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1
詞典
4
分類詞匯
5
佛典
2
詞典
入圣
梯愚入圣
超凡入圣
入圣超凡
分類詞匯
圣門
入德
證圣
斯陀含
須陀洹果
佛類詞典
入圣
超凡入圣
《漢語大詞典》:
入圣(入聖)
謂達到高超玄妙的境界。 唐
齊己
《讀〈陰符經〉》
詩:“清虛可保昇云易,嗜慾終知入圣難。” 宋
王安石
《寄王逢原》
詩:“晤言相與入圣處,一取萬古光芒回?!?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三》
:“古人之畫,細入毫髮,飛走之態(tài),罔不窮極,故能通靈入圣,役使鬼神?!?/div>
分類:
入圣
高超
玄妙
境界
《漢語大詞典》:
梯愚入圣(梯愚入聖)
謂啟迪引導凡夫俗子成為圣人。
《
南齊書·高逸傳論
》
:“佛則不然,具縛為種,轉暗成明,梯愚入圣。途雖遠而可踐,業(yè)雖曠而有期?!?/div>
分類:
啟迪
引導
凡夫俗子
圣人
《國語辭典》:
超凡入圣(超凡入聖)
拼音:
chāo fán rù shèng
1.超脫塵世,得道成仙?!剁R花緣》第四五回:「孽龍業(yè)已覓了仙草,百花服過,不獨起死回生,并可超凡入圣?!?br />2.修養(yǎng)達到極至的境界。唐。
呂巖
七言詩
:「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為難。」
3.形容學術造詣達致極至的境界?!毒劳ㄑ?。卷四○。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許遜復傳吳猛諸徒,則淵源有自,超凡入圣者,不患無門矣?!?br />4.超脫現(xiàn)實?!都t樓夢》第一一五回:「今日弟幸會芝范,想欲領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從此可以洗凈俗腸,重開眼界?!?/div>
分類:
脫離
凡塵
登峰造極
修道
超越
成仙
凡庸
境界
《國語辭典》:
入圣超凡(入聖超凡)
拼音:
rù shèng chāo fán
超越凡人而進入圣人的境界,亦指擺脫塵俗,入道成仙?!豆卤驹麟s劇。洞玄升仙。第三折》:「那其間稱心滿愿,博一個入圣超凡,益壽延年?!?/div>
分類:
修養(yǎng)
超越
越常
常人
圣人
境界
《漢語大詞典》:
圣門(聖門)
(1).謂進入圣道之門。 漢
揚雄
《法言·修身》
:“天下有三門:由於情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圣門?!?br />(2).謂 孔子 的門下。亦泛指傳 孔子 之道者。 漢
班固
《幽通賦》
:“游圣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惟我朝諸公為義理之學,髣彿圣門氣象爾?!?明
胡應麟
《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
》
:“余近得
《顏子》
三卷,亦國朝人裒集,雖謂有功圣門,可也?!?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
:“ 周 、 張 、 程 、 朱 ,在圣門,則德行之科也?!?/div>
分類:
進入
孔子
入圣
圣道
門下
道者
《漢語大詞典》:
入德
進入圣人品德修養(yǎng)的境域。
《禮記·中庸》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鄭玄 注:“入德,入圣人之德?!?/div>
分類:
進入
入圣
圣人
人品
品德
修養(yǎng)
境域
《漢語大詞典》:
證圣(證聖)
佛教語。謂證入圣果。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敬重正法門》
:“雜録正經,七千餘卷,詞義明敏,談味無遺,近則安國利人,遠則超凡證圣?!?宋
張商英
《宗禪辯》
:“一切眾生,小則遷善遠罪,大則明心證圣。”
分類:
佛教語
證入
入圣
《國語辭典》:
斯陀含
拼音:
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為聲聞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來此世間一次,便可證得解脫。斯陀含可分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趨向斯陀含果的境界?!?a target='_blank'>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div>
分類:
斯陀含
佛教
修行
行者
入圣
圣道
果位
聲聞乘
《漢語大詞典》:
須陀洹果(須陀洹果)
梵語的音譯。意譯為“預流”、“入流”。謂預入圣者之流。聲聞乘四圣果之一,斷除三界中的見惑,即證此果位。
《〈百喻經〉序》
:“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亦省稱“ 須陀洹 ”。 晉 法顯
《
佛國記
》
:“ 瑠璃王 殺 釋 種子, 釋 種子先盡得須陀洹。”
《
翻譯名義集·三乘通號
》
:“須陀?。杭慈氚耸サ乐饕病!眳⒁姟?四果 ”。
分類:
梵語
音譯
意譯
入圣
圣者
之流
《國語辭典》:
四果
拼音:
sì guǒ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預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四者。《中論》卷四:「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div>
分類:
佛教語
民間
聲聞乘
教派
有四
梵語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果
入圣
【佛學大辭典】
(術語)斷惑證理之人曰圣。入圣者入于圣位也。俱舍論十八曰:「入圣得果,離染漏盡?!雇蛟唬骸溉诵腥巳胧ブ奖恪!?br />
【佛學常見辭匯】
進入圣人的地位。
超凡入圣
【俗語佛源】
佛教稱斷惑證真的人為圣;入圣,指入于圣人的境界。具體地說,超出六道輪回者,即入「圣流」。輪回于六道的眾生,稱為「六凡」;超出生死者,稱為「四圣」,即聲聞、緣覺、菩薩和佛?!毒闵嵴摗肪硎苏f:「入圣得果,離染漏盡」?!?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神宴國師》說:「定祛邪法歸真見,必得超凡入圣鄉(xiāng)」。謂超出了一般人的思想道德,進入了圣人的行列。后來以「超凡入圣」比喻學識造詣精深,由凡庸而達于圣域。如宋·黃庭堅《題楊凝式詩碑》說:「余嘗評近世三家書,楊少師如散僧入圣?!褂炙螣o《憶舊馮素之詩》說:「傳經心入圣,用筆意凝神」。又以「超凡入圣」勉勵后人,如《諸子語類》卷八說:「而今緊要:且看圣人如何,常人如何,自家因甚便不如圣人?因甚便又是常人?就此理會得,便可超凡入圣?!梗ǔU?/div>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