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8詞典 1分類詞匯 67
共67,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分類詞匯(續(xù)上)
棒操
傍角兒
吊嗓子
黔劇
盤鈴傀儡
京二胡
鈴網(wǎng)
《漢語大詞典》:棒操
藝術(shù)體操項(xiàng)目之一。在音樂伴奏下,以手持棒進(jìn)行的有節(jié)奏的連續(xù)不斷的一種身體練習(xí)。棒用木頭或塑料制成,手握處為球形。成套動作由手持棒作擺動、繞環(huán)、拋接、打擊等動作以及徒手體操、技巧和舞蹈的各種基本動作編組而成。
《漢語大詞典》:傍角兒
〈方〉①為主角配戲或伴奏。②指為主角配戲或伴奏的人。
分類:主角伴奏
《國語辭典》:吊嗓子  拼音:diào sǎng zi
戲曲或歌唱表演者藉由清唱或在樂器伴奏下鍛鍊嗓音、唱腔。如:「她每天一早起來便到陽臺吊嗓子,勤練歌藝。」
《國語辭典》:黔?。ㄇ瓌。 ?span id="xzx0fmq" class='label'>拼音:qián jù
流行于貴州省貴陽、畢節(jié)、安順、遵義等地區(qū)的戲曲劇種。由曲藝文琴(一種用揚(yáng)琴伴奏的說唱形式)發(fā)展而成。初期稱為「文琴戲」,西元一九五八年始定名為「黔劇」。
《漢語大詞典》:盤鈴傀儡(盤鈴傀儡)
以盤鈴伴奏演出的傀儡戲。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大司徒 杜公 在 維揚(yáng) 也,嘗召賓幕閑語:‘我致政之后,必買一小駟八九千者,飽食訖而跨之,著一麤布襴衫,入市看盤鈴傀儡,足矣!’” 元 許有壬 《水調(diào)歌頭·庚寅秋即席次可見壽韻》詞:“敢效歸鄉(xiāng)錦繡,且就盤鈴傀儡,終日看兒嬉?!?/div>
《國語辭典》:京二胡  拼音:jīng èr hú
樂器名,擦弦樂器。指京劇使用的二胡。琴筒、琴桿木制,琴筒呈六或八角形。兩軸,張絲弦兩根,琴身全長約六十五公分。京二胡和二胡的區(qū)別在于:琴筒比較小,琴筒后方?jīng)]有音窗,音色、演奏技術(shù)和手法比較接近京胡。音色圓潤渾厚,多用于京劇伴奏等。早期常用蠶絲弦,西元一九六○年代以后逐漸改用鋼弦。
《漢語大詞典》:鈴網(wǎng)(鈴網(wǎng))
指僧尼在鈴、鐸之類響器的伴奏之下誦經(jīng)。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而拙者震於功德莊嚴(yán),怳忽如聞鈴網(wǎng)之聲,如見曼陀羅華之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