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四十九
 
四十九年非
 
悟前非
 
蘧非
 
伯玉知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三十九年非
 
知非年
 
伯玉年
 
慕蘧瑗
 
四十始知非
 
知六十二年非
 
伯玉能覺
 
蘧玉知非
 
相關(guān)人物
蘧瑗


《淮南子》卷一〈原道訓(xùn)〉~25~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漢·高誘注:「伯玉,衛(wèi)大夫璩瑗也。今年則行是也,則還顧知去年之所行非也。歲歲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謂月悔朔,日悔昨也?!?/span>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簡釋

伯玉知非:指不斷改過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陸游《累日文符沓至悵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雖未是昨真非。”


例句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劉禹錫 答柳子厚

年紀(jì)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難早知非。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李諒 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時長慶四年也)

自稟道情齠齔異,不同蘧玉學(xué)知非。 楊巨源 和令狐郎中

不待蘧生年,從此知昔非。 權(quán)德輿 劉紹相訪夜話因書即事

廉頗不覺老,蘧瑗始知非。 武元衡 西亭題壁寄中書李相公

非通非介人,誰論四十九。賢哉蘧伯玉,清風(fēng)獨不朽。 黃滔 寓言

典故
一醉六十日

相關(guān)人物
曹丕(魏文帝)
 
阮籍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360~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例句

一醉六十日,古來聞阮生。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

一醉六十日,一裘三十年。 高蟾 道中有感

《駢字類編》:六十
南北朝 江總 明慶寺詩 十五詩書日,六十軒冕年。
《韻府拾遺 緝韻》:宋書胡藩傳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
分類:六十
《國語辭典》:六十種曲(六十種曲)  拼音:liù shí zhǒng qǔ
書名。明代毛晉編。所收古今戲曲六十種,除《西廂記》為元雜劇外,其馀均為明代傳奇。有《汲古閣本》。
《國語辭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拼音: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諺語)比喻不論從事何種行業(yè),皆能有所成就。如:「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肯努力,不管做什么,一定都會成功的?!?/div>
《國語辭典》:江東六十四屯(江東六十四屯)  拼音:jiāng dōng liù shí sì tún
地名。位于黑龍江東岸,與璦琿縣相對。六十四屯原指六十四個村落,面積約為二萬方公里,為中國早期移民的農(nóng)墾區(qū)。亦為清代中俄璦琿條約所劃定之精奇里河以南地區(qū)。
《國語辭典》:鈷六十(鈷六十)  拼音:gū liù shí
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鈷六十是經(jīng)過核反應(yīng)器上中子撞擊自然元素鈷五十九得來的,半衰期五點三年。可以射出伽瑪粒子定點破壞癌細胞,不過也會破壞正常細胞,所以用在治療時須非常小心。
《國語辭典》:六十調(diào)(六十調(diào))  拼音:liù shí diào
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的五種調(diào)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調(diào),總合即稱為「六十調(diào)」。
《國語辭典》:板板六十四  拼音:bǎn bǎn liù shí sì
古時鑄錢的模子,每一版可制六十四文,此為鑄錢的定數(shù),不能私增。后用以比喻人的個性呆板固執(zhí),不知變通或不能通融。《通俗編。數(shù)目》引《豹隱紀(jì)談》:「板板六十四,見豹隱紀(jì)談。按:凡鼓鑄錢每一版六十四文,乃定例也。或私增其一,即屬偷鑄?!埂锻ㄋ壮Q允枳C。貨財。板板六十四引通俗編》:「今人有呆板者,俗每以此語譏之。」也作「版版六十四」。
《國語辭典》:版版六十四  拼音:bǎn bǎn liù shí sì
比喻人的個性固執(zhí)拘泥,不知變通或不能通融。參見「板板六十四」條。
《分類字錦》:三百六十
禮記周三百注周之六卿其屬各六十則周三百六十官也此云三百者記時冬官亡矣
《漢語大詞典》:三百六十節(jié)(三百六十節(jié))
古謂人體骨節(jié)有三百六十節(jié)。呂氏春秋·達郁:“凡人三百六十節(jié),九竅、五藏、六府。”呂氏春秋·本生:“天全則神和矣,目明矣,耳聰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節(jié)皆通利矣?!?span id="mf1dx76" class="book">《淮南子·天文訓(xùn)》:“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jié)。” 清 劉鳳誥 《宿遷民》詩:“土民辨男女,骨節(jié)三百六。”
《漢語大詞典》:三百六十日
謂一年。 唐 施肩吾 《春游樂》詩:“一年三百六十日,賞心那似春中物。”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div>
分類:一年
《國語辭典》:三百六十行  拼音: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各種職業(yè)的總稱。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五出:「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愿投軍者,旗下報名?!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盡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分類:行業(yè)
《國語辭典》:一百二十行  拼音:yī bǎi èr shí háng
各行各業(yè)。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一折:「我想一百二十行,門門都好著衣吃飯,偏俺這一門卻是誰人制下的,忒低微也呵!」《水滸傳》第三回:「見這市井熱鬧,人煙輳集,車馬駢馳,一百二十行經(jīng)商買賣,諸物行貨都有?!挂沧鳌敢话賰墒小?。
《分類字錦》:六十二洞
舊唐書·憲宗紀(jì)》:嶺南節(jié)度使趙昌進瓊崖、儋、振、萬安六州六十二洞歸降圖。
分類:數(shù)目
《漢語大詞典》: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xùn)》:“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敝^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后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chǎn)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br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寧調(diào)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div>
《國語辭典》: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春秋時衛(wèi)國賢大夫蘧瑗善于反省過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見《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斷改過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宋。蘇軾 次韻曹九章見贈詩:「蘧瑗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div>
分類:五十大夫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衛(wèi)國大夫蘧瑗。參見「蘧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