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出死
效死;獻出生命。《商君書·賞刑》:“夫固知愚、貴賤、勇怯、賢不肖,皆知盡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為上用也。”史記·禮書論:“孰知夫出死要節(jié)之所以養(yǎng)生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郎顗傳》:“臣備生人倫視聽之類,而稟性愚愨,不識忌諱,故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漢語大詞典》:一夫出死,千乘不輕(一夫出死,千乘不輕)
謂如一人決死而戰(zhàn),雖然擁有重兵也不敢輕視。《淮南子·說林訓》:“鳥有沸波者, 河伯 為之不潮,畏其誠也。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輕?!?高誘 注:“言匹夫志意,出死必戰(zhàn),雖大國兵車千乘,不輕之也?!?/div>
《漢語大詞典》:出死斷亡(出死斷亡)
謂效死捐生。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也?!?/div>
分類:效死捐生
《國語辭典》:出死入生  拼音:chū sǐ rù shēng
形容冒著生命的危險而奮斗不懈。唐。黃淊〈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div>
分類:獲救