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6詞典 2分類詞匯 64
《漢語大詞典》:六章
謂青、赤、黃、白、黑、玄六色。禮記·禮運(yùn):“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zhì)也?!?孔穎達(dá) 疏:“五色,謂青、赤、黃、白、黑,據(jù)五方也。六章者,兼天玄也。以玄黑為同色,則五中通玄繢,以對五方,則為六色,為六章也?!?/div>
分類:六章六色
《分類字錦》:瑞靄六章(瑞靄六章)
《唐無名氏·垂衣治天下賦》:颯祥云乎五采,蟠瑞靄于六章。
分類:威儀
《漢語大詞典》:河水
(1).指 黃河 之水。《詩·衛(wèi)風(fēng)·碩人》:“ 河 水洋洋,北流活活?!?span id="p6y4iyd" class="book">《宋史·河渠志一》:“大都 河 水從 西大河故瀆 東北,合 赤河 而達(dá)于海?!?span id="vouf1ho" class="book">《清史稿·河渠志一》:“明年四月,塞未竣, 河 水陡漲,衝塌東岸壩臺?!?br />(2).專指 黃河 。呂氏春秋·有始:“何謂六川?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五:“ 河水 自 枝津 東北流逕 甲下邑 北,又東北流入于海?!?br />(3).指河神。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 帖木真 在湖邊向天發(fā)誓說:‘使我克定大業(yè),當(dāng)與諸人共甘苦。茍渝此言,有如河水!’”
《國語辭典》:自度  拼音:zì duò
自我揣量、忖度。唐。沈既濟(jì)《任氏傳》:「自度不免,乃縱體不復(fù)抗拒,而神色慘變?!埂度龂萘x》第三九回:「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
分類:自己衡量
《漢語大詞典》:潛通(潛通)
亦作“潛通”。 暗通;私通。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皇霸·三皇》:“指天畫地,神化潛通?!?span id="vqlbwb6" class="book">《舊唐書·哥舒翰傳》:“﹝ 哥舒翰 ﹞誣奏戶部尚書 安思順 與 祿山 潛通。”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吏部見客:“前輩如 嚴(yán)文靖 之為太宰, 陸莊簡 之為選郎,私宅皆無日不通賓客,未聞有譏評之者,況要津之囑挾,簠簋之潛通,豈朝房公署所能絶耶!”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 洱河 諸部潛通 犬戎 ( 吐蕃 ), 蒙歸義 率兵征討有功?!?/div>
分類:私通六章
《國語辭典》:司理  拼音:sī lǐ
1.職官名。掌理獄訟的事。也作「司李」。
2.掌理、管理。如:「司理政務(wù)」、「司理庶事」。
《國語辭典》:馬軍(馬軍)  拼音:mǎ jūn
騎兵?!度龂萘x》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div>
《國語辭典》:避難(避難)  拼音:bì nàn
逃避災(zāi)難或迫害。《三國演義》第一○回:「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瑯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時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難而來此地?」
《漢語大詞典》:散處(散處)
分散居住。 明 文徵明 《〈陳氏家乘〉序》:“子孫散處,莫詳所終?!?清 彭紹升 《〈南畇先生遺書〉后序》:“譬如父子兄弟,散處異國,倉卒遇於疆場之間,以音聲面貌之不相識,奮力鬭爭,而不知其本一祖之系也?!?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六章第二節(jié):“那時,在 吳 境內(nèi)居住著許多 越 人,他們散處在今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省的山嶺地區(qū)?!?/div>
《漢語大詞典》:備極(備極)
(1).猶言十二分,形容程度極深。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備極勞苦,躬親養(yǎng)育?!?span id="wobf1qx"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只是嚴(yán)加拷掠,備極慘酷。” 清 王沁 明畫錄·匯紀(jì):“﹝ 楊塤 ﹞善以彩色漆製屏風(fēng)器物,備極精巧?!?br />(2).周備極至。形容范圍極廣。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雜紀(jì):“乃知 孝廟 體悉羣臣,可謂備極?!?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六章:“故大學(xué)分科之多,備極萬有?!?/div>
《漢語大詞典》:邊釁(邊釁)
邊境上的爭端。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zhàn)祈成功,于焉罷邊釁。”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八:“邊釁既開,三軍暴骨?!?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武人得勢不是起內(nèi)亂就是開邊釁?!?/div>
《國語辭典》:求索  拼音:qiú suǒ
1.尋求?!冻o。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埂稘h書。卷七五。眭弘傳》:「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br />2.要求、索取。《楚辭。屈原。離騷》:「眾皆競進(jìn)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埂稇?zhàn)國策。魏策四》:「以為秦之求索,必不可支也?!?/div>
《國語辭典》:進(jìn)爵(進(jìn)爵)  拼音:jìn jué
晉升爵位。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五??槛怼罚骸感贾泄?,增土進(jìn)爵,后考無功削黜?!?/div>
《漢語大詞典》:爵號(爵號)
(1).爵位的名號。 漢 揚(yáng)雄 《劇秦美新》:“ 秦 餘制度, 項(xiàng)氏 爵號,雖違古而猶襲之?!?晉 干寶 搜神記卷六:“到 中平 六年, 史侯 登躡至尊, 獻(xiàn)帝 未有爵號,為中常侍 段珪 等所執(zhí)?!?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 鄭回 也叫王 蠻利 ,王是爵號,他的子孫自然列入貴族,參與政治?!?br />(2).指加封爵號。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 永初 元年,爵號太夫人為 新野君 ,萬戶供湯沐邑?!?/div>
《漢語大詞典》:妙解
(1).精通。晉書·王珉傳:“時有外國沙門,名 提婆 ,妙解法理?!?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六章:“五年之中,強(qiáng)敏者既聽兼通數(shù)學(xué),中才者亦得以妙解一門?!?br />(2).善于說解,善于應(yīng)對。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子之妙解,無為不可?!?br />(3).精妙的解釋。 唐 梁肅 《天臺法門議》:“贊 龍樹 之遺論,從 南岳 之妙解?!?宋 秦觀 《次韻奉酬丹元先生》:“二景入妙解,元?dú)夂瑹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