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34分類詞匯 1534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534,分103頁(yè)顯示  上一頁(yè)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yè)
分類詞匯(續(xù)上)
空想
迷途
千劫
上坐
精進(jìn)
上乘
神力
報(bào)應(yīng)
三賢
總相
人身
見性
大悲
一乘
牛車
《國(guó)語辭典》:空想  拼音:kōng xiǎng
不切實(shí)際憑空冥想?!冻蹩膛陌阁@奇》卷六:「看到看得仔細(xì)了,空想無用,越看越動(dòng)火,怎生到得手便好?」
《漢語大詞典》:空觀(空觀)
佛教語。對(duì)空諦的觀想。以體認(rèn)無相為宗。亦指天臺(tái)宗所立一心三觀(空觀、假觀、中觀)之一。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石壁立招提精舍》詩(shī):“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shī)》之一:“空觀假觀第一觀,佛言世諦不可亂。” 清 龔自珍 《正譯第五》:“修三止者,是體真止依止。修三觀者,是空觀依止?!眳⒁姟?空諦 ”。
《國(guó)語辭典》:迷途  拼音:mí tú
1.迷失道路。元。趙孟頫 歲暮和剛父雜詩(shī)四首之三:「迷途幸未遠(yuǎn),回車且委蛇。」《紅樓夢(mèng)》第九八回:「適聞?dòng)幸还嗜艘阉?,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br />2.比喻錯(cuò)誤的趨向。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埂度龂?guó)演義》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禍而死,愿求清誨,指點(diǎn)迷途?!?/div>
《國(guó)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頭所在。唐。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shī):「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骨?。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來那得便迷津?!?br />2.引申為錯(cuò)誤的道路或方向。《紅樓夢(mèng)》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弧?/div>
《漢語大詞典》:千劫
(1).佛教語。指曠遠(yuǎn)的時(shí)間與無數(shù)的生滅成壞。劫,梵語kalpa的音譯。 唐太宗 《圣教序》:“無滅無生歷千劫?!?宋 蘇軾 《勝相院經(jīng)藏記》:“如以蜜説甜,眾生未諭故,復(fù)以甜説蜜,甜蜜更相説,千劫無窮盡。” 明 袁宗道 《雜說》:“此一點(diǎn)塵垢,便是千劫繫驢之橛,永不能出離矣?!?br />(2).現(xiàn)多指無數(shù)災(zāi)難。如:他以非凡的毅力戰(zhàn)勝了千劫萬難。
《漢語大詞典》:上坐
亦作“ 上座 ”。
(1).受尊敬的席位。史記·孝武本紀(jì):“及五年脩封,則祠 泰一 、 五帝 於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對(duì)之?!?span id="fhrypwi" class="book">《漢書·高帝紀(jì)上》:“ 高祖 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顏師古 注:“上坐,尊處也?!?唐 韓愈 《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座?!?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蛟 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祁老人 的必定讓客人坐上座, 祁老人 的一會(huì)兒一讓茶, 祁老人 的謙恭與繁瑣,都使 富善先生 滿意?!?br />(2).佛教語。一寺之長(zhǎng),“三綱”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擔(dān)任。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 中寺 者, 晉 太元 五年 會(huì)稽王 司馬道子 之所立也…… 天監(jiān) 十五年,上座 僧慈 等,更揆日締架,赫然霞立?!?宋 贊寧 大宋僧史略·雜任職員:“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高僧傳多云被勅為某寺上座是也。 道宜 勅為 西明 寺上座,列寺主、維那之上?!?宋 張耒 《明道雜志》:“士人有 雙漸 者,性滑稽,嘗為縣令,入僧寺中。主僧半酣矣,因前曰:‘長(zhǎng)官可同飲三杯否?’ 漸 怒,判云:‘談何容易,邀下官同飲三杯;禮尚往來,請(qǐng)上坐獨(dú)吃八棒。’竟笞遣之?!?br />亦作“ 上座 ”。 坐于上位;入席。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 韓信 )拜禮畢,上座?!?span id="1crzxzy"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你二位老人家請(qǐng)上坐,好受女兒女婿的禮。” 夏丐尊 葉圣陶 《文心》十九:“ 樂華 成為一個(gè)被特別優(yōu)待的客人,這個(gè)同學(xué)請(qǐng)他上座,那個(gè)同學(xué)給他斟茶,使他反而不很自在?!?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過節(jié),大家敘一敘。請(qǐng) 袁先生 上坐,上坐,上坐?!?/div>
《國(guó)語辭典》:精進(jìn)(精進(jìn))  拼音:jīng jìn
1.專心求進(jìn)?!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其后學(xué)者精進(jìn),雖曰承師,亦別名家?!?br />2.聰明進(jìn)取?!稘h書。卷一○○。敘傳上》:「乃召屬縣長(zhǎng)吏,選精進(jìn)掾史,分部收捕。」
3.佛教用語。為六度之一。指在修善、斷惡、去染、轉(zhuǎn)凈的修行過程中,不懈怠的努力。南朝梁。蕭衍 覺意詩(shī)賜江革詩(shī):「唯當(dāng)勤精進(jìn),自強(qiáng)行勝脩?!?/div>
《漢語大詞典》:上乘
(1).佛教語。即大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若法愍禪師 ﹞注《大道經(jīng)》,究上乘理,永託茲嶺,克終厥生?!?五代 李中 《宿山中寺》詩(shī):“瞑目忘塵慮,談空入上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樂天 一生精究?jī)?nèi)典,勤脩上乘之業(yè),一心超脫輪迴,往生浄土。”
(2).上品;上等。 明 李贄 《雜說》:“雜劇院本,游戲之上乘也。”《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言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語》卷五:“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dá)出,斯為無上上乘。”
《國(guó)語辭典》:神力  拼音:shén lì
神奇、不平凡的力量。如:「天生神力」、「若有神力,一揮而就?!埂兑佰牌匮浴返谌兀骸改憧春馍缴畷r(shí)間變成汪洋大海。此龍神力,亦不為小?!?/div>
《國(guó)語辭典》:報(bào)應(yīng)(報(bào)應(yīng))  拼音:bào yìng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后專指做壞事的人必定會(huì)遭受惡運(yùn)?!俄氋嚱?jīng)》:「一切諸法,報(bào)應(yīng)有二,種善者生善道,種惡者隨惡道?!埂都t樓夢(mèng)》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是陰司地獄報(bào)應(yīng)的?!?/div>
