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無用的木材。《莊子。人間世》:「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也稱為「散材」。
《漢語大詞典》:內養(yǎng)(內養(yǎng))
(1).太監(jiān)。舊唐書·楊收傳:“尋盡削官封,長流 驩州 。又令內養(yǎng) 郭全穆 齎詔賜死?!?span id="hjjflif" class="book">《新五代史·周太祖紀》:“ 隱帝 遣 開封 尹 侯益 ……等率兵拒 威 ,又遣內養(yǎng) 驡脫 覘 威 所嚮?!?br />(2).謂全真養(yǎng)身之道。《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若遇個云游道士,方外全真,叩留至家中供養(yǎng),學些丹術,講些內養(yǎng)。”
(3).指修真養(yǎng)性。《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只叫他把‘內丹成,外丹亦成’這兩句,想一想,難道是掉起內養(yǎng)工夫。” 清 蔣士銓 《第二碑·尋詩》:“小弟平日頗有內養(yǎng)之法,今年九十六歲,還走得五里路,喫得半斤肉。”
(4).指內心修養(yǎng)。 清 宗稷辰 《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鈔序》:“其懷古之思,亦淵雅而少愁怨,識者已覺其內養(yǎng)之充粹,藹然為君子之清風?!?/div>
《國語辭典》:南北宗  拼音:nán běi zōng
1.唐代時,佛教禪宗自五祖圓寂后,分為南北二宗。南宗系六祖慧能所創(chuàng),北宗系神秀所創(chuàng)。
2.金朝時,道教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為王哲所創(chuàng),南宗為劉海蟾所創(chuàng)。
3.明代董其昌將唐代至元代著名山水畫家分為南北二宗。南宗師祖王維,著重水墨渲染而少鉤勒,以秀麗著稱。北宗師祖李思訓,山石峭拔,多用青綠濃重之色,以剛勁稱勝。
《漢語大詞典》:全獨(全獨)
謂全真養(yǎng)性,遺世獨立。 唐 元結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div>
《漢語大詞典》:五祖七真
道教語。指全真道的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人。見 元 李道謙 七真年譜。 元 楊景賢 《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div>
《漢語大詞典》:一真二實(一真二實)
謂完全真實。“真”、“實”前分別加“一”、“二”,以加強語氣。 沙汀 《淘金記》二:“那個狗雜種說酒話,都是一真二實的啊!”
《國語辭典》:玉陽真君(玉陽真君)  拼音:yù yáng zhēn jūn
道家北宗七真之一。姓王名處一,金元間道家全真教派王重陽門下全真七子之一,道號「玉陽子」,也稱為「玉陽真人」;嘗單足駐立崖上,故又有鐵腳仙之名。封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君,開崳山正宗。
《國語辭典》:北七真  拼音:běi qī zhēn
道教全真道開山的七位祖師。分別為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都是王重陽的弟子。全真道被視為丹道北宗,即北宗七真。
《國語辭典》:非七真  拼音:fēi qī zhēn
道教全真道創(chuàng)始者王重陽的七大弟子,包括馬鈺、劉處玄、譚處端、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元世祖至元六年皆封為真人。
《國語辭典》:主知說(主知說)  拼音:zhǔ zhī shuō
1.倫理學上的學說。主張完全真確的認識為道德生活唯一的標準,如蘇格拉底、斯賓挪沙均主張此說。
2.美學上的學說。主張美的價值決定于藝術品的內容,亞理斯多德即主張此說。
《漢語大詞典》:南五祖
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師,即 北宋 張用成 (號 紫陽 )、 石泰 (號 杏林 )、 南宋 薛道光 (號 紫賢 )、 陳楠 (號 翠虛 )和 白玉蟾 (號 海瓊子 ),與道教全真道的創(chuàng)立者北五祖相對而稱。參閱 明 王圻 續(xù)文獻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