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侯章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7 【介紹】: 宋并州榆次人。初仕后唐。后晉出帝開運末,為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后漢隱帝乾祐初,鎮(zhèn)邠州,無善政,傲上剝下,以貪猥聞。后周世宗即位,累為武勝軍節(jié)度。宋太祖建隆元年,罷節(jié)鎮(zhèn),授太子太師,封楚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9或970—1033 【介紹】: 宋真宗后。益州華陽人。始嫁蜀人龔美(即劉美),美攜之入京師。真宗為襄王時納于潛邸。真宗即位,入為美人。大中祥符五年立為皇后。李宸妃生仁宗,劉后取為己子。性警悟而頗曉書史,真宗疾居宮中,事多決于劉后。真宗死,遺詔尊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仁宗立,劉后遂稱制,史稱“章獻垂簾”,凡十一年。晚年頗親用外戚、內官。卒謚莊獻明肅,慶歷中改謚章獻明肅。
全宋文·卷二六九
劉太后(九六九或九七○——一○二三),真宗皇后,其先家太原,后為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幼孤。始嫁蜀人龔美(即劉美),美攜之入京,十五歲納入襄王(即真宗)邸,真宗即位,乃以美為兄。大中祥符五年立為后。李宸妃生仁宗,取以為己子。真宗崩,尊為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稱制十一年,號令嚴明,恩威并加。晚年頗用外戚、內官。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五(《宋會要輯稿》后妃一之二作六十四),謚莊獻明肅,慶歷四年改謚章獻明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二《后妃傳》上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8—104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進士。授大理丞、知玉山縣。歷知臺、南雄、洪州。入翰林為學士,積官禮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進承旨兼侍講學士。在翰林十二年,劉太后聽政時能獨立自守,為仁宗所賞識。景祐三年,擢同知樞密院事,改戶部侍郎。寶元元年拜相。居中書八年,不用宗黨親戚。慶歷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緘默態(tài)度,遂以久居相位無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陳州及河南府,尋以疾致仕。卒謚文憲,改文簡。
全宋詩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屬福建),高祖家浦城(今屬福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知邵武軍歸化縣。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以屯田員外郎知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擢同知樞密院事。寶元元年(一○三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歷五年(一○四五)為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七年進封郇國公。次年以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謚文憲,皇祐中致謚文簡。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咸平五年登進士第,為大理評事、知玉山縣,歷知臺、南雄、洪州。為楊億所薦,召直史館,知制誥,為翰林學士,累遷禮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承旨兼侍講學士,同知樞密院事。寶元元年,以戶部侍郎拜集賢相,進工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慶歷五年,拜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封郇國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一,謚文憲?;实v中,改謚文簡。著《國朝會要》一百五十卷。見宋祁《景文集》卷五九《文憲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102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質夫。章頻孫。以蔭補孟州司戶參軍。英宗治平四年進士。歷知縣、提倉、提刑、轉運使。哲宗元祐初以直龍圖閣知慶州,敗夏人于環(huán)州城下。紹圣四年知渭州,帥四路兵出胡蘆河川,建平夏等二城,環(huán)慶、鄜延、河東、熙河諸路相繼拓境筑城,以迫西夏。元符元年襲潰圍攻平夏之夏軍,俘其悍將。宋夏議和,擢樞密直學士?;兆诔跬獦忻茉菏?,后授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卒謚莊簡,改莊敏。
全宋詩
