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已按“佛 → 髴佛”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534,分103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真相
福田
無垢
禪悅
寶樹
法云
幻化
朝參
法雨
和南
五教
法堂
火宅
色界
回向
《國語辭典》:真相  拼音:zhēn xiàng
事物的原本面目,或真實的情況和經過。《洛陽伽藍記。卷一。城內修梵寺》:「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磨云得其真相也?!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富翁驚得面如土色,不好開言。又見道著真相,一發(fā)慌了?!?/div>
《國語辭典》:福田  拼音:fú tián
佛教用語。敬三寶之德為「敬田」,報君父之恩為「恩田」,憐貧者為「悲田」,此三種稱為「福田」,言其能獲福也?!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鸽藿翊箝_善教,廣種福田,見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div>
《漢語大詞典》:無垢(無垢)
佛教語。謂清凈無垢染。多指心地潔凈。 唐 陸贄 《月臨鏡湖賦》:“至明洞幽,至清無垢?!?宋 蘇軾 《見溫泉壁上有詩亦作一絕》:“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陽呀,你請傾耳靜聽,這兒安睡著兩個無垢的人,我采摘花兒來把他們埋殯?!?/div>
《國語辭典》:禪悅(禪悅)  拼音:chán yuè
禪定后產生的愉悅感覺。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非服名香,但資禪悅。」
《漢語大詞典》:寶樹(寶樹)
(1).佛教語。指七寶之樹,即極樂世界中以七寶合成的樹木。《法華經·壽量品》:“寶樹多花菓,眾生所游樂?!?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懺文》:“香風凈土之聲,寶樹鏗鏘之響,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吳筠 《思還淳賦》:“寶樹瓊軒,凌云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談悉?!?許地山 《空山靈雨·七寶池上的鄉(xiāng)思》詩:“ 迦陵頻迦 鼓著翅膀,飛到池邊一棵寶樹上。”
(2).泛指珍奇的樹木。《中國民間故事選·百鳥床》:“老輩人說過:走過南山的桂樹林,在一個萬丈高崖上,有一株寶樹,這株樹上的葉子啊,一年四季綠油油的,還隨時開著象紅寶石樣的花朵?!?br />(3).古代婦女首飾中的步搖。 南朝 陳 徐陵 《〈玉臺新詠〉序》:“反插金鈿,橫抽寶樹?!?吳兆宜 注:“后漢·輿服志:‘皇后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br />(4).猶玉樹。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語言:“ 謝太傅 ( 謝安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囼T( 謝玄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非 謝 家之寶樹,接 孟 氏之芳鄰?!?/div>
《國語辭典》:法云(法雲)  拼音:fǎ yún
以云比喻佛法涵蓋一切。
《國語辭典》:幻化  拼音:huàn huà
1.變化?!读凶?。周穆王》:「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没划惿酪?。始可與學幻矣?!?br />2.佛教用語。指萬物了無實性。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埂度圃姟>戆恕鹆?。寒山詩》:「浮生幻化如燈燼,冢內埋身是有無?!?/div>
《漢語大詞典》:朝參(朝參)
佛教語。謂寺院中的早課、晨參。《百丈清規(guī)》卷八引 宋 楊億 《〈古清規(guī)〉序》:“闔院大眾,朝參夕聚?!?br />古代百官上朝參拜君主。 唐 杜甫 《重過何氏》詩之四:“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先君言,舊制,朝參,拜舞而已, 政和 以后,增以喏?!?明 薛蕙 《送周子賢按貴州》詩:“安危廷諍地,遲子促朝參?!?清 王韜 《淞濱瑣話·煨芋夢》:“朝參倒持手版, 蕙香 顧之一笑, 王母 謂其情動於中,故罰至此,俾執(zhí)賤役?!?/div>
《國語辭典》:法雨  拼音:fǎ yǔ
1.雨,形容佛陀的教法能滋潤眾生的菩提道業(yè),就像雨能滋潤草木。法雨指佛陀所說的教法?!洞蠓綇V佛華嚴經。卷二。世間凈眼品第一之二》:「普雨法雨潤一切,是佛第一上方便。」
2.道教指天尊的道法。如:「法雨滂沱,普潤眾生?!?/div>
《國語辭典》:和南  拼音:hé nán
胡語音譯。梵語作vand。古印度人對長上問候用語,表示敬禮、恭敬之意。此用語亦流行于佛教團體。唐。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書:「并有片物供養(yǎng),愿垂納受,路遠不得多,莫嫌鮮薄,玄奘和南?!?/div>
《國語辭典》:五教  拼音:wǔ jiào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稌?。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jié)h??装矅?。傳:「布五常之教?!埂蹲髠鳌N墓四辍罚骸概e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br />2.訓練軍隊的五種方法?!豆茏?。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br />3.唐代稱司徒為五教。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司徒為五教?!?br />4.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圣諦、十二因緣的經典,如《阿含經》;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典,如《般若經》;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典,如《楞伽經》;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典,如《維摩詰經》;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典,如《華嚴經》。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華嚴經是諸經之王?!度A嚴經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div>
《國語辭典》:法堂  拼音:fǎ táng
1.寺院中集眾說法的場所,是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設法座,供宣講佛法之用。唐。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馀?!埂段饔斡洝返谄呋兀骸溉甑仍诖朔€(wěn)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
2.舊稱審案的公堂,即法庭。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你這老兒,這是法堂上,不是你弄虛頭的去處?!?/div>
《國語辭典》:火宅  拼音:huǒ zhái
1.佛教用語。比喻熾燃著煩惱火焰的輪回世界?!睹罘ㄉ徣A經》卷二:「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br />2.比喻痛苦的境地?!队魇烂餮?。卷一七。單符郎全州佳偶》:「恩官拔人于火宅之中,陰德如山。妾惟有日夕吁天,愿恩官子孫富貴而已?!挂卜Q為「火院」。
《國語辭典》:色界  拼音:sè jiè
佛教宇宙觀三界之一。色界是具有形狀、容貌,但無感官欲望的存在狀態(tài)。包括四禪十七天。是修行禪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栋⑴_磨俱舍論》卷八:「色所屬界,說名『色界』?!?/div>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謂生死往來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稱為「欲界」。二曰色界,色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在欲界之上,離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禪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無色界,無色、無物、無身,有四無色,稱為「四無色天」或「四空處」。
《國語辭典》:回向(迴向)  拼音:huí xiàng
一種佛教的修行法門。修行者完成任何善行時,思惟以此善行的功德,使其達成某一崇高的理想。南朝齊。蕭子良〈凈住子凈行法〉:「十方諸眾生,所行微善業(yè),仁孝及謙敬,慈愛柔和等,忠正修禮智,矜逮賑孤窮,如是世俗善,悉回向佛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