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08,分134頁顯示  上一頁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孝博(叔升、叔師 )
宇文昌齡(伯修 )
來之邵(祖德 )
張舜民(蕓叟 浮休居士、碇齋 )
劉唐老(壽臣 )
程之邵(懿叔 )
游嗣立(茂先 )
許端卿(中甫 )
畢仲愈(將叔 )
周邦式(南伯 )
郭忠孝(立之 世稱 兼山先生 )
和詵(子美 鳳凰弓 )
謝洪(世稱 謝家二鳳 )
湯東野(德廣 )
汪任(鳳山居士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孝博,字叔升,一作叔師(《金石續(xù)編》卷一六)。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提舉永興軍、秦鳳路折納,改提舉秦鳳等路常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三、二九四)。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為都水監(jiān)南外丞(同上書卷四七六)。歷知楚州、提點廣東刑獄。紹圣四年(一○九七)為大理寺少卿(同上書卷四九○)。事見《蘇軾詩集》卷三五《次韻蘇伯固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伯修。登進士第。為榮州推官。熊本經(jīng)制梓夔,辟為干當公事。凡攻討招襲,建南平諸城寨,皆出其畫。以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徙兩浙。徽宗時累官戶部侍郎。建言陜西止輸邊糧于州,而令量取道里費助邊糴,歲省糴價五百萬,公私便之。后歷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二一三
宇文昌齡,字伯修,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舉進士甲科,調(diào)榮州推官。熊本經(jīng)制梓夔,辟昌齡干當公事,以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改兩浙。神宗以司農(nóng)寺圖籍不肅,選官釐整,以昌齡為主簿,遂拜監(jiān)察御史。歷官尚書比部、吏部員外郎、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直秘閣。后歷知梓、壽州、河中府及鄧、鄆、青等州?;兆诹ⅲ贋樾滩渴汤?,徙戶部,以寶文閣待制知開封府,歷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咸平人,字祖德。登進士第。神宗元豐中,歷任大理評事、監(jiān)察御史等。哲宗時,累官殿中侍御史。與楊畏合攻蘇頌、劉摯、范純?nèi)?,乞進用章惇、安燾、呂惠卿。章惇為相,擢侍御史,進刑部侍郎。后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來之邵,字祖德,開封咸平(今河南開封)人。登進士第,由潞州司理參軍為刑部詳斷官。元豐中改大理評事,七年,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時為太府丞,提舉秦鳳常平、利州成都路轉(zhuǎn)運判官。入為開封府推官,復拜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紹圣初,章惇相,擢為侍御史,進刑部侍郎,以直龍圖閣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邠州人,字蕓叟,號浮休居士、碇齋。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為襄樂令。嘗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神宗元豐四年,從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詩述及宋軍久屯失利情形,謫監(jiān)郴州酒稅。哲宗元祐初,以司馬光薦,召為監(jiān)察御史。進秘書少監(jiān),使遼,加直秘閣、陜西轉(zhuǎn)運使,知陜、潭、青三州?;兆诹?,擢右諫議大夫。徙吏部侍郎,尋以龍圖閣待制知同州。崇寧初坐元祐黨籍,貶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賢殿修撰。性慷慨,以敢言稱。嗜畫,題評精確,亦能自作山水。為文豪邁有理致,尤長于詩。有《畫墁集》等。
全宋詩
張舜民,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為襄樂令。神宗元豐中,應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宜文字。元豐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詩,貶監(jiān)邕州鹽米倉,改監(jiān)郴州酒稅。哲宗元祐初,以司馬光薦,為監(jiān)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書少監(jiān)出使遼國,使回為陜西轉(zhuǎn)運使,歷知陜、潭、青三州,元符中罷?;兆诩次?,召為右諫議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黨籍,貶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賢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畫墁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張舜民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畫墁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校以鮑廷博刊《知不足齋叢書》本(簡稱鮑本)。四庫所輯張舜民詩較草率,今又從《永樂大典》殘本中輯得二十九題三十三首,編為第五卷。又《畫墁集》卷七、卷八為《郴行錄》,中有記行詩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備祖》等書中所輯集外詩及斷句,合編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一八一三
