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34分類詞匯 1534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534,分103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綺語
坐禪
知見
漏盡
四德
九地
起滅
無死
心眼
沈冥
天龍
色空
名相
八風(fēng)
心境
《國語辭典》:綺語(綺語)  拼音:qǐ yǔ
1.多藻飾的文詞。宋。蘇軾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fēng)?!?br />2.佛教用語。指歪邪不正、沒有意義的言詞。《大乘義章》卷七:「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div>
《國語辭典》:坐禪(坐禪)  拼音:zuò chán
佛教徒靜坐思惟禪法?!堕L阿含經(jīng)》卷八:「彼苦行者,遙見人來,盡共坐禪;若無人時(shí),隨意坐臥,是為垢穢?!?/div>
《漢語大詞典》:知見(知見)
(1).見識(shí);見解。漢書·文帝紀(jì):“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明 李贄 《史綱評(píng)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shí)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diào)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于主觀之中者。”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huì)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jié):“從這多數(shù)的征伐事項(xiàng)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xiàng)知見?!?br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九:“時(shí)都統(tǒng)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廿載繁華夢(mèng)》第二回:“海關(guān)里有兩個(gè)冊(cè)房……一個(gè)是造真冊(cè)的,一個(gè)是造假冊(cè)的。真冊(cè)的自然是海關(guān)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cè)的就拿來虛報(bào)皇上?!?陳殘?jiān)?《山谷風(fēng)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么,你也知見?!?br />(3).佛教語。知為意識(shí),見為眼識(shí),意謂識(shí)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云寺長老疏文》:“無前后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fēng)動(dòng)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
《國語辭典》:漏盡(漏盡)  拼音:lòu jìn
1.漏刻的水將滴盡。比喻天將破曉。如:「漏盡更殘,怎奈得愁顏對(duì)月,抱影無眠?!?br />2.比喻老年、晚年、垂暮之年。《三國志。卷二六。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br />3.佛教稱修行人斷盡煩惱的境界。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經(jīng)乾卦元、亨、利、貞四德。《易經(jīng)。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huì)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huì)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貞?!?br />2.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見《周禮。天官。九嬪》?!段倪x。范曄。后漢書皇后紀(jì)論》:「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也稱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洞蟠鞫Y。衛(wèi)將軍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語。指四種特徵。《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jīng)》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div>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據(jù)地質(zhì)、地形,可將土地分為沙泥、澤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種。見漢。揚(yáng)雄《太玄經(jīng)。卷八。太玄數(shù)》。
2.大地、遍地。《文選。陸機(jī)。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448' target='_blank'>張?jiān)?/a> 〈賀新郎。夢(mèng)繞神州路〉詞:「底事昆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br />3.地之最深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dòng)于九天之上。」《聊齋志異。卷一○。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冻o。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
2.天之極高處。《孫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dòng)于九天之上?!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宮禁。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宮詞三○首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xué)內(nèi)家裝。」
《漢語大詞典》:起滅(起滅)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chǎn)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宋 范成大 《請(qǐng)佛閣晚望雪中數(shù)十峰如爛銀晃耀暑光中》詩:“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清 黃遵憲 《游潘園感賦》詩:“彈指須臾千載后,幾人起滅好樓臺(tái)?!?錢仲聯(lián) 箋注:“《楞嚴(yán)經(jīng)》:‘起滅無從。’”
(2).時(shí)隱時(shí)現(xiàn);時(shí)有時(shí)無。 唐 皇甫曾 《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詩:“寒磬虛空里,孤云起滅間?!?宋 道潛 《次黃子理韻》:“寒爐燃豆萁,光焰時(shí)起滅?!?明 沈謙《二郎神》詞:“關(guān)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br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書吏》:“縣吏暗分鄉(xiāng)都,州吏分縣,府吏分州,起滅詞訟,久占衙門,敗壞官事,殘害良民?!?明 高攀龍 《三時(shí)記》:“止有兇人名 陳所藴 者,工于刀筆,以起滅為事?!?span id="ayl9g9w"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
《漢語大詞典》:無死(無死)