章楶(一○二七~一一○二),字質夫,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以蔭為孟州司戶參軍。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知陳留縣。歷提舉陜西常平、京東轉運判官,提點湖北刑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權成都府路轉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六)。歷知越州(同上書卷三九九)、慶州、廣州、渭州?;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拜同知樞密院事。崇寧元年罷為中太一宮使,卒(《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八之三,禮四一之二○),年七十六(《全宋詞》冊一)。謚莊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五
章楶(一〇二七——一一〇二),字質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以蔭入官,為孟州司戶參軍。治平二年試禮部第一,擢知陳留縣,歷提舉陜西常平、京東轉運判官、提點湖北刑獄、成都路轉運使。元祐初知慶州。繼知同州、應天府、廣州,徙江淮發(fā)運使。哲宗訪以邊事,對合旨,命知渭州。在涇原四年,凡創(chuàng)州一、城砦九,立邊功為西方最?;兆诹ⅲ阒幽?,拜同知樞密院事。崇寧元年以疾乞罷,卒,年七十六。贈右銀青光祿大夫,謚莊簡,改謚莊敏。有《杏花村集》,今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5—1106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寓居蘇州,字子厚。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熙寧初王安石秉政,擢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察訪荊湖,用兵溪洞,拓境數(shù)百里,置沅州。元豐二年參知政事。坐事罷知蔡州,徙陳、定二州。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除知樞密院事。與司馬光力辯免役法不可廢,為劉摯、蘇軾等所劾,黜知汝州。哲宗親政,起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紹述”之說,盡復青苗、免役諸法。排擠元祐黨人,報復仇怨,株連甚眾。又反對還西夏故地,斷絕歲賜,戰(zhàn)爭重興。哲宗死,力阻議立徽宗。及徽宗立,累貶舒州團練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
全宋詩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徙居蘇州。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九),恥名位于侄衡下,委敕而出。再舉甲科,調知商洛縣。神宗熙寧初,歷湖南、湖北察訪使,入為右正言、知制誥,直學士院,出知湖州。十年(一○七七),入為翰林學士(宋《乾道臨安志》卷三),知審官院。元豐三年(一○八○),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四年,出知蔡、陳、定三州。五年,召拜門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樞密院事,旋黜知汝州,提舉洞霄宮。哲宗親政,起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徽宗立,封申國公,為山陵使。罷知越州,尋貶武昌軍節(jié)度副使,再貶雷州司戶參軍。崇寧二年(一一○三),改舒州團練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改湖州。四年卒,年七十一。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追贈太師?!?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九五、《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八、實錄《章丞相惇傳》、《宋史》卷四七一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五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舉進士,恥出侄衡下,四年再登甲科,調商洛令,與蘇軾游。熙寧初,王安石用為編修三司條例官,經(jīng)制南北江群蠻,命為湖南、北察訪使。召還,擢知制誥,直學士院、判軍器監(jiān)。因言者論,出知湖州,徙杭州,入為翰林學士。元豐三年,拜參知政事,罷知蔡州,歷陳、定二州,五年召拜門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樞密院事。宣仁聽政,駁司馬光所更役法,黜知汝州。哲宗親政,起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復熙、豐之政,力排元祐黨人,報復仇怨,株連甚眾,天下怨憤。徽宗初,罷知越州,尋貶武昌軍節(jié)度副使、潭州安置,徙睦州。崇寧四年卒,年七十一。著有《導洛通汴記》一卷(存)、《熙寧新定孝贈式》一五卷、《元符敕令格式》一三四卷。見《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傳》一,卷二○三、二○四《藝文志》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8—113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宜叟。徽宗崇寧間進士。高宗南渡,歷倉部、駕部員外郎、殿中侍御史、大理卿、吏部、刑部侍郎、樞密都承旨,在朝屢有疏陳,多經(jīng)國濟時之策。紹興四年,加龍圖閣學士使金,與完顏宗翰(粘罕)等論事不少屈。還擢刑部尚書,遷戶部。五年知溫州,適歲大旱,米價騰貴,乃用唐劉晏招商之法,置場增直以糴,米商輻輳,其價自平。累官端明殿學士、江南東路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卒謚忠恪。
