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二色
(1).猶言斑白。太平御覽卷四三二引 漢 蔡邕 :“早喪二親,年踰三十,鬢髮二色?!?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髮有二色。”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二色,謂斑白也?!?br />(2).指喜、慍之色。后漢書·鄧禹傳論:“榮悴交而下無二色,進退用而上無猜情。”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士人·周解元淳樸:“賦性樸茂,幼無二色。”
(3).猶兩種,兩樣。宋史·樂志一:“次令登歌,鐘、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br />(4).舊時指置妾或有外遇。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勛戚·懼內(nèi):“ 吳中 申 、 王 二相公,亦與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 寗采臣 ﹞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div>
《分類字錦》:紅白二色(紅白二色)
異物匯苑:唐武德七年。長安古城鹽渠水中生鹽。紅白二色而味甘。狀如方印。名瑞鹽。
分類:
《漢語大詞典》:不二色
指男子愛情專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誰知命運偏高,頂了 尚義君 不二色的原配?!?/div>
《漢語大詞典》:三麾
諸侯的旌旗。天子五麾(青、赤、白、黃、黑)中減去黃、黑二色,即成三麾。《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楊士勛 疏:“五麾者, 麋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處也……諸侯三者,則云降殺以兩,去黑黃二色。”
《國語辭典》:極色(極色)  拼音:jí sè
白黑二色,為明色和暗色的極端,故統(tǒng)稱為「極色」。
《漢語大詞典》:勒面
古代馬面飾。用白黑二色的熟皮制成。周禮·春官·巾車:“王后之五路,重翟,鍚面,朱緫。厭翟,勒面,繢緫。安車,彫面,鷖緫。皆有容蓋?!?鄭玄 注:“勒面,謂以如王龍勒之韋,為當面飾也?!?span id="junbnz5" class="book">《隋書·儀禮志五》:“雕輅、篆輅,皆勒面,繢緫?!?/div>
《漢語大詞典》:紅綠帖(紅緑帖)
舊式婚姻所用的訂婚憑證。用紅、綠二色紙書寫,故名。紅帖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求帖,綠帖是女家同意允婚的允帖。 魯迅 《徬徨·離婚》:“ 老木 ,那你自然是沒有什么說的了,她自己已經(jīng)答應。我想你紅綠帖是一定已經(jīng)帶來了的,我通知過你。那么,大家都拿出來?!?/div>
《國語辭典》:八大八小  拼音:bā dà bā xiǎo
1.形容贈答禮物的豐盛。明。沈德符《野獲篇。卷一○。詞林交際》:「二十年來,即平交必用二幣,至于四,至于六,今且至八幣,而以他物如數(shù)侑之,謂之『八大八小』?!?br />2.一種備有八個大盤、八個小盤共十六道菜的豐盛酒席。也稱為「八大八」。
《漢語大詞典》:襯道袍(襯道袍)
指 明 代宮廷內(nèi)臣所穿二色衣的第二層直裰。
二色身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如來之二種色身,如實色身(報身),化色身(應身)是也。
【佛學常見辭匯】
佛的二種色身,即實色身和化色身。實色身就是佛的報身;化色身就是佛的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