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賣餅訴公羊

相關(guān)人物
鐘繇


《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裴潛傳〉~675~
南朝宋·裴松之注:「(嚴)干從破亂之后,更折節(jié)學問,特善《春秋公羊》。司隸鐘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謂《左氏》為太官,而謂《公羊》為賣餅家,故數(shù)與干共辯析長短。繇為人機捷,善持論,而干訥口,臨時屈無以應。繇謂干曰:「公羊高竟為左丘明服矣?!垢稍唬骸钢惫世魹槊魇咕蛭纯弦?。」

例句

啖螯譏爾雅,賣餅訴公羊。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yè)歸朝

《國語辭典》:公羊  拼音:gōng yáng
1.動物名。指雄性的羊。
2.復姓。如春秋末魯有公羊高。
3.公羊傳的簡稱。參見「公羊傳」條。
《國語辭典》:公羊傳(公羊傳)  拼音:gōng yáng zhuàn
書名。春秋三傳之一,簡稱為「公羊」。舊題周公羊高撰,蓋高所傳述,而其玄孫壽及胡母子都寫錄成書,清孔廣森著《通義》,劉逢祿著《何氏解詁箋》等。也稱為「公羊經(jīng)」。
分類:周公
《漢語大詞典》:公羊?qū)W(公羊?qū)W)
研究以《公羊傳》解釋春秋的學問。《公羊傳》,即《春秋公羊傳》,或叫《公羊春秋》。相傳為 戰(zhàn)國 齊 人 公羊高 所著,專門闡釋春秋。最初只有口頭流傳, 漢 初才寫成書。 漢 何休 作《春秋公羊解詁》十一卷,多發(fā)明春秋微言大義,大張“三世”(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說、又好引讖緯。 唐 徐彥 為之疏,其《公羊傳疏》引 戴宏 序,說是由 景帝 時 公羊壽 和 胡母生 ( 子都 )“著于竹帛”。它是今文經(jīng)學的重要經(jīng)籍,盛行于 漢武帝 、 宣帝 之間。但自 王莽 時古文經(jīng)大盛,《公羊傳》漸少人研究。 清 代 莊存與 、 劉逢祿 、 龔自珍 、 魏源 、 康有為 等,力主復興今文學,以《公羊傳》“微言大義”說經(jīng),議論時政,對當時學術(shù)界影響很大。
分類:學問
《國語辭典》:公羊高  拼音:gōng yáng gāo
人名。戰(zhàn)國時齊人,相傳為子夏弟子,作《春秋傳》,世稱《春秋公羊傳》。
《國語辭典》:公羊經(jīng)(公羊經(jīng))  拼音:gōng yáng jīng
十三經(jīng)之一。參見「公羊傳」條。
《漢語大詞典》:公羊?qū)W派(公羊?qū)W派)
清 代的今文經(jīng)學派。根據(jù)今文《公羊》經(jīng)說,發(fā)揮其倫理思想或政治主張。其創(chuàng)始人 莊存與 、 劉逢祿 均為 常州 人,故又稱“常州學派”。因今文經(jīng)學特別重視公羊家的春秋學,故亦以泛指今文經(jīng)學。
《漢語大詞典》:公羊子
即 公羊高 。漢書·藝文志:“《公羊傳》十一卷。 公羊子 , 齊 人?!?顏師古 注:“名 高 ?!?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春秋左氏傳》,每有發(fā)論,假君子以稱之,二《傳》云 公羊子 、 穀梁子 ,史記云 太史公 ?!眳⒁姟?公羊 ”。
《國語辭典》:公羊  拼音:gōng yáng
1.動物名。指雄性的羊。
2.復姓。如春秋末魯有公羊高。
3.公羊傳的簡稱。參見「公羊傳」條。
《國語辭典》:三世  拼音:sān shì
1.公羊?qū)W家解釋春秋分三世:所見之世,己與父時事;所聞之世,王父時事;所傳聞之世,高曾祖時事。見《公羊傳。隱公元年》漢。何休。解詁。后康有為大同書據(jù)此提出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說。
2.祖孫三代?!抖Y記。曲禮下》:「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
3.三年?!抖Y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于朝,出入有詔于國?!?br />4.佛教謂過去、現(xiàn)在、未來。《大智度論》卷一:「佛念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諸佛法皆度眾生為說法,我亦應爾。」
《國語辭典》:三家  拼音:sān jiā
1.春秋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公族?!墩撜Z。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三國魏。何晏。集解:「三家謂仲孫、叔孫、季孫。」參見「三桓」條。
2.春秋末年,分晉的韓、趙、魏三卿?!妒酚?。卷二七。天官書》:「田氏篡齊,三家分晉,并為戰(zhàn)國?!?br />3.三皇?!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列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箙⒁姟溉省箺l。
4.夏、商、周三代。漢。王充《論衡。正說》:「案禮,夏、殷、周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br />5.《經(jīng)書》的三家。如《書經(jīng)》有歐陽、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禮經(jīng)》有大戴、小戴、慶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三戶人家。宋。陸游 野意詩:「堤長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國語辭典》:三代  拼音:sān dài
1.夏、商、周三朝?!抖Y記。表記》:「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姑?。陳繼儒《李公子傳》:「已命更席,則陶觴瓦鼎,無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漢銅器?!挂卜Q為「三后」。