全宋詩
章誼(一○七八~一一三八),字宜叟,丹陽(今屬江蘇)人(《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五下附志,《宋史》作建州浦城)?;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M士(同上書)。補懷州司法參軍,歷漳、臺二州教授、杭州通判。遷為殿中待御史。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大理寺卿,尋權吏部侍郎,改刑部侍郎,遷樞密都承旨。四年,加龍圖閣學士使金,使還擢刑部尚書,遷戶部尚書。五年,知溫州。六年移平江府。七年,知建康府。七年,知建康府。未幾,提舉亳州明道宮。八年卒,年六十一。謚忠恪。有《忠恪公文集》二十卷(同上書),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九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三二八五
章誼(一○七八——一一三八),字宜叟,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崇寧四年進士,補懷州司法參軍,累遷殿中侍御史。紹興二年,除大理卿,尋除權吏部侍郎,改刑部侍郎兼詳定一司敕令,遷徽猷閣直學士、樞密都承旨。四年,奉命使金,與粘罕兀室論事不少屈。還,擢刑部尚書,遷戶部尚書。五年,以疾請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溫州。六年,移守平江,復為戶部尚書。七年,升端明殿學士、江南東路安撫大使、知建康府。未幾,提舉亳州明道宮。八年卒,年六十一,謚忠恪。有《奏議》二卷,皆經(jīng)國濟時之策。見《宋史》卷三七九本傳及卷二○八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0—1179 【介紹】: 宋衢州龍游人,字文孺。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一。授鎮(zhèn)江軍簽判,遷秘書郎,兼王府教授。秦檜惡其不附己,出為筠州通判。檜死,召擢秘書少監(jiān)、起居郎。孝宗立,拜禮部侍郎,進權尚書兼給事中。淳熙四年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謚靖文。
全宋詩
劉章(一一○○~一一七九)(《宋歷科狀元錄》卷五),字文孺,龍游(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授鎮(zhèn)江軍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佐郎,以不附秦檜,出通判筠州。二十五年,召為司封員外郎。二十七年,試秘書少監(jiān),為賀金國生辰使,使還權工部侍郎,遷吏部、兼侍講。三十一年,提舉崇道觀,起知信州。孝宗即位,除秘閣修撰。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提舉佑神觀兼侍讀(《宋史》卷一六二),拜禮部侍郎,權尚書(《攻愧集》卷七七《跋資政劉公游縣學留題》。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致仕。卒年八十。有集,今不傳。《宋史》卷三九○有傳。
全宋文·卷四二二六
劉章(一一○○——一一七九),字文孺,龍游(今浙江龍游)人。少警異,通《小戴禮》。紹興十五年廷試,擢第一,授鎮(zhèn)江軍簽判,遷秘書郎兼王府教授。秦檜恨其不附己,風言者論劾,出通判筠州。檜死召還,為司封員外郎,擢秘書少監(jiān)、起居郎。使金還,除權工部侍郎,兼吏部、侍講。御史論其使胥吏買絹,罷職奉祠。起知信州,除秘閣修撰,拜禮部侍郎,進禮部尚書。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淳熙六年卒,年八十。著有《刺〈刺孟〉》、《非〈非國語〉》及《補過齋拙稿》。見《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五九、職官六之六二、選舉二之一八、選舉二五之五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三、一五四、一五五、一七○、一七八、一七九、一八○、一九○,《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歷科狀元錄》卷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1—1218 【介紹】: 宋臨江軍人,字茂獻。以兼經(jīng)中鄉(xiāng)薦。孝宗即位,應詔上萬言書,禮部奏名第一,孝宗稱其文似陸贄。調道州教授,召對,授太學錄。歷太學、太常博士、左司諫。寧宗立,遷侍御史兼侍講,權兵部侍郎。因請留趙汝愚,忤韓侂胄而罷官。侂胄誅,除集英殿修撰,累官禮部尚書。乞修改《甲寅龍飛事跡》,詔令考訂削誣,從實上之。晚年奉祠家居。卒謚文肅。有《南渡十將傳》。
全宋詩
章穎(一一四一~一二一八),字茂獻,臨江軍(今江西樟樹西南)人。以兼經(jīng)領鄉(xiāng)薦。孝宗下詔求言,穎上萬言書,禮部奏名第一,調道州教授。召為太學錄。添差通判贛州。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召為太常博士。寧宗即位,遷侍御史兼侍講,與韓侂胄不合,罷。侂胄誅,起為集英殿修撰,累遷禮部尚書兼侍讀。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七
