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34分類詞匯 1534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534,分103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圓明
習(xí)氣
白黑
因果
濁世
天使
妄想
真性
名號
法輪
抖擻
心傳
無作
空無
齋戒
《漢語大詞典》:圓明(圓明)
(1).指圓鏡明亮光潔。 唐 白居易 《以鏡贈別》詩:“月破天闇時,圓明獨不歇?!?br />(2).佛教語。謂徹底領(lǐng)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今產(chǎn)太子,當(dāng)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宋 沈遼 《代人上杭守趙資政生辰》詩:“至誠無隱蔽,妙識造圓明?!?/div>
《國語辭典》:習(xí)氣(習(xí)氣)  拼音:xí qì
1.長期養(yǎng)成的不良習(xí)慣。宋。蘇軾再和潛師〉詩:「東坡習(xí)氣除未盡,時復(fù)長篇書小草?!埂豆僭捴改?。卷三。使令通話》:「那些買賣人的習(xí)氣,都愛要謊價,你也別竟聽他們要,總要還個價兒。」
2.佛教用語。佛教瑜伽行派稱過去行為所造成的潛在力量?!惰べ煹卣摗肪砦迦骸钢^于阿賴耶識中,一切諸法遍計自性妄執(zhí)習(xí)氣,是名安立種子?!?/div>
《國語辭典》:白黑  拼音:bái hēi
1.白色和黑色?!痘茨献?。脩務(wù)》:「今夫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黑?!谷龂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5338' target='_blank'>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蒼蠅間白黑,讒巧反親疏?!?br />2.比喻是非、清濁、善惡?!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埂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今賢不肖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并進(jìn)?!?/div>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結(jié)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關(guān)連。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斷了?!?br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rèn)為一切的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guān)系。《阿毗達(dá)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系,無為無因果。」《南史。卷五七。范云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3.緣由?!都t樓夢》第六五回:「又還有一段因果,我們家的規(guī)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之先,都先放兩個人伏侍的。」
《國語辭典》:因果報應(yīng)(因果報應(yīng))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佛教謂生死輪回的一切現(xiàn)象,都是有因果關(guān)系。一切有意志的行為,不論善惡或中性,都必導(dǎo)致未來世的樂、苦或中性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形態(tài)。換言之,一切眾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形態(tài)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結(jié)果。這種因果關(guān)系,在未解脫之前,永不休止。
《國語辭典》:濁世(濁世)  拼音:zhuó shì
1.亂世?!妒酚?。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接輿避世,箕子被發(fā)佯狂,此二子者皆避濁世以全其身者也。」
2.塵世。《法華經(jīng)》卷四:「世尊自當(dāng)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
《國語辭典》:五濁惡世(五濁惡世)  拼音:wǔ zhuó è shì
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凈的煩惱世界。五濁指一、命濁,眾生多作惡業(yè),致壽命極短;二、煩惱濁,眾生充滿貪、瞋、癡的煩惱;三、劫濁,世代危厄,饑餓、疾病、戰(zhàn)爭不止。四、眾生濁,眾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見濁,邪說橫行?!栋浲咏?jīng)》:「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國語辭典》:天使  拼音:tiān shǐ
1.天帝的使者。《史記。卷四三。趙世家》:「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埂段饔斡洝返谌兀骸肝夷颂觳钐焓?,有圣旨在,此請你大王上界,快快報知!」
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唐。劉禹錫〈謝賜冬衣表〉:「九月授衣,載馳天使?!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赍詔宣召?!?br />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xué)藝術(shù)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
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如:「張先生的千金是個乖巧聽話的小天使?!?/div>