2.稱祖至孫三輩。如:「三代同堂」。唐。王維李陵詠〉:「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也稱為「三輩子」。
3.曾祖、祖父、父的總稱。
《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戶。古代以為戶籍編制的基層單位。 周 代以五家為一比, 春秋 時 齊國 管仲 以五家為一軌。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span id="riywkhc" class="book">《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br />(2).指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堯 、 虞舜 五帝。史記·天官書論:“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紹而明之?!?張守節(jié) 正義:“五家,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 虞 、 堯 舜 也?!?br />(3).指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歷法。史記·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維 太初 之元論?!?張守節(jié) 正義:“五家謂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歷?!?br />(4).指傳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鄒氏 、 夾氏 五人。 何休 《〈公羊傳〉序》“傳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彥 疏:“舊云,傳春秋者非一者,謂本出 孔子 ,而《傳》五家?!眳㈤?唐 陸德明 經(jīng)典釋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傳的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五人。后漢書·賈逵傳:“雖為古學,兼通五家《穀梁》之説?!?李賢 注:“五家,謂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等,皆為《穀梁》?!?br />(6).謂五行家。后漢書·桓郁傳:“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李賢 注:“此言‘五家’,即謂五行之家也?!?br />(7).指 北周 、 北齊 、 南朝 梁 、 南朝 陳 、 隋 五朝。新唐書·令狐德棻傳:“議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立。 德棻 更與秘書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師 次 周 史,中書舍人 李百藥 次 齊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陳 二史,秘書監(jiān)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齡 總監(jiān)。脩撰之原,自 德棻 發(fā)之?!?br />(8).今文經(jīng)學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劉書年 《周時書分四代》:“三科之條,五家之教。三科,謂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謂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書·正名雜義》:“夫三科五家,文質(zhì)各異?!?/div>
《漢語大詞典》:五傳(五傳)
指傳述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 鄒氏 、 夾氏 五家?!?鄒氏 無師, 夾氏 未有書?!币?漢書·藝文志)后世僅傳三傳。 唐 玄宗 《孝經(jīng)注序》:“故 魯 史春秋,學開‘五傳’。”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九師爭大之門,〈五傳〉列春秋之輻?!?br />謂傳授至第五代弟子。 清 羅惇衍 《〈儀禮正義〉序》:“ 高堂生 傳十七篇,五傳而有大、小 戴 , 慶氏 三家之學?!?/div>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產(chǎn)乳。喻不可能發(fā)生之事。漢書·蘇武傳:“﹝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顏師古 注:“羝不當產(chǎn)乳,故設(shè)此言,示絶其事?!?元 袁桷 《題郝伯常雁足詩》:“不須羝乳終回 漢 ,肯學雞鳴詐度關(guān)。”
《漢語大詞典》:七等
(1).特指 公羊 家所謂 孔子 作春秋寓褒貶的七個等級,即州、國、氏、人、名、字、子。《公羊傳·隱公》 唐 徐彥 題疏:“未審五始、六輔、二類、七等之義如何?答曰:案《文謚例》下文云……七等者,州、國、氏、人、名、字、子是也?!?清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春秋公羊傳“曷為褒之”:“今按 公羊 家有七等之説,州不若國,國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br />(2).泛指七個等級。宋史·寧宗紀四:“壬辰,申嚴試法官七等之制?!?明 陶宗儀 輟耕錄·禽戲:“余在 杭州 日,嘗見一弄百禽者,蓄龜七枚,大小凡七等,置龜幾上,擊鼓以使之。”
《漢語大詞典》:兼言
合在一起說。春秋·隱公十一年“春, 滕侯 、 薛侯 來朝” 公羊 傳:“其兼言之何?微國也?!?/div>
分類: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