章穎(一一四一——一二一八),字茂獻,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以兼經(jīng)中鄉(xiāng)薦。孝宗即位,應詔上萬言書,禮部奏名第一。調道州教授。召對,除太學錄,歷太常博士、左司諫。寧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講,尋權兵部侍郎。韓侂胄用事,請留趙汝愚,罷。起知衢州,尋知贛州。侂胄誅,除集英殿修撰,遷刑部侍郎兼侍講,乞修改《甲寅龍飛事跡》。除吏部侍郎,尋遷禮部尚書,升侍讀。丐去,奉祠,以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謚文肅。穎操履端正,生平風節(jié)不為窮達所移。著有《中興四將傳》四卷(存)、《宋朝南渡十將傳》十卷(存)、《舂陵圖志》十卷、《文州古今紀》十二卷。見《宋史》卷四○四本傳及卷二○四、二○七《藝文志》,《直齋書錄解題》卷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3—1483 【介紹】: 明溫州府樂清人,字大綸。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景泰間入為禮部儀制郎中。曾上太平十六策,后又抗疏陳修德彌災十四事,忤旨下獄,遭酷刑瀕死。英宗復辟,獲釋,擢禮部右侍郎,后調南京,改吏部。以好直言不為當事者喜,為侍郎二十年,不得遷,請老歸。謚恭毅。有《拙齋集》、《困志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7—1522 【介紹】: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德懋,號闇然子,晚號谷濱遺老。成化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以諫元夕張燈被杖,貶南京大理左評事,歷福建僉事??紳M求致仕。家居以讀書講學為事,稱“楓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正德二年引疾歸。世宗即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謚文懿。有《楓山語錄》、《楓山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懋,蘭溪人。成化丙戌進士第,入翰林除編修歷南國子祭酒嘉靖初進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文懿有楓山集
明詩紀事·丙簽·卷五
懋字德懋,蘭溪人。成化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坐諫鱉山煙火,謫臨武知縣,改南大理評事,進福建僉事,致仕。起南園子祭酒,再乞休。復起南太常卿、南禮部侍郎,皆不就,即家進南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懿。有《楓山集》四卷。 (劉永澄《邸中雜記》:章德懋庶吉士時,閣老劉定之為教習。一日以《玉堂蔬圃詩》試諸士,德懋結語曰:「賢哉公儀休,拔卻園中菜?!箘⒁暂p薄目之。后又試《中秋賞月賦》,德懋云:「天下之人,有罹悲愁羈患、貧窮孤寡者,見月則不樂;惟高官厚祿,身享太平之日者,見月則樂也?!箘⒂:笳乱灾G煙火詞得貶斥,而劉遂不救。 《靜志居詩話》:嘗見思陵御書一幅詩云:「未央鐘動曙光生,隱隱初聞柳外鶯。風靜禦爐香篆細,日高斧坐袞衣明。螭頭陛擁黃麾仗,豹尾班聯(lián)白玉珩。最喜及時勤庶政,蒼蠅聲里聽雞鳴。」真跡存高上舍佑紀釲處。觀者疑為思陵御制,實《楓山集》中詩也。惟「及時」二字集本作「君王」,御筆更之,是《楓山》一集曾歸乙夜之覽矣!附識于此,以當開寶舊事。 田按:文懿以清望重一時,不欲以文藻見長。佘檢其集,有《禁中聞鶯》詩云:不隨舞袖歌《金鏤》,卻伴仙《韶》奏玉墀。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闌時?!刮磭L不清麗可誦也。)
維基
章懋(1437年—1522年),字德懋,號闇然翁,晚號瀔濱遺老,門生稱楓山先生,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人。成化丙戌會元、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成化二年(1466年),會試第一,登進士,改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院編修。憲宗欲在元夕張燈結彩,章懋與同官黃仲昭、檢討莊昶進言禁止以為民計。被廷杖于闕下。其三人與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羅倫并稱「翰林四諫」。章懋貶官臨武知縣,未行即為給事中毛弘等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評事。三年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司僉事,平定寧、沙等地民變,并卓有政績。之后求辭職,吏部尚書尹旻堅持留用,不予批準。弘治年間,明孝宗請用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章懋父喪不赴任。弘治十六年,除服后再辭,不準,遂上任。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后復引疾懇辭,明年三月始得請。正德五年(1510年),啟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改南京禮部右侍郎,均力辭不就。明世宗繼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贈太子少保,謚文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9—1548 【介紹】: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以道,號樸庵。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下獄,謫梧州府通判。瑾誅,擢南京兵部郎中。嘉靖時累官工部尚書。南北郊議起,拯言不可,失帝意,尋坐事落職,久之復官致仕。謚恭惠。有《樸庵文集》。
