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1
詞典
4
分類詞匯
5
佛典
2
分類詞匯
圣門
入德
證圣
斯陀含
須陀洹果
《漢語大詞典》:
圣門(聖門)
(1).謂進(jìn)入圣道之門。 漢
揚(yáng)雄
《法言·修身》
:“天下有三門:由於情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dú)智,入自圣門。”
(2).謂 孔子 的門下。亦泛指傳 孔子 之道者。 漢
班固
《幽通賦》
:“游圣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bǔ)?”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惟我朝諸公為義理之學(xué),髣彿圣門氣象爾。” 明
胡應(yīng)麟
《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三
》
:“余近得
《顏?zhàn)印?/span>三卷,亦國朝人裒集,雖謂有功圣門,可也?!?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
:“ 周 、 張 、 程 、 朱 ,在圣門,則德行之科也?!?/div>
分類:
進(jìn)入
孔子
入圣
圣道
門下
道者
《漢語大詞典》:
入德
進(jìn)入圣人品德修養(yǎng)的境域。
《禮記·中庸》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鄭玄 注:“入德,入圣人之德?!?/div>
分類:
進(jìn)入
入圣
圣人
人品
品德
修養(yǎng)
境域
《漢語大詞典》:
證圣(證聖)
佛教語。謂證入圣果。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敬重正法門》
:“雜録正經(jīng),七千餘卷,詞義明敏,談味無遺,近則安國利人,遠(yuǎn)則超凡證圣?!?宋
張商英
《宗禪辯》
:“一切眾生,小則遷善遠(yuǎn)罪,大則明心證圣?!?/div>
分類:
佛教語
證入
入圣
《國語辭典》:
斯陀含
拼音:
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為聲聞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來此世間一次,便可證得解脫。斯陀含可分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趨向斯陀含果的境界?!?a target='_blank'>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shí)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分類:
斯陀含
佛教
修行
行者
入圣
圣道
果位
聲聞乘
《漢語大詞典》:
須陀洹果(須陀洹果)
梵語的音譯。意譯為“預(yù)流”、“入流”。謂預(yù)入圣者之流。聲聞乘四圣果之一,斷除三界中的見惑,即證此果位。
《〈百喻經(jīng)〉序》
:“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亦省稱“ 須陀洹 ”。 晉 法顯
《
佛國記
》
:“ 瑠璃王 殺 釋 種子, 釋 種子先盡得須陀洹。”
《
翻譯名義集·三乘通號(hào)
》
:“須陀?。杭慈氚耸サ乐饕??!眳⒁姟?四果 ”。
分類:
梵語
音譯
意譯
入圣
圣者
之流
《國語辭典》:
四果
拼音:
sì guǒ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預(yù)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四者。《中論》卷四:「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分類:
佛教語
民間
聲聞乘
教派
有四
梵語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果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