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503—559 【介紹】: 即陳霸先。南朝陳開國君主。吳興長城人,字興國,小字法生。讀兵書,多武藝。梁時初為油庫吏,以軍功累遷西江督護(hù)、高要太守。后與王僧辯討平侯景,鎮(zhèn)京口。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殺,霸先與僧辯共奉蕭方智為梁王。后北齊立蕭淵明為帝,令僧辯迎入建康即位。霸先襲殺僧辯,立方智為帝,擊敗北齊及僧辯舊部,受封陳王。旋代梁稱帝,國號陳。在位期間,效梁武帝,舍身大莊嚴(yán)寺。在位三年卒,謚武,廟號高祖。全陳文·卷一
帝姓陳,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實之后。梁大同中,為廣州中直兵參軍,除直閣將軍,封新安子,授交州司馬,領(lǐng)武平太守。太清中,除振遠(yuǎn)將軍、高要太守。元帝承制,授員外散騎常侍、持節(jié)、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進(jìn)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領(lǐng)豫章內(nèi)史,改封長城縣侯,尋授散騎常侍、使持節(jié)、軍師將軍、南江州刺史,進(jìn)江州刺史,尋授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領(lǐng)會稽太守,鎮(zhèn)京口,進(jìn)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承圣末,進(jìn)司空。敬帝即位,授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尋授中書監(jiān)、司徒,進(jìn)爵為公,拜丞相、錄尚書事、鎮(zhèn)衛(wèi)大將軍,進(jìn)封義興郡公,拜大傅,進(jìn)位相國,總百揆,加九錫,封陳公,尋進(jìn)爵為王,以太平元年十月受禪,改元永定,在位三年,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1002 【介紹】: 宋密州莒縣人,字希孟。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jìn)士。為北海主簿,累官江、淮、兩浙制置茶鹽。真宗即位,遷殿中侍御史。咸平三年,兼充淮南轉(zhuǎn)運使。精于吏事,久掌茶鹽漕運,裁量經(jīng)制,公私便之。后召拜右諫議大夫、戶部使,卒。全宋文·卷一三九
王子輿(?——一○○二),字希孟,密州莒(今山東莒縣)人。太平興國八年舉進(jìn)士。歷知臨??h、光祿寺丞、江淮兩浙制置茶鹽。真宗朝,為殿中侍御史、度支員外郎,兼充淮南轉(zhuǎn)運使。子輿久掌茶鹽漕運,周知其中利害,裁量經(jīng)制,公私便之。后拜右諫議大夫、戶部使。咸平五年二月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吉州永豐人,字夢授。仁宗嘉祐八年進(jìn)士。歷知穰縣。哲宗元祐六年,召為監(jiān)察御史,疏言蘇軾指斥先帝,出為湖北轉(zhuǎn)運判官,改知臨江軍。紹圣初,復(fù)為監(jiān)察御史,極力斥去議主元祐者。歷遷侍御史,坐事出知興國軍,徙江州?;兆诩次唬贋樽笾G議大夫,極言蔡京、蔡卞過惡,遷戶部侍郎。卒年六十九。全宋詩
董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jìn)士(清同治《永豐縣志》卷一五)。歷知穰縣、弋陽縣。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召為監(jiān)察御史,以事出為湖北轉(zhuǎn)運判官,改知臨江軍、興國軍、江州。元符三年(一一○○),知荊南府(《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一)。召為左諫議大夫,遷戶部侍郎,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全宋文·卷一七六二
董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嘉祐八年進(jìn)士及第,歷知穰、弋陽縣、梓州轉(zhuǎn)運判官。元祐六年,召為監(jiān)察御史。彈奏程頤,又論蘇軾、蘇轍謗毀先帝、違拒君命,乞減殺「川黨」太盛之勢。坐中傷大臣,元祐八年罷,出為湖北運判。紹圣初,復(fù)除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左司諫、侍御史,凡議論主元祐者斥去之。后以諫廢孟后,迕哲宗意,四年末,出知興國軍,徙江州?;兆诩次?,加直龍圖閣、知荊南,召入為左諫議大夫,極言蔡京、蔡卞過惡。遷戶部侍郎,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又見光緒《江西通志》卷二一。
人物簡介
【生卒】:1082—?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少隱,號竹坡居士。高宗紹興十二年進(jìn)士。歷官右司員外郎、知興國軍,為政尚簡靜。秩滿,奉祠歸,入居廬山以終。有《太倉梯米集》、《竹坡詩話》。全宋詩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隱,號竹坡居士、靜觀老人、蠅館主人,宣城(今屬安徽)人。早年兩次赴禮部試,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應(yīng)詔上書(《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對第三釋褐(《宋史翼》卷二七)時年六十一(本集卷二《悶題》注“壬戌歲始得官,時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為尚書禮、兵部架閣(本集卷六一《尚書六部架閣》)。十七年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兼權(quán)實錄院檢討(同上書《實錄院種木》)。二十一年,出知興國軍(同上書《妙香寮》)。秩滿定居九江,約卒于紹興末,年近八十。紫芝為詩推崇梅堯臣、蘇軾,強(qiáng)調(diào)當(dāng)先嚴(yán)格律然后及句法,為蘇黃門庭后勁。但因集中多有諂諛秦檜父子之詩,被四庫館臣斥為“老而無恥,貽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黃庭堅“文章直是太倉一稊米耳”語,命為《太倉稊米集》,又有《竹坡詩話》一卷傳世。事見本集卷首宋陳天麟序。 周紫芝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太倉稊米集》文字最為整飭,故用為底本。參校清葉德輝跋明抄本(簡稱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圖書館)、清金氏文珍樓抄本(簡稱金本,藏上海圖書館)、清徐時棟跋抄本(簡稱徐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及《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等。詩集外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全宋文·卷三五一二
周紫芝(一○八二——一一五五),字少隱,一作少蘊(yùn),自號竹坡居士、靜寄老翁,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家貧苦學(xué),紹興十二年第進(jìn)士,時年已六十一。十五年以迪功郎為掌禮兵二部架閣官。十七年以承議郎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樞密院編修官,旋進(jìn)右宣教郎兼實錄院編修官。二十一年知興國軍。秩滿乞祠,居九江廬山以終。善詩詞,著有《詩讞》一卷(存)、《太倉稊米集》七十卷(存)、《竹坡老人詩話》三卷(存)、《竹坡詞》三卷(存)、《古今諸家樂府》三十卷、《毛詩解義》等。見《百拙翁墓志銘》(《太倉稊米集》卷七○),《宋史翼》卷二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姓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