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君側(cè)(君側(cè))
(1).君主的身邊。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在君側(cè),敗者壹大?!?span id="1igvele" class="book">《公羊傳·定公十三年》:“ 晉 趙鞅 取 昔陽 之甲,以逐 荀寅 與 士吉射 。 荀寅 與 士吉射 者曷為者也?君側(cè)之惡人也?!?span id="lrbnxiu" class="book">《晉書·謝鯤傳》:“ 劉隗 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cè)之惡,匡主濟(jì)時(shí),何如?”
(2).借指君主身邊的佞臣。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追光寺:“ 略 密與其兄 相州 刺史 中山王 熙 欲起義兵,問罪君側(cè)?!?span id="evb9fni" class="book">《周書·文帝紀(jì)上》:“人盡忠良,誰為君側(cè)?” 唐 李商隱 《有感》詩之二:“古有清君側(cè),今非乏老成?!眳⒁姟?清君側(cè) ”。
《國語辭典》:清君側(cè)(清君側(cè))  拼音:qīng jūn cè
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cè)之惡人也。此逐君側(cè)之惡人?!怪盖宄跎砼缘募槌夹∪恕L?。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cè),今非乏老成。」
《國語辭典》:杵臼  拼音:chǔ jiù
1.杵與臼。泛指舂搗物品的器具。唐。裴铏《傳奇。裴航》:「昨有神仙遺靈丹一刀圭,但須玉杵臼,搗之百日,方可就吞。」
2.春秋晉人公孫杵臼的名字。參見「公孫杵臼」條。《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你就生下兒女來,誰容你存留?老身又是婦道家,做不得程嬰、杵臼,也是枉然?!?/div>
《漢語大詞典》:折檻(折檻)
漢 槐里 令 朱云 朝見 成帝 時(shí),請(qǐng)賜劍以斬佞臣 安昌 侯張禹 。 成帝 大怒,命將 朱云 拉下斬首。 云 攀殿檻,抗聲不止,檻為之折。經(jīng)大臣勸解, 云 始得免。后修檻時(shí), 成帝 命保留折檻原貌,以表彰直諫之臣。見《漢書·朱云傳》。后世殿檻正中一間橫檻?yīng)毑皇诟?,謂之折檻,本此。后用為直言諫諍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國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shí)?!?元 宇文虛中 《古劍行》:“嶙峋折檻霽天威,將軍拜伏姦臣泣?!?清 龔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獄》詩:“九重容折檻,萬死待浮 湘 ?!币嘧鳌?折庭檻 ”。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怪當(dāng)朝無肯折庭檻,又誰箇敢牽裳?”
《漢語大詞典》:請(qǐng)劍(請(qǐng)劍)
(1).漢書·朱云傳:“ 云 上書求見,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蠁枺骸l也?’對(duì)曰:‘ 安昌侯 張禹 ?!洗笈?,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 云 下, 云 攀殿檻,檻折。 云 呼曰:‘臣得下從 龍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請(qǐng)劍”為忠直敢諫,請(qǐng)誅奸佞之典。 明 王世貞 《京山過故王侍御時(shí)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許為其子銘墓》詩:“ 漢 賊不兩立,臣死安足辭。唯憐請(qǐng)劍恨,猶鬱蓋棺時(shí)?!?清 閻爾梅 《黃石齋先生南謫余于珠梅閘送之》詩:“魑魅充朝須請(qǐng)劍,豺狼當(dāng)?shù)狼衣褫??!?清 林昌彝 《章檻詞》:“休休休,伊誰請(qǐng)劍斬而頭?”
(2).捧劍。舊時(shí)皇帝坐朝,有捧劍的侍者。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王翱 ﹞歷陞 乾清宮 牌子,隨朝請(qǐng)劍?!?/div>
《國語辭典》:讒臣(讒臣)  拼音:chán chén
專進(jìn)讒言的臣子?!稇?zhàn)國策。趙策一》:「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埂段饔斡洝返谌呋兀骸赶氡厥菄敛粚帲嫵计叟?,半夜逃生至此?!?/div>
《漢語大詞典》:借劍(借劍)
漢書·朱云傳載 云 謂 成帝 曰:“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必贾傅蹘?安昌侯 張禹 。后因以“借劍”指廷臣犯顏直諫,請(qǐng)誅奸邪。明史·王汝訓(xùn)傳:“直犯乘輿,屢荷優(yōu)容。稍涉當(dāng)涂,旋遭擯斥。言官不難於批鱗,而難於借劍,此何為也?”
