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民煩(民煩)
冥頑。指昏亂、不明事理的人。民,通“ 冥 ”。國語·楚語上:“故 堯 有 丹朱 , 舜 有 商均 , 啟 有 五觀 , 湯 有 太甲 , 文王 有 管 蔡 。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姦子。夫豈不欲其善,不能故也。若民煩可教訓,蠻、夷、戎、狄,其不賓也久矣,中國所不能用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國語下:“民讀為泯,泯、煩皆亂也。昬亂之人,故不可教訓?!?/div>
《漢語大詞典》:冥煩(冥煩)
(1).猶冥頑,不明事理。禮記·哀公問:“公曰:‘寡人憃愚冥煩,子志之心也?!?鄭玄 注:“言不能明理此事?!?br />(2).謂無限煩惱。 宋 范仲淹 《謝賜鳳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煩。” 宋 歐陽修 《和子履游泗上雍家園》詩:“高篇絶景兩不及,久之想像空冥煩?!?/div>
《國語辭典》:貪頑(貪頑)  拼音:tān wán
1.貪婪冥頑。如:「懲治貪頑」?!肚迨犯?。卷三五四。韓鼎晉傳》:「疏陳四川積弊六事,曰:禁科派以安閭閻,除啯匪以防積漸,查卡房以全民命,禁拐騙以警貪頑,嚴攤捐以養(yǎng)廉潔,覈戎政以歸實效?!?br />2.好玩而不知節(jié)制。《西游記》第三四回:「恐你二位走得緩,有些貪頑,誤了正事,又差我來催你們快去。」
《國語辭典》:大愚不靈(大愚不靈)  拼音:dà yú bù líng
形容人非常愚笨,冥頑不解。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