(1).謂長生不死。左傳·昭公二十年:“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 晏子 對(duì)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 唐 柳宗元 《東明張先生墓志》:“歘然與神鬼為偶,頑然以木石為類,倥侗而不實(shí),窮老而無死?!?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r />(2).別死。左傳·襄公十七年:“ 齊 人獲 臧堅(jiān) 。 齊侯 使 夙沙衛(wèi) 唁之,且曰‘無死’?!?span id="sqy9mtq" class="book">《左傳·哀公三年》:“秋, 季孫 有疾,命 正常 曰:‘無死。’”
(3).佛教語。猶言不滅。 南朝 宋 朱廣之 《咨顧道士夷夏論》:“無生之教賒,無死之化切……無生即無死,無死即無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若人能捨酒,正行於法戒。彼到第一處,無死無生處?!?/div>
《國語辭典》:心眼  拼音:xīn yǎn
1.心與眼。南朝梁。王僧儒〈夜愁示諸賓〉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br />2.見識(shí)。唐。李群玉贈(zèng)方處士兼以寫別〉詩:「所知心眼大,別自開戶牖?!?br />3.心思。宋。張先 武陵春。秋染青溪天外水詞:「菱蔓雖多不上船,心眼在郎邊。」
4.內(nèi)心、心里?!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缸蛉瘴铱匆娎细纾覐男难劾餁g喜出來,請(qǐng)你想個(gè)甚么法子?!?/div>
《漢語大詞典》:沈冥
亦作“沉冥”。
(1).謂幽居匿跡。 漢 揚(yáng)雄 《法言·問明》:“ 蜀莊 沉冥, 蜀莊 之才之珍也,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李軌 注:“沉冥,猶玄寂,泯然無跡之貌?!?span id="gxvwfxr" class="book">《宋書·袁粲傳》:“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 揚(yáng)子 寂寞, 嚴(yán)叟 沉冥,不是過也。” 清 錢謙益 《奉詔削籍南歸》詩:“塵世榮枯通與苓, 蜀莊 只合老沉冥?!?br />(2).指隱居的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阮光祿 在 東山 ,蕭然無事,常內(nèi)足於懷。有人以問 王右軍 , 右軍 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義〉序》:“余飄泊四方,賣文以糊其口,未有訪沉冥而叩寂寞者?!?br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明 唐順之 《萬思節(jié)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詩:“老去門徒多謝遣,病來意緒轉(zhuǎn)沉冥?!?王統(tǒng)照 《號(hào)聲》:“這樣悲壯與激沉的聲音只宜于黑暗中的遠(yuǎn)聽,不合于在綠蔭下與柔靜的光色中作愉悅的聞賞?然而我聽了也沒有極大的憎惡與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br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兩足跛踦,步不能咫?!?清 陳夢(mèng)雷 《西郊雜詠》之十二:“煙樹隔沉冥,蒼茫沓難覩。”
(5).猶埋沒,沉淪。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簡潘丞述湯評(píng)事衡四十三韻》:“蹈善嗟沉冥,履仁傷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韻慶充避暑水西寺》:“茲游豈易得,未用嘆沉冥?!?br />(6).沉迷。 清 方苞 《書〈儒林傳〉后》:“ 漢 之文學(xué)雖非古,猶以多誦為通經(jīng)也;又其變遂濫於詞章,終沉冥而不返焉?!?br />(7).佛教語。猶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嚴(yán)經(jīng)》卷四:“引諸沉冥,出於苦海?!?宋 陸游 《安隱寺修鐘樓疏》:“浮翠流丹,倘復(fù)還于巨麗;撞昏擊曉,實(shí)大警于沉冥?!?/div>
《漢語大詞典》:天龍(天龍)
(1).天上的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葉公 子高 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中有不死庭,天龍盡四向。”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法華經(jīng)·序品》:“天龍恭敬,不以為喜?!?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huì)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br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經(jīng)》卷上:“三名天龍,四名天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縣 境。產(chǎn)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shù)雕刻史上有價(jià)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別名。見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蟲部·蜈蚣。
《漢語大詞典》:色空
(1).佛教語。“色”與“空”的并稱。謂物質(zhì)的形相及其虛幻的本性。 唐 王維 《謁璇上人》詩序:“色空無礙,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清 吳偉業(yè) 《清涼山贊佛詩》:“色空兩不住,收拾宗風(fēng)裡。” 靳榮藩 注:“心經(jīng):‘色不異空,空不異色?!?br />(2).佛教語?!吧词强铡钡穆哉Z。謂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生,虛幻不實(shí)。 唐 白居易 《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詩:“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明 高濂 《玉簪記·投庵》:“皈依法,愿悟著頑空與色空。”
《國語辭典》:名相  拼音:míng xiàng
有名的宰相?!端问?。卷三一一。呂夷簡傳》:「后配食仁宗廟,世為名相。」《三國演義》第五回:「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國語辭典》:八風(fēng)(八風(fēng))  拼音:bā fēng
1.八方所吹的風(fēng)?!秴问洗呵?。有始覽。有始》:「何謂八風(fēng)?東北曰:『炎風(fēng)』,東方曰:『滔風(fēng)』,東南曰:『熏風(fēng)』,南方曰:『巨風(fēng)』,西南曰:『凄風(fēng)』,西方曰:『飂風(fēng)』,西北曰『厲風(fēng)』,北風(fēng)曰:『寒風(fēng)』?!?br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樂府》:「敷訓(xùn)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動(dòng)八風(fēng)?!?br />3.佛教用語。指世間能煽動(dòng)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毀、譽(yù)、稱、譏、苦、樂?!赌υX止觀。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風(fēng)惡覺所不能入?!?/div>
《國語辭典》:八音  拼音:bā yīn
1.古代樂器分類,依制作材料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如鐘屬金,磬屬石,琴、瑟屬絲,簫、笛屬竹,笙屬匏,塤屬土,鼓屬革,柷、敔屬木?!稌?jīng)。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南朝梁。沈約〈宋書謝靈運(yùn)傳論〉:「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br />2.客家音樂的器樂合奏曲,多以嗩吶為主旋律樂器。
《國語辭典》:心境  拼音:xīn jìng
心中苦樂的情緒。如:「重游舊地,景物雖同,心境卻不一樣?!埂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鸽m是各人心境不同,卻同是一般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