《國語辭典》:妄想  拼音:wàng xiǎng
1.荒誕或非分的念頭?!度龂萘x》第五四回:「子敬回見吳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紅樓夢》第五四回:「太太又賞了四十兩銀子,這倒也算養(yǎng)我一場,我也不敢妄想了?!?br />2.佛教上指依不正確的概念而作的思維?!督鸸饷鹘?jīng)》卷二:「心如幻化,馳騁六情,而常妄想,分別諸法?!?/div>
《國語辭典》:真性  拼音:zhēn xìng
1.天賦的本性?!缎⒔?jīng)。天子章》:「蓋天子之孝也」句下宋。邢炳。疏:「孝是真性,故先愛后敬也?!埂肚f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fēng)寒,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br />2.魂魄?!都t樓夢》第五六回:「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國語辭典》:名號(名號)  拼音:míng hào
1.名目。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是非之正取之逆順,逆順之正取之名號,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為名號之大義也?!?br />2.名聲、美名。《漢書。卷八二。史丹傳》:「名號系于百姓,天下莫不歸心臣子。」
3.名字、稱謂?!盾髯?。賦篇》:「名號不美,與暴為鄰?!?/div>
《國語辭典》:法輪(法輪)  拼音:fǎ lún
1.佛教用語。指佛法。佛陀說法能摧破眾生的煩惱,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岳巖石,而又不停滯于一人、一處,輾轉(zhuǎn)傳人,有如車輪,故稱為「法輪」?!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二:「得轉(zhuǎn)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br />2.道家指普渡眾生的清靜道法。
《國語辭典》:抖擻(抖擻)  拼音:dǒu sǒu
1.奮發(fā)、振作?!度龂萘x》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風(fēng)抖擻。」《平妖傳》第九回:「腳穿一雙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兒,抖擻精神,飛也似的一般奔去。」也作「抖搜」、「陡搜」。
2.振動、拂開。唐。孟郊〈夏日謁智遠(yuǎn)禪師〉詩:「抖擻塵埃定,謁師見真宗?!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改菛|西抖擻身上的毛,發(fā)起威來?!?br />3.滌除煩惱。宋。王炎〈夜半聞雨再用前韻〉:「抖擻胸中三斗塵,強(qiáng)欲吟哦無好語?!挂沧鳌付匪挕埂?/div>
《國語辭典》:心傳(心傳)  拼音:xīn chuán
1.世世代代相傳的學(xué)說或?qū)W問。如朱熹的十六字心傳。
2.佛教禪宗傳授佛理的方法。師徒間不以文字、言語來表達(dá),而能啟悟弟子的內(nèi)心使契悟佛理。
《漢語大詞典》:無作(無作)
(1).猶不使,不讓。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jì)兆民,無作神羞。” 孔 傳:“神庶幾助我渡民危害,無為神羞辱。”
(2).不自作,不賣弄。書·蔡仲之命:“康濟(jì)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孔 傳:“無敢為小聰明,作異辯,以變亂舊典文章?!?br />(3).不發(fā)生,不興起。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號。”
(4).猶言無為而治。 宋 蘇軾 《省試策問》之三:“問:歷觀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厭亂而思靜,上亦虛心而無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罰清省。” 宋 蘇軾 《神宗皇帝挽詞》之二:“典禮從 周 舊,官儀與 漢 隆。誰知本無作,千古自承風(fēng)?!?br />(5).佛教語。謂無因緣之造作。央掘魔羅經(jīng)卷二:“如來性是無作?!?span id="449hs9h" class="book">《百喻經(jīng)·索無物喻》:“第二人言無物者,即是無相、無愿、無作?!?宋 陳善 捫虱新話·荊公〈字說〉多用佛經(jīng)語:“無土以為穴,則空無相;無工以穴之,則空無作。無相無作,則空名不立?!?/div>
《漢語大詞典》:空無(空無)
(1).佛教語。謂一切事物從因緣生,唯心所造,了無自性。《維摩經(jīng)·菩薩行品》:“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br />(2).指虛無之境。 晉 陶潛 《歸園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div>
《國語辭典》:齋戒(齋戒)  拼音:zhāi jiè
1.在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夫妻不同房,嚴(yán)守戒律,以示虔誠莊敬。《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埂度辶滞馐贰返谖逦寤兀骸傅踩艘埶麑懽謺r,他三日前,就要齋戒一日?!?br />2.佛教用語。八關(guān)齋的簡稱。參見「八關(guān)齋」條。
《國語辭典》:八關(guān)齋(八關(guān)齋)  拼音:bā guān zhāi
關(guān),禁閉之意,嚴(yán)禁不正當(dāng)?shù)男袨?,使之不犯。八關(guān)齋是佛教八戒法和齋法的合稱。八戒為: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高廣大床,七、不著花鬘瓔珞,八、不習(xí)歌舞伎樂。齋法指過午不食。合此九條戒律,稱為「八關(guān)齋」。《增一阿含經(jīng)》卷一六:「持八關(guān)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挂卜Q為「八關(guān)齋戒」、「八齋戒」、「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