張舜民,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碇齋,邠州(治今陜西彬縣)人。治平二年進士,為襄樂令。元豐四年,從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詩述及宋軍久屯失利之情,坐謫監(jiān)邕州鹽米倉,又改監(jiān)郴州酒稅。元祐初,以司馬光薦,召為監(jiān)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寧初,坐元祐黨,謫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賢殿修撰。舜民慷慨喜論事,以剛直敢言稱。見《宋史》卷三四七本傳、卷二○三、二○六、二○八、《藝文志》二、六、七。著有《使遼錄》一卷、《郴行錄》一卷、《南遷錄》一卷、《畫墁錄》一卷、《畫墁集》一百卷。
劉唐老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四○八
劉唐老,字壽臣,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熙寧七年為襄州司戶參軍,隨其父使遼,任書寫機宜文字。元祐二年召試館職合格,授秘閣校理。除太常博士,遷右正言、兵部員外郎。出知絳州,移提點秦鳳路刑獄。紹圣中入元祐黨籍,黜監(jiān)桂陽監(jiān)鹽酒稅。徽宗即位,復朝奉郎直秘閣,知曹州,改相州。崇寧二年除名勒停,再入黨籍,五年復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五、職官六七之一九、選舉三一之三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五一、三九五、四○八、四四二、四五六、四六八、四七四、四九○、四九三,《東都事略》卷三○,《元祐黨人傳》卷四,《宋史翼》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5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懿叔。以父蔭為新繁主簿。哲宗元祐中,為夔路轉(zhuǎn)運判官,盡發(fā)所儲鹽出賣,關征增數(shù)倍。除主管秦、蜀茶馬公事,革黎州買馬之弊。元符中復主管茶馬,市馬萬匹,茶課至四百萬緡?;兆诔伉P出師,命之經(jīng)制,擢顯謨閣待制。敵犯熙河,攝帥事,屯兵邊境,敵聞風遁去。俄得疾卒。
全宋詩
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以父蔭為新繁主簿。神宗熙寧中,入為三司磨勘官,除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哲宗元祐初,提舉利、梓路常平,以事罷知祥符縣。俄知泗州,為夔路轉(zhuǎn)運判官。除提舉川陜茶馬公事,知鳳翔府,徙鄭州。元符三年(一一○○),自知福州再提舉川陜茶馬(《金石續(xù)編》卷一六)?;兆诩次?,為熙河都轉(zhuǎn)運使,攝帥事,俄得疾卒。《宋史》卷三五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程之邵(?——一一○五),字懿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以父蔭為新繁主簿。熙寧中,入為三司磨勘官。元豐初,除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元祐初,提舉利、梓路常平,二年,罷知祥符縣。俄知泗州,為夔路轉(zhuǎn)運判官。除主管秦、蜀茶馬公事,知鳳翔府,徙鄭州。元符初,復為都大管勾陜西路茶馬公事,以增羨,連加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三進秩,為熙河路都轉(zhuǎn)運使。崇寧三年,擢顯謨閣待制。攝熙河帥事有功,方錄功轉(zhuǎn)太中大夫,得疾,以崇寧四年卒,贈龍圖閣直學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游嗣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游嗣立,字茂先,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元符初,為朝散大夫、提點秦鳳等路刑獄。元符二年,奉使巡按浙東,以用妓樂宴集,為察訪司所糾,詔降一官。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六。
許端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二四
許端卿,字中甫,睦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人。元符中官刑部、禮部員外郎。崇寧中歷提點秦鳳路、廣西路刑獄,降通直郎,入黨籍。五年敘復承議郎,與知州差遣。見本人《龍隱山題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八,《宋史全文》卷一四,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元祐黨人傳》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鄭州人,字將叔。畢仲游弟。工詩。歷遷國子監(jiān)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仲游陷黨籍,例廢黜,徽宗特以為都官郎中,擢秘書少監(jiān),卒。
全宋詩