分類:佞臣
《漢語大詞典》:六臣
(1).指 商 代的六大臣: 伊尹 、 伊陟 、 臣扈 、 巫咸 、 巫賢 、 甘盤 。書·君奭:“我聞在昔 成湯 既受命,時(shí)則有若 伊尹 ,格于皇天。在 太甲 ,時(shí)則有若 保衡 。在 太戊 ,時(shí)則有若 伊陟 、 臣扈 ,格于上帝。 巫咸 乂王家。在 祖乙 ,時(shí)則有若 巫賢 。在 武丁 ,時(shí)則有若 甘盤 。率惟茲有陳,保乂 有殷 。” 蔡沉 集傳引 呂氏 曰:“此章序 商 六臣之烈。”按, 伊尹 、 保衡 為一人。
(2).指 漢 初的六反臣: 淮陰侯 韓信 、 淮南王 黥布 、 梁王 彭越 、 韓王 信 、 趙 相 貫高 、 代王 陳豨 。文選·陸機(jī)〈五等論〉:“是以諸侯阻其國家之富,憑其士民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遲,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wǎng)。” 李善 注:“漢書 賈誼 曰:‘大抵彊者先反。及 淮陰 王 楚 最彊,則最先反。 韓信 倚 胡 ,則又反。及 貫高 因 趙 資,則又反。 陳豨 兵精,則又反。 彭越 用 梁 ,則又反。 黥布 用 淮南 ,則又反。 盧綰 最弱,最后反。’然 誼 言八而 機(jī) 言六者, 貫高 非五等, 盧綰 亡入 匈奴 ,故不數(shù)之?!?br />(3).指 唐 代注解文選的六臣: 李善 、 呂延濟(jì) 、 劉良 、 張銑 、 李周翰 、 呂向 。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文選李善五臣同異》:“其所列異同,不知是用五臣集注原書對(duì)校,抑從當(dāng)時(shí)六臣本鈔出。”
(4).指 唐 末的六佞臣: 張文蔚 、 楊涉 、 薛貽矩 、 蘇循 、 張策 、 趙光逢 。 唐 哀帝 遜位于 朱溫 , 張文蔚 、 蘇循 分別為正副冊(cè)禮使, 楊涉 、 張策 分別為正副押傳國寶使, 薛貽矩 、 趙光逢 分別為正副押金寶使。見新五代史·唐六臣傳序。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別集·方回》:“ 仇仁近 有句云:姓名不入六臣傳,容貌堪傳九老碑。” 清 顧炎武 《王官谷》詩:“墜笏 雒陽 墀,歸來臥積雪,視彼六臣流,恥與冠裳列。”
《漢語大詞典》:誅佞(誅佞)
誅殺佞臣。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幼海議本》:“班隨郎署沐恩波,誅佞曾將寶劍磨。憂國鬢蕭疎,何日朝廷清妥?”
分類:誅殺佞臣
《漢語大詞典》:雷開(雷開)
人名。相傳為 殷紂王 的佞臣。《楚辭·天問》:“ 比干 何逆,而抑沉之? 雷開 阿順,而賜封之?” 王逸 注:“ 雷開 ,佞人也,阿順於 紂 ,乃賜之金玉而封之也?!?/div>
分類:人名佞臣
《漢語大詞典》:歡兜(讙兜)
人名。 堯 時(shí)佞臣。莊子·在宥:“ 堯 於是放 讙兜 於 崇山 ?!?span id="avi3wkl"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jì)》:“ 讙兜 曰:‘ 共工 旁聚布功,可用?!?裴駰 集解引 孔安國 曰:“ 讙兜 ,臣名?!?span id="69dcznx" class="book">《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 讙頭國 ” 晉 郭璞 注:“ 讙兜 , 堯 臣,有罪,自投 南海 而死。”
《漢語大詞典》:寵人(寵人)
受寵愛的人。舊多指姬妾佞臣。左傳·桓公三年:“ 芮伯萬 之母 芮姜 ,惡 芮伯 之多寵人也,故逐之,出居於 魏 ?!?span id="sqftht6" class="book">《韓非子·八說》:“治國是非,不以術(shù)斷而決於寵人,則臣下輕君而重於寵人。” 漢 王符 潛夫論·明闇:“由此觀之,處位卑賤而欲効善於君,則必先與寵人為讎矣?!?/div>
《漢語大詞典》:伍子濤(伍子濤)
相傳 吳國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吳王 夫差 逼令自殺,并將其尸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 尸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濤”指怒濤。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地接 三茅 嶺,川迎 伍子 濤?!弊宰ⅲ骸按Q海濤是 伍子 憤氣所作?!眳⒁姟?伍胥潮 ”。參閱越絕書·德序外傳記。
《國語辭典》:趙氏孤兒(趙氏孤兒)  拼音:zhào shì gū ér
戲曲劇目。春秋故事戲。演春秋時(shí)晉國趙氏家臣程嬰、公孫杵臼合力保全趙氏孤兒趙武,二十年后,終得殺世仇屠岸賈而雪恨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攀朱檻(攀朱檻)
漢 槐里 令 朱云 上書 成帝 ,請(qǐng)賜劍斬佞臣 安昌侯 張禹 。 成帝 大怒,命斬 朱 。 朱云 被拉下殿時(shí)抗聲不止,攀住殿檻不放,把檻柱也拉斷了。經(jīng)人說情, 朱云 得以不死。后來修檻時(shí), 成帝 命令保留折檻的原樣,以表彰 朱云 的直諫。事見漢書·朱云傳。后以“攀朱檻”為直言進(jìn)諫的典故。 清 蒲松齡 《過孫給諫芙蓉齋》詩:“圣明無待攀朱檻,痛哭應(yīng)煩裂白麻。”亦省作“ 攀欄 ”、“ 攀檻 ”。 元 馬致遠(yuǎn) 《漢宮秋》第二折:“你們乾請(qǐng)了皇家俸,著甚的分破帝王憂,那壁廂鎖樹的怕彎著手,這壁廂攀欄的怕攧破了頭?!?清 黃遵憲 《京亂補(bǔ)述》詩之五:“裂麻要帝諾,攀檻碎臣頭?!?/div>
《漢語大詞典》:批鱗請(qǐng)劍(批鱗請(qǐng)劍)
漢成帝 時(shí), 槐里 令 朱云 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qǐng)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 安昌侯 張禹 ( 成帝 師)以厲其馀。 成帝 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云傳。后以“批鱗請(qǐng)劍”謂敢于直言犯上請(qǐng)斬巨奸。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五:“吾平生志在批鱗請(qǐng)劍,以忠鯁南遷?!?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 心隱 生平所為,皆忠孝大節(jié),即其詭託箕巫,陰去 分宜 之相,不煩批鱗請(qǐng)劍,而大奸忽爾敗覺,其作用最奇,真能以忠而成其俠者,非 豁渠 之所敢并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