《漢語大詞典》:三賢(三賢)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span id="yerdpus"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眳⒁姟?三賢十圣 ”。
(2).三個(gè)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shī)人缺唇處士 方干 之后,與 嚴(yán)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tái)三賢?!?明 瞿佑 歸田詩(shī)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 沈礪 《展張蒼水墓》詩(shī):“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
《漢語大詞典》:三賢十圣(三賢十聖)
佛教語。《仁王經(jīng)》所說大乘修證階次中居于十信位與妙覺位之間者。三賢指雖得相似之解而未脫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發(fā)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薩。《仁王經(jīng)·菩薩教化品》:“三賢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盡原?!?span id="bzepdqz" class="book">《仁王經(jīng)·菩薩教化品》:“三賢十圣住果報(bào),唯佛一人居浄土。”
《漢語大詞典》:總相(總相)
佛教語。猶共相。對(duì)“別相”而言。大智度論卷三一:“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種相,總相、別相是二相空,故名為相空。問曰:何等是總相,何等是別相?答曰:總相如無常等,別相者諸法雖皆無常而各有別相,如地為堅(jiān)相,火為熱相……以是種種名為無我,如是等,名為總相?!眳⒁姟?共相 ”。
《國(guó)語辭典》:共相  拼音:gòng xiàng
物與物的共同特徵。
《國(guó)語辭典》:人身  拼音:rén shēn
1.人的身體。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賓白》:「就人身論之,則如肢體之于血脈?!?br />2.當(dāng)事人本身。南朝梁。沈約〈南郊恩詔〉:「人身及家口質(zhì)系,悉散還私家。」
3.人品才識(shí)?!赌鲜?。卷六一。陳伯之傳》:「臨川內(nèi)史王觀,僧虔之孫,人身不惡,可召為長(zhǎng)史,以代元沖。」
4.佛教用語。指在輪回中轉(zhuǎn)世投生為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但當(dāng)兼脩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津梁,人身難得勿虛過也?!?/div>
《漢語大詞典》:見性(見性)
佛教語。謂悟徹清凈的佛性。《壇經(jīng)·般若品》:“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明 李贄 《答鄧石陽書》:“若人能空之,則不得謂之太虛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學(xué)者專以見性為極則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鎖閉三年併五載,試他見性與明心?!?/div>
《國(guó)語辭典》:大悲  拼音:dà bēi
1.極度悲傷。如:「年紀(jì)大的老人,由于心臟病或血壓的關(guān)系,不能大喜大悲。」
2.想要拔除一切眾生痛苦的心。南朝陳?;蹛稹磾z大乘論序〉:「大悲平等,誘進(jìn)靡窮?!?/div>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時(shí)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span id="8icpjcc" class="book">《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wèi)?!?鄭玄 注:“四矢曰乘?!?br />(2).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dāng)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新唐書·陸長(zhǎng)源傳:“吾祖罷 魏州 ,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span id="toaqlxa"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tái)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全副執(zhí)事送來?!本﹦?span id="hb8dsjz" class="book">《鎖麟囊》第十三場(chǎng):“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語。謂引導(dǎo)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jīng)》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dá)涅槃境界。《法華經(jīng)·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謝敕賚經(jīng)序啟》:“搜揚(yáng)三藏,盡龍宮之所儲(chǔ);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 唐 白居易 《愛詠詩(shī)》:“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蔽覈?guó)佛教宗派如 華嚴(yán)宗 等對(duì)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 一乘顯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顯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華嚴(yán)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 唐 宗密 原人論·斥偏淺:“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div>
《國(guó)語辭典》:牛車(牛車)  拼音:niú chē
牛所拉的車。《史記。卷三○。平準(zhǔn)書》:「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埂度龂?guó)演義》第一三回:「楊奉尋得牛車一輛,載帝至大陽。」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hào)號(hào) 僧伽 ,有時(shí)與我論三車。” 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dāng)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 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shī):“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shī)》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tái)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diǎn)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shī)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zèng)》詩(shī):“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錢謙益 箋:“此詩(shī)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yīng)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