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68 【介紹】: 五代宋初陵州貴平人,字孟文,號葆光子。少好學。游荊渚,依高從誨任從事,歷保融、繼沖三世,皆為幕府,累遷檢校秘書監(jiān),兼御史大夫。宋軍入荊南,以勸獻三州地,太祖甚悅,授黃州刺史。博通經史,聚書校讎,工詩詞,好著書。有《北夢瑣言》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68 字孟文,自號葆光子,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東北)人。曾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元年(926),因梁震之薦,為荊南高季興掌書記。累官荊南節(jié)度副使。宋建隆四年(963),勸荊南節(jié)度使高繼沖降宋,宋太祖授黃州刺史。頗有治聲。乾德六年(968),宰相薦其為學士,未及召而卒。生平見《新五代史》卷六九、《宋史》及《十國春秋》本傳。光憲博通經史,能詩,善小詞,屬花間詞派。其詞清麗疏朗,較少脂粉之氣。尤善于描繪江南風光,清新秀麗。其詞五代時即廣為流播,《花間集》錄詞60首,《尊前集》亦錄23首。著作頗多,據《宋史》本傳,有《荊臺集》30卷、《筆傭集》3卷、《北夢瑣言》30卷等。今存《北夢瑣言》20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首、斷句2聯、詞80首(其中《竹枝》、《八拍蠻》等3首已錄于其詩中)?!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全宋詩
孫光憲(?~九六八),字孟文,自號葆光子,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東北)人。仕南平三世,累官荊南節(jié)度副使、朝議郎、檢校秘書少監(jiān),試御史中丞。入宋,為黃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著有《北夢瑣言》、《荊臺集》、《橘齋集》等,僅《北夢瑣言》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八三、《十國春秋》卷一○二有傳。今錄詩九首。唐詩匯評
孫光憲(?-968),字孟文,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東北)人。初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為高季興掌書記。歷事高從誨、保融、繼沖三世,自支使、郎中,累官至荊南節(jié)度副使、檢校秘書少監(jiān)兼御史大夫。乾德元年(963),力勸高繼沖以三州之地降宋,宋太祖授黃州刺史。卒。光憲博通經史,尤勤學,聚書數千卷,抄寫讎校,老而不廢。工詩詞,《花間集》錄其詞六十首。有《荊臺集》、《北夢瑣言》各三十卷,又有《鞏湖編玩》、《筆傭集》、《桔齋集》、《蠶書》、《續(xù)通歷》等,今唯存《北夢瑣言》二十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八首,殘句一。詞學圖錄
孫光憲(約895-968) 字孟文,自號葆光子,《花間集》稱孫少監(jiān)。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東北)人。有筆記《北夢瑣言》,詞存84首,王靜安輯《孫中丞詞》一卷。全唐文·卷九百
光憲字孟文。貴平人。唐時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為荊南武信王高季興掌書記。累官荊南節(jié)度副使。試御史中丞。入宋授黃州刺史。乾德末卒。
作品評論
光憲每患兵戈之際,書籍不備,遇發(fā)使諸道,未嘗不厚與金帛購求焉,于是三年間收書及數萬卷。然自負文學,常怏怏不得志。又常慕史氏之作,自恨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謂交親曰;“安知獲麟之筆,反為倚馬之用?!币蛞鲃⒂礤a詩曰:“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為飽暖家?!?/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生卒】:?—1023 【介紹】: 宋單州單父人,字道淵,號神光子。博涉經傳,長于詩賦,應舉不第,遂讀道家書以自娛。后入京師建隆觀為道士。周歷四方,以藥術濟人,不取其報。真宗大中祥符中寓居晉州。后自甃殯室,絕食一月而卒。嘗與隱人海蟾子以詩往還。有論養(yǎng)生術書曰《還金篇》。
人物簡介
光懋(1515年—1580年),字子英,號吾山,山東濟南府陽信縣人,民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戶部觀政,本年六月授真定府推官,隆慶二年(1568年)九月選吏科給事中,三年五月升刑科右,五月升吏科左,四年升本科都,丁憂。萬歷三年(1575年)二月復除戶科,五年四月患病。六年三月復除兵科,七年五月升江西參政,六月改河南,八年七月卒。
人物簡介
【生卒】:?—1644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羽圣。崇禎七年進士。屢遷為刑科給事中。李明睿以李自成軍逼近北京,建議親征,實為南遷之計。時亨劾之。北京破后,時亨南下。馬士英等以其阻朝廷南遷為罪,殺之。維基
光時亨(1599年—1645年),字羽圣,號含萬,直隸桐城縣(其故里今屬安徽樅陽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十七年(1644年)任給事中。李自成大軍逼近京師之際,力阻崇禎帝南遷之議。京師城破后南歸,次年,被弘光朝廷以「阻遷」之罪處死。天啟四年(1624年),光時亨登甲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中式甲戌科進士,授四川榮昌縣知縣。崇禎帝征光時亨入京師,在左掖門御前廷對。光時亨慷慨陳詞,認為「近事之誤,莫如撫賊」,主張「布大信以傾賊黨」,將亂軍中剽悍者,招募為兵,將亂軍中攜裹之饑民,安置歸農。官兵、刑二科給事中。半月之間,上疏百馀封,彈劾權貴、建言軍國大事,又請求免除老家桐城漕糧。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京師震動。詞臣李明睿倡議南遷,內閣大學士陳演、魏藻德反對,并指使光時亨激烈諫阻,堅決主張固守京師。四月,京師陷落。城破之時,光時亨興御史王章巡守阜成門,王章被殺?!?a target='_blank'>桐城耆舊傳》稱,光時亨摔斷左腿,爬進尼姑庵自縊獲救,又與御史金鉉同投御河,金鉉身死,光時亨再次為人救起。而《甲申傳信錄》等野史則稱時亨開城迎降,留任兵科諫議(給事中)。李自成敗,光時亨南歸,至宿遷被大帥劉澤清派人關押。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朝廷權臣馬士英稱:“給事中光時亨力阻南遷,致先帝身殞社稷;而身先從賊,為大逆之尤?!迸c降闖之臣周鐘、武愫同時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