畢仲愈,字將叔,管城(今河南鄭州)人。仲游弟、士安曾孫。哲宗時官國子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兄仲游事入黨籍?;兆诩次?,召為都官郎中。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提舉河東路常平(《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二一),卒。事見《東都事略》卷四一,《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畢仲愈,字將叔,鄭州(治今河南鄭州)人,仲游弟。亦工詩。歷國子監(jiān)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仲游陷黨籍廢黜。政和中提舉河東路常平,擢秘書少監(jiān)。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二一、崇儒六之一一,《宋史》卷二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南伯。神宗元豐二年進士。累官度支郎中,出為提點淮西刑獄,徙兩浙,又徙江東。時京師營土木,命輸?shù)畈?,邦式奏言非其地所產(chǎn)。又受命治醉斥宮禁事者獄,其人自忖必死,而獄成,僅坐遠徙。官終中大夫。卒年七十五。
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周邦式,字南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好學,元豐二年進士。主楚州寶應簿,調(diào)祥符尉,知封丘縣,通判磁州、鄆州,提舉秦鳳等路常平,提點淮西刑獄。政和二年移為兩浙提刑,次年又徙江東。官終中大夫。卒年七十五。見《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會稽續(xù)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8 【介紹】: 宋河南人,字立之,學者稱兼山先生。郭逵子。受《》、《中庸》于程頤。以父蔭補右班殿直。第進士,換文資。不忍去親側(cè),多仕于河南筦庫間。徽宗宣和間為河東路提舉,坐廢格鹽法免。欽宗靖康初,召為軍器少監(jiān),力陳追擊之策,不獲用。改永興軍路提點刑獄,措置保甲。金人再犯京師,忠孝分兵走太行,破之。及犯永興,城陷死。有《兼山易解》、《四學淵源論》、《中庸說》。
全宋詩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以父蔭補右班殿直。神宗元豐間進士(清乾隆《洛陽縣志》卷七)。因侍親多仕于河南管庫任?;兆谛烷g,為河東路提舉。欽宗靖康初為軍器少監(jiān),改永興路提點刑獄。高宗建炎二年,金人犯永興,城陷殉難。《宋史》卷四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逵子。受《》、《中庸》于程頤,少以父任補右班殿直,遷右侍禁。登進士第,授將作監(jiān)主簿。宣和間為河東路提舉,靖康初召為軍器少監(jiān),改永興軍路提點刑獄。建炎二年,金人犯永興,城陷死之。著有《兼山易解》。見《宋史》卷四四七本傳、卷二○二《藝文志一》。
和詵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子美。和斌子。以蔭補官,為河北副將。累官威州刺史、知雄州。上制勝強遠弓式,能破堅于三百步外,邊人號為鳳凰弓。童貫攻燕,詵預取燕之謀,從種師道進軍。見勢不利,復以為不宜出師。敗歸,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平燕后以其曾議不戰(zhàn),獨未赦。后復官正奉大夫、宣州觀察使。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
和詵(?——一一二四),字子美,鄄城(今山東鄄城)人,斌子。以蔭為河北副將,累官至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宣和中歷河北路沿邊安撫使、相州觀察使,以童貫劾,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六年復官正侍大夫、宣州觀察使,卒。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二六,《東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五○有傳。
謝洪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象州武仙人。與弟謝澤俱博學有文行,人稱謝家二鳳。凡朝士遷謫此州者,多館其家。徽宗宣和中相繼出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鎮(zhèn)江丹陽人,字德廣。以鎮(zhèn)江府學內(nèi)舍生召對授官。累遷秘閣修撰。欽宗靖康中,知平江。高宗建炎初,苗傅、劉正彥兵變,東野與張浚共謀弭亂。以功超拜徽猷閣待制,入為工部侍郎、兼權建康府。從張浚平李成有功,任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奉祠,起知揚州,尋落職致仕卒。
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湯東野(?——一一三五),字德廣,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崇寧中召對稱旨,授衛(wèi)尉寺主簿,轉(zhuǎn)辟雍丞;除直秘閣、提舉秦鳳路常平。遷秘閣修撰。靖康中知平江,會苗傅、劉正彥作亂,與張浚協(xié)謀弭縫。以功拜徽猷閣待制,入為工部侍郎。再知平江,兼本路安撫使,進徽猷閣直學士,兼制置使。紹興初知揚州,兼淮南東路安撫使。紹興五年十二月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六,《宋史翼》卷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汪任,號鳳山居士,鄱陽(今江西鄱陽)人。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英州。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一○。今錄詩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