維基
章拯(1479年—1548年),字以道,號樸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蘭溪縣人,官至工部尚書。楓山先生章懋從子,弘治十四年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舉人,十五年(1502年)聯(lián)登壬戌科會試第二百九十四名,三甲124名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刑部主事。正德年間,因得罪劉瑾下詔獄,謫梧州府通判。劉瑾被誅后,升任南京吏部主事,升兵部署郎中,七年(1512年)九月升廣東按察司副使、提調學校,十二年八月升廣東布政司右參政,十六年二月錄廣東新會、新寧二縣平賊功,升俸一級,歷官廣西左布政使。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撫治鄖陽等處,三年改任巡視河道都御史,五年十二月加升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依舊總理河道,又奉命營建明顯陵,六年十一月乞休,詔還京別用。嘉靖八年三月升南京工部尚書,八月改任工部尚書,反對治理海運,九年十一月因連坐郊壇祭器缺供,落職歸。不久復官致仕,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卒,謚曰恭惠。
章潢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7—1608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本清。篤志學古。造此洗堂,聯(lián)同志講學,從學者甚眾。以薦遙授順天府儒學訓導。鄉(xiāng)人稱其自少至老,口無非禮之言,身無非禮之行,交無非禮之友,目無非禮之書,乃私謚文德先生。曾輯群書百二十七卷,名《圖書編》,另有《周易象義》、《詩經(jīng)原體》、《書經(jīng)原始》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漢臣。崇禎元年進士。授諸暨知縣,調鄞縣。擢御史,請罷內操,寬江南欠賦。出按甘肅,戒武弁不得殺無辜韃靼人邀功。李自成攻京師,章守阜城門,城破不降,被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漢臣,武進人。崇禎戊辰進士,除知諸暨縣,調鄞縣,升工部主事,歷陜西河南二道御史。殉難。謚忠烈定,謚節(jié)憫,有《公馀草》
維基
王章(?—1644年),字漢臣,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官員。崇禎元年(1628年)王章中進士。歷知浙江諸暨縣、鄞縣事,有治聲。轉任御史,巡按甘肅,持風紀,整飭邊防。還朝后,李自成入京師,賊持刃問曰:“降否?”,王章叱之曰:“不降?!辟\以刃筑其膝仆地,遂遇害。贈大理寺卿,謚號忠烈。清朝賜謚節(jié)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45—1824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曜青,號桐門。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嘉慶初擢太仆寺少卿,以川楚用兵,留直軍機,兵事結束后始供本職。歷順天府尹、湖北巡撫、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屢往云南、山東等省查辦重大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以老病致仕。卒謚文簡。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五
章煦,字曜青,號桐門,錢塘人。乾隆壬辰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謚文簡。
維基
章煦(1745年—1824年),字曜青,號桐門,浙江錢塘(今杭州)人,進士出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登壬辰科進士,授內閣中書。升主事、員外郎、郎中,歷官提督陜甘學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等職。嘉慶十年(1805年)任湖北布政使,次年升巡撫,后改云南巡撫。嘉慶十三年(1808年)召為刑部侍郎,不久署云貴總督。次年調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嘉慶十七年(1812年)入覲時,請求該京職,授刑部侍郎。次年代攝直隸總督事。擢工部尚書,調吏部,加太子太保。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調任禮部尚書,授軍機大臣,又調刑部,仍管理禮部。次年因病免。不久,又授兵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兼管順天府尹事。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官拜東閣大學士,管理刑部。適逢嘉慶帝萬壽慶典,晉太子太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因足疾多次上疏乞休,以全俸致仕。居家數(shù)年,道光四年(1824年)卒,謚文簡。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稚綏、稚由,號眉山、經(jīng)香、三觀,謚文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