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34分類詞匯 1534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534,分103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實(shí)際
雷音
青樹
辨才
一根
受持
貪嗔
結(jié)緣
意生
六賊
歸元
群有
妙果
定水
群迷
《國語辭典》:實(shí)際(實(shí)際)  拼音:shí jì
1.真實(shí)的情形。如:「符合實(shí)際」、「做事要求實(shí)際,不要只講門面?!?br />2.具體的、實(shí)在的。如:「實(shí)際行動(dòng)」、「實(shí)際交易價(jià)格」。
《國語辭典》:雷音  拼音:léi yīn
1.雷鳴的聲音。唐。徐堅(jiān)《初學(xué)記。卷二。霽晴第八。詩》引南朝梁。簡文帝 開霽詩:「雷音稍入嶺,電影尚連城?!?br />2.形容車聲宏大如雷鳴。唐。杜牧杜秋娘〉詩:「雷音后車遠(yuǎn),事往落花時(shí)?!?br />3.佛教用語。佛說法的聲音如雷鳴,故稱為「雷音」。北周。庾信 陜州弘農(nóng)郡五張寺經(jīng)藏碑:「若夫法云深藏,師子雷音,梵志往生,聲聞?wù)f戒,雪山羅漢之論,鷲嶺菩提之法,本無極際,何可勝言?!?/div>
《漢語大詞典》:青樹(青樹)
(1).常綠喬木。亦泛指綠樹。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 方山 者,上有青樹,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唐 李賀 《春歸昌谷》詩:“青樹 驪山 頭,花風(fēng)滿 秦 道?!?沈從文 《貴生》:“夏天橋頭有三株大青樹,特別涼爽。”
(2).佛教語。喻佛門弟子。 南朝 梁元帝 《內(nèi)典碑銘集林序》:“故鵲園善誘,馬苑弘宣;白林將謝,青樹已列。”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車;七眾攀號(hào),哀踰青樹。”
《漢語大詞典》:辨才
(1).佛教語。謂善于宣講佛法之才。辨,通“ 辯 ”。《華嚴(yán)經(jīng)·十行品》:“超出世間大論師,辨才第一獅子吼?!?br />(2).善于言談或辯論之才,雄辯之才。辨,通“ 辯 ”。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二:“ 桑 別駕 民懌 ,狂士也,少有辨才?!?/div>
《漢語大詞典》:一根
(1).謂草木的一個(gè)根莖。史記·龜策列傳:“龜千歲乃游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清 趙翼 簷曝雜記·榕樹黃果樹:“久之,千百根合成一根,故根益大,槎枒嵌空,不可名狀?!?br />(2).猶一株;一條。用于細(xì)長之物。北史·王崇傳:“ 崇 雖除服,仍居墓側(cè)。於其室前,生草一根,莖葉甚茂,人莫能識(shí)?!?span id="uz7yf7a" class="book">《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前面一個(gè)仙童,指化一條大澗,橫擔(dān)獨(dú)木高橋一根?!?span id="xevarib"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打發(fā)店伙去后,早有跑堂兒的拿了一個(gè)洗臉的木盆,裝著熱水,又是一大碗涼水,一壺茶,一根香火進(jìn)來?!?br />(3).佛教語。眼耳等六根之一。 金 李俊民 《寒泉漱玉》詩:“瀝瀝山泉枕畔鳴,六根先得一根清?!眳⒁姟?六根 ”。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觸外境與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種感官功能?!段饔斡洝返谝黄呋兀骸溉f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凈體堅(jiān)牢。」
《漢語大詞典》:受持
佛教語。謂領(lǐng)受在心,持久不忘。百喻經(jīng)·婦詐稱死喻:“如彼外道,聞他邪説,心生惑著,謂為真實(shí),永不可改,雖聞?wù)?,不信受持?!?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吾嘗夢(mèng)梵僧告予曰:‘世且亂,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難,能日誦千聲,可以免矣。’吾是以受持。” 清 惲敬 《金剛經(jīng)書后》二:“若復(fù)有人聞是經(jīng)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受持誦讀,為人解説?!?/div>
《漢語大詞典》:貪嗔(貪嗔)
佛教語。謂貪欲與嗔恚。《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jīng)講經(jīng)文》:“貪嗔煩惱昏沉,也似睡夢(mèng)何別?!?明 汪廷訥 《獅吼記·談禪》:“欲登彼岸,盡打滅貪嗔?!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諒不至以一念貪嗔,輕開殺戒?!?/div>
《國語辭典》:結(jié)緣(結(jié)緣)  拼音:jié yuán
佛教上指建立關(guān)系。
《漢語大詞典》:意生
佛教語。謂菩薩為普度眾生,變化無礙,出生入死,隨意化生。《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不可以學(xué)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盤之藴也?!?李善 注:“意生,謂菩薩,言能變化生死,隨意往生。” 宋 葉適 《改東門出》詩之二:“面墻雖養(yǎng)蒙,意生豈名身?!?/div>
《國語辭典》:六賊(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種惡人。見《六韜。卷一。文韜。上賢》。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他們結(jié)黨營私,危害國家,被太學(xué)生陳東等斥為「六賊」。見《宋史。卷二三。欽宗本紀(jì)》。
3.色、聲、香、味、觸、法此六種為身心所攀緣的對(duì)象。因?yàn)檫@六者是產(chǎn)生煩惱的根源,會(huì)劫奪一切善法,所以用賊來比喻。《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五:「當(dāng)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
《國語辭典》:六塵(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塵,接觸的對(duì)象。佛教將心和感官接觸的對(duì)象分成色、聲、香、味、觸、法(指心所對(duì)的境)六塵。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塵,心就會(huì)充滿著煩惱。南朝梁。武帝〈十喻〉詩五首之一:「楎睢變?nèi)?,恍惚隨六塵?!挂卜Q為「六處」。
《國語辭典》:歸元(歸元)  拼音:guī yuán
元,首也。歸元用以比喻被殺了頭。唐。陳鴻《長恨傳》:「明年,大兇歸元,大駕還都?!挂沧鳌笟w寂」。
《漢語大詞典》:群有
佛教語。猶眾生或萬物。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行不捨之檀,而施洽羣有?!?李善 注:“羣有,謂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以其不一,故曰羣有?!?劉良 注:“羣有,謂萬物?!?唐 高適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香界泯羣有,浮圖豈諸相。” 明 徐復(fù)祚《一文錢》:“弘六度,演三乘,破億萬羣有之迷?!?/div>
《國語辭典》:妙果  拼音:miào guǒ
修行者的心靈達(dá)到的殊勝境界。《法集經(jīng)》卷四:「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叢林,依地為根本;如是一切世間、出世間妙果,依戒為根本?!?/div>
《漢語大詞典》:定水
佛教語。澄靜之水。喻禪定之心。 南朝 梁元帝 《法寶聯(lián)璧序》:“熏戒香,沐定水?!?北周 庾信 《陜西弘農(nóng)郡五張寺經(jīng)藏碑》:“春園柳路,變?nèi)攵U林;蠶月桑津,迴成定水?!?唐 高宗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詩:“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明 屠隆 《曇花記·尼僧說法》:“定從戒得,外邪不染,內(nèi)境自寧;慧從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現(xiàn)。”
《漢語大詞典》:群迷
佛教語。謂迷失本性的眾生。《觀經(jīng)玄義分》:“羣迷性隔,樂欲不同?!?span id="moib38h" class="book">《大日經(jīng)疏》二:“追羣迷,出于火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