟我嗜書終日讀?!?清 王應(yīng)奎 柳南隨筆卷一:“﹝ 李馥 ﹞歷官 浙江 巡撫,性嗜書,所藏多善本。”
(2).喜愛書法和書法作品。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話卷下:“乃作贊,手書之,留廟中,后為好事者取去??な貕羯窀嬷帆@而還之廟。然則 興霸 亦嗜書也?!?/div>
《國語辭典》:鐵畫(鐵畫)  拼音:tiě huà
用鐵片制作的工藝品。鍛打鐵片成線條,鉤成圖案,再涂上黑色或棕紅色,制成掛屏,用于壁飾。相傳為安徽蕪湖鐵匠湯鵬所創(chuàng)。也稱為「鐵花」。
《國語辭典》:鐵畫銀鉤(鐵畫銀鉤)  拼音:tiě huà yín gōu
語本唐。歐陽詢 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fēng)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剐稳莨P畫如鐵般的剛勁,如銀般的柔媚?!队讓W(xué)瓊林。卷四。文事類》:「錦心繡口,李白之文章;鐵畫銀鉤,王羲之之字法。」也稱為「鐵筆銀鉤」、「銀鉤鐵畫」。
《國語辭典》:蠆尾(蠆尾)  拼音:chài wěi
蠍尾。因其有毒,故比喻為害人者。《左傳。昭公四年》:「其父死于路,已為蠆尾,以令于國,國將若之何?」《三國演義》第九一回:「縱蠆尾以興妖,恣狠心而逞亂?!?/div>
《漢語大詞典》:蠆發(fā)(蠆髮)
語本詩·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鄭玄 箋:“蠆,螫蟲也,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 孔穎達(dá) 疏:“彼都人君子之家,女乃曲卷其髮末如蠆之尾,言其容儀有法也。”后用以稱女子頭發(fā)末梢上卷的發(fā)型。亦泛指蜷曲的頭發(fā)。
《漢語大詞典》:蠆尾銀鉤(蠆尾銀鈎)
比喻書法遒勁。
分類:書法遒勁
《漢語大詞典》:書判(書判)
指書法和文理。新唐書·選舉志下:“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yōu)長?!?唐 韓愈 《李君墓志銘》:“進(jìn)士及第,試書判入等。補(bǔ)秘書正字?!?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 李翰 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宋 蘇軾 《和子由聞將如終南太平宮讀書》:“始者學(xué)書判,近亦知問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