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厚薄  拼音:hòu bó
1.厚度?!度龂萘x》第八回:「別筑郿塢,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br />2.濃淡、稀稠。《周禮。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齊,以共王之四飲三酒之饌?!?br />3.多寡、大小。《文選。陸機。五等論》:「使其并賢居治,則功有厚??;兩愚處亂,則過有深淺?!?br />4.親疏?!痘茨献?。主術》:「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豈其趨舍厚薄之勢異哉?」
5.貴賤、貧富?!盾髯?。富國》:「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
《漢語大詞典》:戚疏
猶親疏。 唐 韓愈 《示兒》詩:“主婦治北堂,膳服適戚疎?!?宋 司馬光 《送昌言舍人得告還蜀》詩之三:“外物有榮悴,中心無戚疎。”
分類:親疏
《漢語大詞典》:遠昵(遠昵)
親疏。《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 孔 傳引尸子:“不避遠昵。昵,近也。”
分類:親疏
《漢語大詞典》:親逖(親逖)
猶親疏。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酬答書札》:“或應留住內衙,或應送路費,相其尊卑親逖而斟酌待之。”
分類:親疏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喪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以親疏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圍,每五百里為一區(qū)畫,共分侯、甸、綏、要、荒五等,稱為「五服」?!稌?jīng)。益稷》:「弼成五服?!?br />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禮服的合稱?!稌?jīng)。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div>
《國語辭典》:成服  拼音:chéng fú
1.死者入殮后,親屬各依服制穿著喪服,稱為「成服」。《禮記。奔喪》:「唯父母之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若未得行,則成服而后行?!埂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傅谌粘煞?,趙氏定要披麻戴孝,兩位舅爺斷然不肯?!?br />2.盛服。晉。應亨 贈四王冠詩:「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div>
《漢語大詞典》:適莫(適莫)
指用情的親疏厚薄。后漢書·李燮傳:“時 潁川 荀爽 、 賈彪 ,雖俱知名而不相能, 燮 并交二子,情無適莫,世稱其平正?!?span id="4ttqzf6"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顧雍傳》:“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span id="lq6tmfp"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適,音的。心之所主為適,心之所否為莫?!?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仁視群品,無間親疏,義使英材,無比適莫?!?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劉蕺山集》:“觀此可知當日 東林 諸君子蹇裳濡足之習,先生亦心非之,故言之凜然,絶無適莫?!?/div>
《漢語大詞典》:疏數(shù)(疏數(shù))
亦作“疎數(shù)”。
1.稀疏和密集。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教振旅……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shù)之節(jié)?!?span id="5khrjtm" class="book">《尉繚子·兵令上》:“出卒陳兵有常令,行伍疏數(shù)有常法?!?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br />2.猶遠近。《穀梁傳·隱公九年》:“庚辰,大雨雪,志疏數(shù)也?!?范寧 注:“謂災有遠近。遠者為疏,近者為數(shù)也。”墨子·備城門:“爵穴大容苣,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數(shù)自適為之?!?畢沅 校注:“言視敵而為疏促?!?span id="5ngmzsy"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月之行有疏數(shù),故歷久不能無差?!?br />3.指親疏。 唐 元稹 《病減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韻》:“推遷悲往事,疏數(shù)辨交情?!?明 宋濂 《故天臺朱府君霞塢阡表》:“待族姻廬井曲盡人情,不以貴富賤貧而為薄厚疏數(shù)?!?br />4.慢與快。《淮南子·說林訓》:“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shù)之則弗中,正在疏數(shù)之間?!?高誘 注:“疏,猶遲也。數(shù),猶疾也。得其節(jié),火乃生?!?br />5.稀少和頻繁。 唐 李翱 《答獨孤舍人書》:“又以為茍相知,固不在書之疎數(shù);如不相知,尚何求而數(shù)書。” 宋 曾鞏 《與王深父書》:“顧 深父 所相與者,誠不在於書之疏數(shù);然嚮往之心,非書則無以自解?!?/div>
《國語辭典》:故疏  拼音:gù shū
親戚朋友。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一折:「你穿著些布背子排門兒告些故疏,憑時節(jié)老人家暮古。」
《漢語大詞典》:親秩(親秩)
按親戚親疏血統(tǒng)遠近所定的順序。《后漢書·質帝紀》:“其令 恭陵 次 康陵 , 憲陵 次 恭陵 ,以序親秩,為萬世法?!?/div>
《國語辭典》:有服之親(有服之親)  拼音:yǒu fú zhī qīn
古人論親疏,以喪服為準則。有服之親指有宗族關系的近親?!督鹌棵贰返谌幕兀骸杆仁切∈澹跏弦彩怯蟹H,莫不不許上門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